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25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该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包括正置组合梁段和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与正置组合梁段通过正倒梁接缝连接段连接,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设置为上钢箱梁结构和下混凝土层结构;正置组合梁的上层结构设置为上混凝土层结构和下钢箱梁结构,或者,正置组合梁为全钢箱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正置组合梁段用于承受正弯矩,倒置组合梁用于承受负弯矩,针对桥梁的特定受力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来承受外力,增加了组合梁的抗变形能力,解决了传统的钢混组合梁受限于负弯矩区桥面板开裂的问题,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悬拼过程无需张拉预应力,施工不需要搭设临时墩,施工方便。施工方便。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组合结构梁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结合或不同工序结合而成的梁,也称为联合梁。传统钢

混组合结构桥梁其截面类型为,多片槽型钢或工字钢与上部铺设的混凝土桥面板。其主要利用混凝土受压和钢箱梁梁受拉两种材料的优势,较钢结构桥梁便宜,较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更佳、施工更为方便。但是根据该结构受力特点和截面中钢与混凝土所在位置,更适用于承受正弯矩的梁段,对于有负弯矩的梁段区域,则需要考虑桥面板抗裂的问题,处理难度和造价都限制了组合梁桥在连续梁桥的应用。
[0003]常规钢混组合梁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且为了保证大部分为正弯矩内力,施工方法均为一次成桥后落架,对于跨径大于50m的桥梁,受限于吊装设备的吊重,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先施工钢箱梁,使得钢箱梁全桥连续后再施工桥面板,这样导致一期恒载需要由钢箱梁承受,没用充分利用组合梁的优势,组合效率不高,从而使得用钢量增大,造价增高。而且一次落架的施工方法往往需要搭设临时墩,对于跨路口和跨航道区域都会对桥下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组合梁在大跨径需求下受力不优和施工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包括沿纵桥向拼接的正置组合梁段和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桥头端与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桥头端通过正倒梁接缝连接段连接,
[0007]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上层结构设置为上钢箱梁结构,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下层结构设置为下混凝土层结构;所述正置组合梁的上层结构设置为上混凝土层结构,所述正置组合梁的下层结构设置为下钢箱梁结构,或者,所述正置组合梁为全钢箱梁结构,
[0008]所述上钢箱梁结构朝向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所述下钢箱梁结构朝向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通过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沿纵桥向拼装并在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和所述下钢箱梁结构之间进行现浇,形成设于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之间用于连接的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内预埋有沿纵桥向布设的预应力钢筋组;或者
[0009]所述上钢箱梁结构朝向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所述全钢箱梁结构的下层结构朝向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
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其上层结构的端面设置,
[0010]通过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沿纵桥向拼装并在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和所述全钢箱梁结构的下层结构之间进行现浇,形成设于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之间用于连接的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内预埋有沿纵桥向布设的预应力钢筋组。
[0011]优选的,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包括上钢箱梁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钢箱梁上的多个上钢隔板,所述上钢隔板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多个所述上钢隔板沿横桥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上钢隔板之间形成上钢隔室,
[0012]所述下钢箱梁结构均包括下钢箱梁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钢箱梁上的多个下钢隔板,所述下钢隔板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多个所述下钢隔板沿横桥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下钢隔板之间形成下钢隔室,
[0013]在所述上钢隔室、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所述下钢隔室以及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之间现浇形成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或者,
[0014]所述全钢箱梁结构包括设置于其钢箱梁的下层结构上的多个纵钢隔板,多个所述纵钢隔板的端面凸出于钢箱梁的上层结构的端面并沿纵桥向延伸,多个所述纵钢隔板沿横桥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钢隔板之间形成纵钢隔室,在所述纵钢隔室和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之间现浇形成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
[0015]所述预应力钢筋组沿纵桥向分别从上下同时穿过所述上钢隔室和上混凝土层结构、以及所述下钢隔室和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或者,
[0016]所述预应力钢筋组沿纵桥向穿过所述纵钢隔室和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
[0017]优选的,多个所述上钢隔板上固定连接有上定位板且多个所述上钢隔板之间通过上横向钢筋沿横桥向穿过所述上钢隔室将各所述上钢隔板连接起来,多个所述下钢隔板上固定连接有下定位板且多个所述下钢隔板之间通过下横向钢筋沿横桥向穿过所述下钢隔室将各所述下钢隔板连接起来;或者
[0018]多个所述纵钢隔板上固定连接有纵定位板且多个所述纵钢隔板分别通过横向钢筋沿横桥向穿过所述纵钢隔室将各所述纵钢隔板连接起来。
[0019]优选的,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分别为多个,沿纵桥向分布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通过所述正置组合梁段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和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通过倒置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倒置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连接钢筋、和埋设在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内的预埋钢筋,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钢箱梁结构的底部,所述连接钢筋将所述预埋钢筋和所述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0021]优选的,所述预埋钢筋呈倒U型,所述连接钢筋穿过所述连接板。
[0022]优选的,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和所述下钢箱梁结构通过正置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正置连接结构包括其端部连接于所述下钢箱梁结构底部且埋设于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内的定位板、以及穿过所述定位板的贯穿钢筋。
[0023]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S1,采用悬臂施工方法搭设至少一个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
[0025]S2,将正置组合梁段合龙于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上;
[0026]S3,施作正倒梁接缝连接段。
[0027]优选的,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1,根据设计要求,预先搭建两个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桥墩;
[0029]S12,在各所述桥墩上搭设托架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下混凝土层结构;
[0030]S13,在所述下混凝土层上吊装上钢箱梁结构并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连接。
[0031]优选的,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0032]S21,预先制作所述正置组合梁段;
[0033]S22,吊装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并将所述正置组合梁合龙于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上。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和施工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通过正置组合梁段和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沿纵桥向拼接并通过正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纵桥向拼接的正置组合梁段和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桥头端与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桥头端通过正倒梁接缝连接段连接,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上层结构设置为上钢箱梁结构,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下层结构设置为下混凝土层结构;所述正置组合梁的上层结构设置为上混凝土层结构,所述正置组合梁的下层结构设置为下钢箱梁结构,或者,所述正置组合梁为全钢箱梁结构,所述上钢箱梁结构朝向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所述下钢箱梁结构朝向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通过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沿纵桥向拼装并在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和所述下钢箱梁结构之间进行现浇,形成设于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之间用于连接的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内预埋有沿纵桥向布设的预应力钢筋组;或者所述上钢箱梁结构朝向所述正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所述全钢箱梁结构的下层结构朝向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的一端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其上层结构的端面设置,通过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沿纵桥向拼装并在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和所述全钢箱梁结构的下层结构之间进行现浇,形成设于所述正置组合梁段和所述悬臂式倒置组合梁段之间用于连接的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内预埋有沿纵桥向布设的预应力钢筋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箱梁结构包括上钢箱梁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钢箱梁上的多个上钢隔板,所述上钢隔板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多个所述上钢隔板沿横桥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上钢隔板之间形成上钢隔室,所述下钢箱梁结构均包括下钢箱梁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钢箱梁上的多个下钢隔板,所述下钢隔板沿纵桥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的端面设置,多个所述下钢隔板沿横桥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下钢隔板之间形成下钢隔室,通过在所述上钢隔室、所述上混凝土层结构、所述下钢隔室以及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之间现浇形成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或者,所述全钢箱梁结构包括设置于其钢箱梁的下层结构上的多个纵钢隔板,多个所述纵钢隔板的端面凸出于钢箱梁的上层结构的端面并沿纵桥向延伸,多个所述纵钢隔板沿横桥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纵钢隔板之间形成纵钢隔室,在所述纵钢隔室和所述下混凝土层结构之间现浇形成所述正倒梁接缝连接段,所述预应力钢筋组沿纵桥向分别从上端同时穿过所述上钢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旋彭江辉刘榕周洋向建军李瑜李文武伍英王甜程丽娟崔剑峰贺耀北乔秋衡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