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27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7
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其三极管Q1的源极和三极管O2的源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或者输出端,三极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漏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栅极通过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2接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的栅极和电容C1之间,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的栅极和电容C2之间,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4的栅极连接选择信号,三极管Q4的漏极与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接,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电源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3的漏极,三极管Q3的源极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OBD全称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测设备能够检测车辆多个系统和部件,包括发动机、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氧传感器、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EGR等,OBD是通过各种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联接到电控单元ECU,ECU具备检测和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然而不同厂家的汽车,OBD有个别引脚的作用是厂家自定义的,而且每个厂家用的协议不一样,如有用CAN的,也有用K_LINE的,也有用J1850的,这些协议的波特率和电压相差比较大,如CAN的有500K的,也有33K的,电压只有5V左右,但是K_LINE的电压又有12V左右,相差比较大,常用的做法是用继电器做这些信号切换,但是继电器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采用继电器对不同厂家汽车的OBD个别引脚的采用的协议不同进行信号切换时,所存在的继电器体积大,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所述开关信号控制电路用于车载OBD,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容C1、电容C2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O2的源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或者输出端IN/OUT,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和所述电容C1之间,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和所述电容C2之间,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栅极连接选择信号SELECT,所述三极管Q4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之间,电源输入端VCC_IN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漏极,所述三极管Q3的源极接

3.3V电平,所述三极管Q3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4接

3.3V电平,所述三极管Q4的源极接+3.3V电平。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为PMOS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2为PMOS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4为PMOS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3为NMOS管。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关信号控制电路,其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容C1、电容C2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三极管Q1的源极和三极管O2的源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或者输出端IN/OUT,三极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漏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栅极通过电容C1接地,三极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2接地,电阻R1
的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的栅极和电容C1之间,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的栅极和电容C2之间,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4的栅极连接选择信号SELECT,三极管Q4的漏极与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接,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电源输入端VCC_IN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3的漏极,三极管Q3的源极接

3.3V电平,三极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4接

3.3V电平,三极管Q4的源极接+3.3V电平。本实例中,三极管Q4是控制MOS管,如果选择信号SELECT是低电平时,三极管Q4导通,+3.3V的电压就加到三极管Q3的栅极,此时三极管Q3导通,

3.3V通过三极管Q3和电阻R1,使得三极管Q1导通,同时也会通过三极管Q3和电阻R2,使得三极管Q2导通,此时,电路可以通过信号;如果选择信号SELECT是高电平时,三极管Q4就会截止,

3.3V通过电阻R4将三极管Q3的栅极拉成

3.3V,使得三极管Q3不导通,此时,电源输入端VCC_IN的电压通过电阻R3和电阻R1使得三极管Q1的栅极为高,三极管Q1就会截止,同样,电源输入端VCC_IN的电压通过电阻R3和电阻R2让三极管Q2的栅极为高,三极管Q2也会截止,这样,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起到信号开关的作用,通过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可有效地进行信号切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采用继电器对不同厂家汽车的OBD个别引脚的采用的协议不同进行信号切换时,所存在的继电器体积大,成本高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所述开关信号控制电路用于车载OBD,该开关信号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容C1、电容C2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O2的源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或者输出端IN/OUT,所述信号输入或者输出端是用于信号输入或者信号输出的,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和所述电容C1之间,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和所述电容C2之间,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栅极连接选择信号SELECT,所述三极管Q4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之间,电源输入端VCC_IN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漏极,所述三极管Q3的源极接

3.3V电平,所述三极管Q3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4接

3.3V电平,所述三极管Q4的源极接+3.3V电平。
[0015]本实例中,三极管Q4是控制MOS管,如果选择信号SELECT是低电平时,三极管Q4导
通,+3.3V的电压就加到三极管Q3的栅极,此时三极管Q3导通,

3.3V通过三极管Q3和电阻R1,使得三极管Q1导通,同时也会通过三极管Q3和电阻R2,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信号控制电路,所述开关信号控制电路用于车载OBD,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容C1、电容C2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所述三极管O2的源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或者输出端IN/OUT,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和所述电容C1之间,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和所述电容C2之间,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栅极连接选择信号SELECT,所述三极管Q4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栅极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祖策袁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维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