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和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068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6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和施工方法,包含有设置在钢混组合梁桥的桥架上的钢箱梁(3)、设置在钢箱梁(3)上的板架组件、设置在板架组件上的混凝土砂浆层(5),通过钢箱梁(3),实现了对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5)的支撑,通过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5),实现了与钢箱梁(3)之间缝隙相对应的附着整体路面层体,实现了在钢箱梁(3)上进行现场整体路面浇筑成形,解决了对在施工现场搭设满堂支撑架体对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进行拼装安装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的施工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装置和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钢混组合梁桥具有超强的跨越能力,广泛的应用在城市快速路高架桥路口上,从而替代混凝土梁,因此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部件,在现有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中,还都是采用后叠合方法施工,即先期对钢梁分段加工、吊装、后浇筑桥面板混凝土从而得到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然后在施工现场搭设满堂支撑架体对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进行拼装安装,从而影响了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的施工效率,同时由于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进行拼装安装,在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之间产生缝隙,需要对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之间的缝隙再进行砂浆罐装,从而影响了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的施工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进行现场整体路面浇筑成形的技术特征,对在施工现场搭设满堂支撑架体对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进行拼装安装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2月10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211272877.7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施工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和施工方法,因此提高了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的施工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包含有设置在钢混组合梁桥的桥架上的钢箱梁、设置在钢箱梁上的板架组件、设置在板架组件上的混凝土砂浆层。
[0006]由于设计了钢箱梁、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通过钢箱梁,实现了对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的支撑,通过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实现了与钢箱梁之间缝隙相对应的附着整体路面层体,实现了在钢箱梁上进行现场整体路面浇筑成形,解决了对在施工现场搭设满堂支撑架体对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进行拼装安装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的施工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进行现场整体路面浇筑成形的方式把钢箱梁、板架组件和混
凝土砂浆层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与钢箱梁之间缝隙相对应的附着整体路面层体的方式把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与钢箱梁联接。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板架组件设置为包含有内钢筋桁架楼承板和钢梁翼缘板。
[0010]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进行吊装、浇筑分步操作,不再进行搭设满堂支撑架体施工。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钢箱梁与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梁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
[00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钢箱梁上分别设置有内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翼缘板和支撑梁,在支撑梁上设置有外钢筋桁架楼承板并且在混凝土砂浆层中分别设置有内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翼缘板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
[00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内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翼缘板、钢箱梁、支撑梁、混凝土砂浆层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钢箱梁设置为梯形盒状体并且钢箱梁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翼缘板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联接,位于外侧钢箱梁的外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梁联接。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可以对钢箱梁进行吊起安装,不需要对预制钢混组合梁桥段上的面板混凝土进行保护施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混凝土砂浆层设置为混凝土砂浆的凝结体并且混凝土砂浆层设置为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翼缘板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容纳式联接。
[00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路面层体的现场浇筑成形。
[001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内钢筋桁架楼承板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分别设置为包含有上弦杆部、第一底板、下弦杆部、贯串杆部和腹杆部并且上弦杆部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底板的上端端面部联接,腹杆部设置在上弦杆部和第一底板之间并且腹杆部上折弯部设置为与上弦杆部的横部联接,腹杆部下折弯部设置为与第一底板联接并且下弦杆部的端头设置为与上弦杆部的竖部联接,下弦杆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腹杆部联接并且贯串杆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弦杆部的竖部和下弦杆部的侧面部联接,位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第一底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钢箱梁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外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第一底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梁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第一底板的下端端面端头部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钢梁翼缘板联接并且上弦杆部、下弦杆部、贯串杆部和腹杆部分别设置为与混凝土砂浆层嵌入式联接,上弦杆部设置为匚字形棒状体并且第一底板设置为片状体,下弦杆部和贯串杆部分别设置为棒状体并且腹杆部设置为W字形棒状体。
[00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横部支撑的对混凝土砂浆层骨架设置,对混凝土砂浆层的横支撑部处于间隔状态,保证了混凝土砂浆层整体强度。
[002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钢梁翼缘板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底板和钉杆部并且钉杆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底板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第二底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钢箱梁的缝隙上并且第
二底板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钢箱梁联接,位于外侧的第二底板的上端端面内端头部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底板的上端端面端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联接并且位于外侧的第二底板的上端端面外端头部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外钢筋桁架楼承板联接,钉杆部设置为与混凝土砂浆层嵌入式联接,第二底板设置为片状体并且钉杆部设置为凸字形棒状体,钉杆部设置为沿第二底板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不具有横部支撑的对混凝土砂浆层骨架设置。
[002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钉杆部的高度与上弦杆部的竖部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1.2

1.3。
[002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位于钢梁翼缘板上的存量混凝土砂浆层层加厚设置,保证了混凝土砂浆层的热胀冷缩的整体性能,不再发生裂缝。
[002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支撑梁设置为包含有梁部、上托板部和下托板部并且梁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托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梁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托板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托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钢筋桁架楼承板联接,下托板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钢箱梁联接并且梁部设置为条状体,上托板部和下托板部分别设置为片状体。
[002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钢混组合梁桥的桥架上的钢箱梁(3)、设置在钢箱梁(3)上的板架组件、设置在板架组件上的混凝土砂浆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按照进行现场整体路面浇筑成形的方式把钢箱梁(3)、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5)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与钢箱梁(3)之间缝隙相对应的附着整体路面层体的方式把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5)与钢箱梁(3)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板架组件设置为包含有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和钢梁翼缘板(2),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钢箱梁(3)与板架组件和混凝土砂浆层(5)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梁(4)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在钢箱梁(3)上分别设置有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钢梁翼缘板(2)和支撑梁(4),在支撑梁(4)上设置有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并且在混凝土砂浆层(5)中分别设置有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钢梁翼缘板(2)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钢箱梁(3)设置为梯形盒状体并且钢箱梁(3)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钢梁翼缘板(2)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联接,位于外侧钢箱梁(3)的外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梁(4)联接,或,混凝土砂浆层(5)设置为混凝土砂浆的凝结体并且混凝土砂浆层(5)设置为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钢梁翼缘板(2)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容纳式联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路面装置,其特征是: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和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分别设置为包含有上弦杆部(11)、第一底板(12)、下弦杆部(13)、贯串杆部(14)和腹杆部(15)并且上弦杆部(11)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底板(12)的上端端面部联接,腹杆部(15)设置在上弦杆部(11)和第一底板(12)之间并且腹杆部(15)上折弯部设置为与上弦杆部(11)的横部联接,腹杆部(15)下折弯部设置为与第一底板(12)联接并且下弦杆部(13)的端头设置为与上弦杆部(11)的竖部联接,下弦杆部(13)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腹杆部(15)联接并且贯串杆部(14)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弦杆部(11)的竖部和下弦杆部(13)的侧面部联接,位于内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第一底板(1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钢箱梁(3)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位于外钢筋桁架楼承板(6)的第一底板(1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梁(4)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第一底板(12)的下端端面端头部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钢梁翼缘板(2)联接并且上弦杆部(11)、下弦杆部(13)、贯串杆部(14)和腹杆部(15)分别设置为与混凝土砂浆层(5)嵌入式联接,上弦杆部(11)设置为匚字形棒状体并且第一底板(12)设置为片状体,下弦杆部(13)和贯串杆部(14)分别设置为棒状体并且腹杆部(15)设置为W字形棒状体,或,钢梁翼缘板(2)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底板(21)和钉杆部(22)并且钉杆部(2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底板(2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第二底板(21)设置在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誉镪王相伟张超王冰陈斌朱国伟周广有周洪涛雷其刚李允王允帅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