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
技术介绍
[0002]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业的浪潮下,汽车产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科研团队投入到了汽车智能驾驶的研究之中。研究采取的实验方式十分丰富,部分团队直接将智能系统部署到实车上进行测试,这种方式直接有效但成本较高;部分团队则为了方便只是在仿真环境中进行研究,这种方式虽省去了很多麻烦但可靠性有待考量;还有些团队则根据需求自研模型车并投入研究,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且前期耗费较大精力在本不必要的工作上,同时研究出的模型车对于其他相关研究适用性偏低。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普遍适用于大部分智能驾驶研究的测试台架或模型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可以普遍适用于大部分智能驾驶领域的相关研究,方便研究团队工作的展开,节省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关键的研究之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主体、前支架、右支架、左支架、后支架和锁紧装置,所述台架主体包括台架中心杆(11),所述台架中心杆(11)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台架中心杆(11)滑动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同时与前支架、右支架、左支架、后支架相连,所述前支架包括前支架长连杆(402)和前支架支撑杆(412),所述前支架长连杆(402)一端与锁紧装置相连,所述前支架长连杆(402)另一端与前支架支撑杆(412)相连,所述前支架长连杆(402)与前支架支撑杆(412)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所述右支架包括右支架长连杆(502)和右支架支撑杆(511),所述右支架长连杆(502)一端与锁紧装置相连,所述右支架长连杆(502)另一端与右支架支撑杆(511)相连,所述右支架长连杆(502)与右支架支撑杆(5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所述左支架包括左支架长连杆(604)和左支架支撑杆(611),所述左支架长连杆(604)一端与锁紧装置相连,所述左支架长连杆(604)另一端与左支架支撑杆(611)相连,所述左支架长连杆(604)与左支架支撑杆(6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所述后支架包括后支架长连杆(702)和后支架支撑杆(711),所述后支架长连杆(702)一端与锁紧装置相连,所述后支架长连杆(702)另一端与后支架支撑杆(711)相连,所述后支架长连杆(702)与后支架支撑杆(7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所述前支架长连杆(402)、右支架长连杆(502)、左支架长连杆(604)和后支架长连杆(702)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所述前支架长连杆(402)、右支架长连杆(502)、左支架长连杆(604)和后支架长连杆(702)与台架中心杆(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主体还包括显示设备承载板(12)、激光雷达支座(13)和机箱(14),所述台架中心杆(11)顶端设有激光雷达支座(13),所述显示设备承载板(12)设于台架中心杆(11)上方,所述台架中心杆(11)底端与机箱(14)顶端相连,所述台架中心杆(11)与机箱(14)内部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4)一侧与机箱盖(15)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上锁紧环(20)和下锁紧环(30),所述下锁紧环(30)固定安装于台架中心杆(11)上,所述上锁紧环(20)滑动安装于台架中心杆(11)上,所述上锁紧环(20)与台架中心杆(11)构成移动副,所述台架中心杆(1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四个螺纹孔,在不同螺纹孔位置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上锁紧环(20),从而调整前支架长连杆(402)、右支架长连杆(502)、左支架长连杆(604)和后支架长连杆(702)与台架中心杆(11)之间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驾驶多传感器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还包括前支架中连杆(403)和前支架短连杆(408),所述前支架中连杆(403)一端与下锁紧环(30)相连,所述前支架中连杆(403)另一端与前支架长连杆(402)相连,所述前支架短连杆(408)一端与前支架支撑杆(412)相连,所述前支架短连杆(408)另一端与前支架长连杆(402)相连;所述右支架还包括右支架中连杆(503)和右支架短连杆(505),所述右支架中连杆
(503)一端与下锁紧环(30)相连,所述右支架中连杆(503)另一端与右支架长连杆(502)相连,所述右支架短连杆(505)一端与右支架支撑杆(511)相连,所述右支架短连杆(505)另一端与右支架长连杆(502)相连;所述左支架还包括左支架中连杆(608)和左支架短连杆(603),所述左支架中连杆(608)一端与下锁紧环(30)相连,所述左支架中连杆(608)另一端与左支架长连杆(604)相连,所述左支架短连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翔宇,田炜,唐凯越,楼嘉仪,刘亚轩,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