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92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支架本体和连接盒,安装支架本体的左侧部设置有底板,安装支架本体的前侧部设置有连接板,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支撑横梁连接的横梁连接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板部,连接板的右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连接板的左部设置有第二板部,第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连接盒的左侧部与第一板部固定连接,连接盒的前侧部与第二板部固定连接,连接盒的后侧部设置有后侧板,后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构成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的通用性和结构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转向支撑在侧围上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转向支撑安装支架自带的定位销预定位后,转向支撑两端的转向支撑安装支架使用螺钉在前后方向上实现与侧围内板的装配连接;另一种是侧围内板上设计限位螺柱,转向支撑两端的转向支撑安装支架使用螺钉或螺母在左右方向上实现与侧围内板的装配连接。这两种安装方式对应的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均只能在对应车型上使用,一旦安装点位置稍有变动,整个转向支撑安装支架需要重新开发,需要重新投入整套工装,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支撑安装支架不具备通用化,难以降低系列车型的开发成本。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020511830.8的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的一种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该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使用螺钉在前后方向上实现与侧围内板的装配连接,该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呈Z字型一体式结构,虽然结构简单,一旦侧围上的安装点位置稍有变动,不仅需要重新对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上的连接点位置进行调整,还需要对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转向支撑与侧围的连接稳固程度符合要求,也就是说,上述专利申请中的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不具备通用性和继承性,在车型换代时转向支撑位置一旦有变动,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便无法继续使用,需要重新开发整个转向支撑车身安装支架,开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车辆,以减轻或消除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的通用性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支架本体和连接盒,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左侧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前侧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支撑横梁连接的横梁连接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板部,所述连接板的右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的左部设置有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盒的左侧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前侧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后侧部设置有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0006]可选的,所述横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板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部,所述底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板部,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板部。
[0007]可选的,包括两个所述连接盒;一个所述连接盒的左侧部与位于所述底板的上部的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且该连接盒的前侧部与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部的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连接盒的左侧部与位于所述底板的下部的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且该连接盒的前侧部与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部的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后侧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连接有用于与车体上的限位孔配合的限位销;所述第一翻边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盒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所述连接板和自所述连接板的左边缘向前翻折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叠置并搭接在所述底板上。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横梁连接部的后侧,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横梁连接部的前侧,两个所述连接盒分别位于所述横梁连接部的上侧和下侧。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右部的上部和所述连接板的右部的下部均设置成耳部,两个所述耳部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0012]可选的,所述连接盒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右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围成的盒体,所述上侧板的左边缘和所述下侧板的左边缘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板的前边缘和所述下侧板的前边缘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右侧板从后至前向右倾斜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
[0015]本专利技术提升了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的通用性和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转向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转向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和转向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盒的焊接示意图之一;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盒的焊接示意图之二;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限位销;4—连接盒;5—转向支撑横梁;6—焊缝;7—车体;11—第三板部;12—第一翻边;13—第一板部;14—横梁连接孔;21—第四板部;22—第二板部;23—耳部;24—第一连接孔;25—第三翻边;26—第一通孔;27—第二翻边;41—上侧板;42—下侧板;43—后侧板;44—右侧板;45—第二通孔;46—抱具夹持孔;61—第一焊缝;62—第二焊缝;63—第三焊缝;64—第四焊缝;65—第五焊缝;71—第一安装部;72—第二安装部;73—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支架本体和连接盒4,安装支架本体的左侧部设置有底板,安装支架本体的前侧部设置有连接板,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支撑横梁5固定连接的横梁连接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板部13,连接板的右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7连接的第一连接孔24,连接板的左部设置有第二板部22,第二板部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6,连接盒4的左侧部与第一板部13固定连接,连接盒4的前侧部与第二板部22固定连接,连接盒4的后侧部设置有后侧板43,后侧板4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5,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45构成用于与车体7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0022]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连接板上设置第一连接孔24与车体7连接,在连接盒4和连接板上设置第二连接孔与车体7连接,能够保证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与车体7连接的稳固程度;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本体和连接盒,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左侧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前侧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支撑横梁连接的横梁连接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板部,所述连接板的右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的左部设置有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盒的左侧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前侧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后侧部设置有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用于与车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板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部,所述底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板部,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板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连接盒;一个所述连接盒的左侧部与位于所述底板的上部的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且该连接盒的前侧部与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部的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连接盒的左侧部与位于所述底板的下部的所述第一板部固定连接,且该连接盒的前侧部与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部的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后侧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楷潘凤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