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456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运用BIM技术深化出养护孔预设孔位置;S2:借助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管设置混凝土养护系统;S3:在外架上安装外墙喷淋雾化系统;S4:墙、柱侧模版拆除后通过养护孔安装喷淋管及铺设养护薄膜或毛毡,实现内墙及柱子的及时养护;S5:通过板面、梁侧预设的养护孔,采用人工压力注水和板面喷淋养护水流淌至板底、梁底,还未拆除的梁、板的木模板起到很好的保湿作用,实现板底梁侧的高效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施工一线实际情况,结合BIM技术通过在板面、梁侧、墙顶、柱侧、外架上预设养护孔,在楼板顶面洒水同时补充竖向构件养护用水,操作简便,实施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养护,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


技术介绍

1、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竖向构件智能养护系统层出不穷,但目前真正能够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依旧较少。究其原因是房屋建筑工程应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h-18h后开始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7d-14d。墙、柱侧面模板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d内拆除,并进行覆膜养护,而梁板模板需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4~28d)之后,方可进行满堂脚手架及底模拆除,梁和板底的混凝土基本靠混凝土自身水分养护。由于混凝土养护期内满堂架体及梁板模板未拆除,不利于大型养护设备、养护管线布设,造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混凝土养护还停留在原始的人工洒水养护阶段,造成养护不及时,养护费工费时难题。

2、而传统的养护方法是在侧模板拆除后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毛毡、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但因操作条件限制覆盖不严密,竖向构件基本处在干燥状态,且覆膜后膜内补水繁琐,需循环多次喷水、覆膜,费工费时。且此时梁模板、板底模板还未拆除亦无法补水养护。施工一线经常出现以上混凝土构件因养护不到位造成碳化深度过大或达不到设计强度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针对施工一线实际情况,结合bim技术通过在结构板面、梁侧、墙顶、柱侧、外架上预设养护孔,在楼板顶面洒水同时补充墙、柱、梁、板底养护用水,操作简便,实施方便。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具有使用范围广、施工方便、可重复利用等特点,解决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现浇混凝土构件养护不及时,养护不到位的难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运用bim技术深化出养护孔预设孔位置;

5、s2: 借助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管设置混凝土养护系统;

6、s3:在外架上安装外墙喷淋雾化系统;

7、s4:墙、柱侧模版拆除后通过养护孔安装喷淋管及养护薄膜或毛毡,实现内墙及柱子的及时养护;

8、s5:通过板面、梁侧预设的养护孔,采用人工压力注水和板面喷淋养护水流淌至板底、梁底,梁、板的木模板起到很好的保湿作用,实现板底梁侧的高效养护。

9、优选的,在s1中,预设孔位置前,运用bim技术提前预判预设混凝土养护孔可能造成的渗漏点,规避渗漏点;结合安装预设洞、测温孔综合考虑,在混凝土浇筑时提前预埋到楼板上。

10、优选的,在s1中,养护孔布孔原则:结合bim技术通过在梁侧、墙顶、柱侧预设养护孔;柱侧无防水要求的楼板一侧预设养护孔,墙两端无防水要求两侧楼板预设养护孔,楼板板面每隔一定间距布置养护孔,梁侧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一个养护孔,墙柱养护管穿过养护孔。

11、优选的,在s1中,用塑料膜将养护管与墙、柱竖向构件包裹。

12、优选的,在s1中,养护管绕柱一周或沿墙身布置,并在管身扎出出水孔

13、优选的,在s2中, 借助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管,在楼梯间靠近消防水立管处设置蓄水桶、水泵一体机,水泵功率7.5kw,工作压力50kg,电源电压380v,人工启动,方便快捷。

14、优选的,在s3中,房屋建筑工程外立面养护设计,喷淋管设置于新浇筑混凝土楼面以上0~1.5m的外架上,采用扎带固定。

15、优选的,在s4中,房屋建筑工程楼层内墙、柱养护设计,内墙、柱侧模板已拆除,通过在楼板上的预埋养护孔,养护管通过养护孔布设在竖向构件并用塑料膜将养护管与竖向构件包裹,并在养护管的两侧面开设孔。

16、优选的,在s5中,房屋建筑工程梁及板底养护,此时梁、板底模板还未拆除,结合bim建筑模型在梁上及板上预设养护孔,采用楼板上的喷淋管,向梁底、梁侧、板底补水,未拆除的梁底、板底模板起到保水作用,最终实现梁及板底混凝土养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7、本专利技术通过结合bim技术通过在梁侧、墙顶、柱侧预设养护孔,在楼板顶面洒水同时补充竖向构件养护用水,操作简便,实施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预设孔位置前,运用BIM技术提前预判预设混凝土养护孔可能造成的渗漏点,规避渗漏点;结合安装预设洞、测温孔综合考虑,在混凝土浇筑时提前预埋到楼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养护孔预设孔布孔原则:结合BIM技术通过在板面、梁侧、墙顶、柱侧和外架上预设养护孔;柱侧无防水要求的楼板一侧预设养护孔,墙两端无防水要求两侧楼板预设养护孔,楼板板面每隔一定间距布置养护孔,梁侧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一个养护孔,墙柱养护管穿过养护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用塑料膜将养护管与墙、柱竖向构件包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养护管绕柱一周或沿墙身布置,并在管身扎出出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房屋建筑工程外立面养护设计,喷淋管设置于新浇筑混凝土楼面以上0~1.5m的外架上,采用扎带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房屋建筑工程楼层内墙、柱养护设计,内墙、柱侧模板已拆除,通过在楼板上的预埋养护孔,养护管通过养护孔布设在竖向构件并用塑料膜将养护管与竖向构件包裹,并在养护管的两侧面开设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房屋建筑工程梁及板底养护,此时梁、板底模板还未拆除,通过BIM建筑模型在梁上及板上预设养护孔,采用注水管,向梁底、板底注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包括借助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管,在楼梯间靠近消防水立管处设置蓄水桶、水泵一体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预设孔位置前,运用bim技术提前预判预设混凝土养护孔可能造成的渗漏点,规避渗漏点;结合安装预设洞、测温孔综合考虑,在混凝土浇筑时提前预埋到楼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养护孔预设孔布孔原则:结合bim技术通过在板面、梁侧、墙顶、柱侧和外架上预设养护孔;柱侧无防水要求的楼板一侧预设养护孔,墙两端无防水要求两侧楼板预设养护孔,楼板板面每隔一定间距布置养护孔,梁侧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一个养护孔,墙柱养护管穿过养护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用塑料膜将养护管与墙、柱竖向构件包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房屋建筑工程预设养护管的现浇混凝土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希吉陈刚刘振林张鹏飞陈吉光刘全李垒张志国罗述正郭海燕白晓宇马玉坤王相伟魏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