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实际出行工况的整车驾控性产品力测试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性能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实际出行工况的整车驾控性产品力测试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驾控性能成为年轻消费者首要关注点。整车驾控性能是指汽车动态行驶时驾驶员对车辆可驾驭、可控制的能力。驾控性能包括动力驾驶性、制动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这些性能在消费者日常用车场景中时时刻刻都在体现,是整车综合性能的核心部分。
[0003]目前针对动力驾驶性的国家标准GB/T 12543
‑
2009中的测评工况仅包括0~100km/h以及60km/h~100km/h全油门加速的极限工况,但在日常用车过程中这两种工况十分少见,所以这是与消费者典型出行场景是不符的。
[0004]目前对于整车制动性能的测试工况大多基于GB 21670
‑
2008,该标准中都为极限工况,测试标准是车辆准入的最低要求,不能准确的体现整车在实际出行工况下的制动性能。
[0005]对于操纵稳定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实际出行工况的整车驾控性产品力测试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驾驶性测试、制动性能测试、操纵稳定性测试,分别进行动力驾驶性测试、制动性能测试、操纵稳定性测试的测试后,分别获得相应的测试最终结果:基于三种测试结果,计算整车驾控性能总体得分,根据该整车驾控性能总体得分对整车驾控性能进行评价;1.动力驾驶性测试的方法如下:在清洁、干燥、平直的测试路面上进行,在试验开始前车辆进行预热行驶;1.1中速动力驾驶性测试:车辆由静止状态以30%油门开度加速至30km/h,利用采集的试验数据计算以下指标:手动变速器车型从车辆开始移动加速到30km/h所需时间;自动变速器车型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加速到30km/h所需时间;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到纵向加速度达到峰值的50%所需时间;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至纵向加速度达到峰值过程中纵向加速度最大斜率;各有效指标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的最终结果;1.2中速动力驾驶性测试车辆由不低于50km/h匀速行驶状态下,松开加速踏板,带挡滑行至40
±
1km/h时,踩下加速踏板至60
±
1%的开度并保持,加速踏板的起跃时间不大于0.2s,车辆加速至80km/h以上;利用采集的试验数据计算以下指标: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到加速至80km/h所需时间;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到纵向加速度达到峰值的50%所需时间;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至纵向加速度达到峰值过程中纵向加速度最大斜率;各有效指标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的最终结果;1.3高速动力驾驶性测试车辆由不低于110km/h匀速行驶状态下,松开加速踏板,带挡滑行至100
±
1km/h时,踩下加速踏板至100%的开度并保持,加速踏板的起跃时间不大于0.2s,车辆加速至140km/h以上;利用采集的试验数据计算以下指标: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到加速至140km/h所需时间;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到纵向加速度达到峰值的50%所需时间;从踩下加速踏板开始至纵向加速度达到峰值过程中纵向加速度最大斜率;各有效指标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最终结果;2.制动性能测试2.1干地制动测试满载状态下,确认车辆最热的车轴上的行车制动器的平均温度处于65℃
‑
100℃,试验车加速至105km/h以上,松开加速踏板,手动变速器车型切换至空挡,自动变速器车型保持在D挡,当车速下降到100
±
2km/h时,快速踩下制动踏板直到ABS系统开始工作或踏板力达到500N,直到车辆停止;记录车速、制动距离、制动踏板力、减速度、车身俯仰角、制动稳定性以及制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重复进行5次制动试验;2.2湿地制动测试将试验车在启动路段加速至85
±
2km/h,车辆进入试验路面,松开加速踏板,手动变速器车型切换至空挡,自动变速器车型保持在D挡,同时进行紧急制动,激活ABS系统作用于每个车轮,并维持制动直至车辆停止;记录试验车辆从80km/h车速降到20km/h车速过程中车辆行驶的距离;每次试验的前两次试验数据舍去不用,试验车辆至少完成6次有效测试;2.3制动稳定性测试
试验开始时,车辆的左右车轮分别位于附着系数不同的两种路面上,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通过高低附着系数路面的交界线;以80km/h的初速度紧急全力制动,轮胎的任何部分均不能越过交界线,直到车辆停止,试验过程中允许进行转向盘修正;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纵向车速和横摆角速度信号;试验车辆左右两侧分别完成3次有效测试;2.4制动踏板线性度测试轻载状态下,确认车辆最热的车轴上的行车制动器的平均温度处于65℃
‑
100℃,制动助力器处在正常水平;试验车加速至105km/h以上,松开加速踏板,手动变速器车型切换至空挡,自动变速器车型保持在D挡,车速下降到100
±
2km/h时,匀速慢速踩下制动踏板直到触发ABS工作,过程要求减速度呈线性变化,延长踩踏过程,记录车速、减速度、踏板力、踏板行程、ABS工作情况;若踩制动踏板动作过快,导致触发ABS工作时车速处于50km/h以上,该次试验无效;试验车辆至少完成3次有效测试;2.5轻微制动测试轻载状态下,试验车加速至65km/h以上,松开加速踏板,手动变速器车型切换至空挡,自动变速器车型保持在D挡,当车速下降到60
±
2km/h时,快速踩下制动踏板并保持踏板行程不变,制动踏板起跃时间不超过0.2s,直至车辆停止;制动踏板行程选定时,满足在该次试验过程中,车速在50
‑
30km/h范围内平均减速度在1.8
‑
2.2m/s2范围内;记录车速、减速度、踏板行程;试验车辆至少完成3次有效测试;3.操纵稳定性测试在干燥、平摊而清洁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铺装的路面上进行,从试验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应大于2%,对于转向盘中心区特性试验,坡度不应大于1%;实验前,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10km或者沿半径15m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s2的相应车速行驶500m,左转与右转各进行一次,使轮胎升温,暖胎完成之后,试验车辆进入试验区进行各项试验;3.1车身侧倾度测试在试验场地上,以醒目的颜色画出半径不小于15m的圆周;汽车起步,操纵汽车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缓慢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或受发动机功率限制而所能达到的最大侧向加速度、或汽车出现不稳定状态为止,记录整个过程;试验按向左转和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以车身侧倾度的3次左转试验结果和3次右转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2避障试验根据车辆宽度确定标桩间距和各部分长度,在场地上布置标桩;试验从预设的低车速开始,逐步提高车速,直到试验驾驶员感觉车辆无法控制为止;记录避障最高通过车速,获得车辆进入标桩区的初始车速;以多次试验结果的最大值,作为避障最高通过车速的最终结果;3.3中心区转向特性测试试验的初始状态为等速直线行驶,试验标准车速为100km/h,或是以100km/h车速为基准,提高或降低试验车速,车速间隔为20km/h;试验时转向盘输入为振荡型转角输入,首选输入形式为正弦波,输入频率的基准值为0.2Hz,频率偏差不超过10%;实验过程中的转向输入通过人工或者转向机器人来实现;
人工输入转向信号时,试验应至少持续40s;采用转向机器人输入转向信号时,试验至少持续20s;在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角、转向盘角速度、车辆纵向加速度和车辆侧向加速度;对试验数据处理,获得侧向加速度迟滞和转向盘转角迟滞;以各指标的3次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4低速转向回正性能测试试验汽车沿试验路段以10
±
1km/h车速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随后转动方向盘至极限位置,待稳定并开始记录后,迅速松开方向盘,至少记录松手后6s内的汽车运动过程;记录时间内车速保持不变;试验按左转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3次;计算残留转向盘转角,获得松开转向盘5s时刻的转向盘转角;以残留转向盘转角的3次左转试验结果和3次右转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5高速转向回正性能测试试验汽车沿试验路段以100
±
1km/h车速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随后转动方向盘使车辆侧向加速度达到2+0.2m/s2,待稳定并开始记录后,迅速松开方向盘,至少记录松手后4s内的汽车运动过程,记录时间内加速踏板位置保持不变;试验按左转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3次;对试验数据处理,获得横摆角速度超调量;以横摆角速度超调量的3次左转试验结果和3次右转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6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在试验之前以车速100km/h行驶,按稳态侧向加速度值为4m/s2,预选转向盘转角的位置;汽车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先按输入方向轻轻靠紧转向盘,消除转向盘自由行程并开始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经过0.2
‑
0.5s,以起跃时间不大于0.2s或起跃速度不低于200
°
/s的速度转动转向盘,使其达到预先选好的位量并固定数秒钟,直至测量变量过渡到新稳态值,停止记录;记录过程中保持车速不变;试验按向左转与右转两个方向进行;可两个方向交替进行,也可连续进行一个方向试验,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试验;对试验数据处理,获得侧向加速度响应时间;以侧向加速度响应时间的3次左转试验结果和3次右转试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7扫频试验车辆以100
±
2km/h的试验车速直线行驶,在横摆角速度为0
±
0.5
°
/s的平衡条件下开始,以预先确定的转向盘转角幅值对转向盘进行频率逐渐增加的连续正弦输入,频率由0.2Hz逐渐增加至3Hz,时长不少于20s;试验过程中保持车速不变;试验车辆以所选试验车速绕圆行驶,达到预定的稳态侧向加速度时的转向盘转角作为预选转向盘转角;标准稳态侧向加速度水平为4m/s2;重复进行3次有效试验;对试验数据处理,获得谐振频率;以3次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8最小转弯直径测试选择车身上离转向中心最远点、最近点和车轮胎面中心上方安装行驶轨迹显示装置;汽车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荣亮,王长青,雷斌,郑宏,张晓辉,陈超,沙雷,费员军,郭瑞玲,陈帅,郭胤良,耿号,吴文文,梁东,孟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