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46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潜在噪声源位置设置麦克风;S2、声压级采集;S3、噪声直接传递函数测试;S4、噪声复合传递函数测试;S5、贡献量排序;S6、声学包自动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通过对所有噪声源进行精确解耦,结合贡献量分析,以图片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对整车影响最大的噪声源,指明后续优化方向,避免盲目验证,而通过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精确解耦,结合材料数据库,可以针对性的对弱点路径进行声学包优化,避免盲目的进行声学包开发,节省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提高了开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增程式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1)动力总成系统,集成了增程器、驱动电机、发动机启停电机、实现了纯电动运行模式、增程模式等工作状态,同时通过增加能量转换系统及相关部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底盘系统,增加了动力电池总成,其布置在底盘中部,采用轮边电机独立驱动,传动系统中省去了变速器、差速器、传动轴等机构,车辆底盘分布均匀,空间布置灵活,结构紧凑各车轮独立控制;3)电动泵系统结构,实现了EREV的空调压缩机系统、冷却系统、转向助力泵系统、制动助力系统等辅助系统由传统发动机提供动力转变为电力驱动。
[0003]在生产增程式电动汽车时,其车内声压级的测试也与传统内燃车不同。车内声压级是整车各个噪声源声压级的总和,增程式汽车的噪声源主要有发动机、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胎噪、尾气排放管、进气口等,这些噪声通过不同的传递路径最终传入乘员舱。传统的车内声压级测试一般都是通过TPA分析方法对噪音源进行分析计算,但是TPA分析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精确的对噪音源进行净化和贡献量分析;2、不能精确的对声学传递路径进行净化和弱点分析;3、不能有效进行空气声和结构声的分离;4、无法识别整车声学特性,不能指导平台化开发等。
[0004]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噪音源及声学传递路径进行精确净化分析且能够进行整车声学特性识别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潜在噪声源位置设置麦克风,在发动机舱、轮胎、底盘、尾管及车内设置麦克风以测量各点声源的声压级;S2、声压级采集,在路试工况下采集各不同位置的噪声源的声压级;S3、噪声直接传递函数测试,利用声源替代法结合路试工况及点声源激励下的声压级测试结果对不同的噪声源进行解耦,计算各噪声源的直接传递函数;S4、噪声复合传递函数测试,由已知的声压级和噪声源声功率,计算从激励面至车内接收端及从激励面至车外接收端的传递函数,并将两种传递函数复合为复合传递函数;S5、贡献量排序,基于直接传递函数对噪声贡献量进行分析排序,排列出对整车影响最大的多项噪声源,同时基于复合传递函数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解耦并排序,精准定位
弱点路径;S6、声学包自动优化,以图片形式显示各位置的优化空间,并基于输入的VAVE条件显示整车声学水平达标程度。
[0007]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中,在对不同噪声源进行解耦时,采用交叉矩阵法消除临近噪声源的影响。
[0008]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将车身外表面分割为多个不同的区域,并用体积声源逐步扫描各区域,在相应的接收端由麦克风采集声压级以确定从外部传递到车内的噪声量。
[0009]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和S4的传递函数测试时,进行车内混响时间测量,利用12面体球形声源在乘员仓内不同位置测试乘员仓不同空间的混响时间,计算车内声腔常数。
[0010]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舱处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发动机前侧靠近前保险杠处、后侧、顶侧、底侧、靠近左右驾驶室处、靠近翼子板处和进气口处。
[0011]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处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轮胎前、后两侧,且麦克风位于轮胎中心所在的竖直平面上,麦克风底端与地面距离8cm。
[0012]优选的是,所述底盘处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靠近变速箱处、靠近传送箱处、左右驾驶室底板处、排气中心中箱处、差速器箱处。
[0013]优选的是,所述尾管处设置的麦克风与尾管末端呈45度夹角。
[0014]优选的是,所述车内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各乘员座上方及后备箱中。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通过对所有噪声源进行精确解耦,结合贡献量分析,以图片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对整车影响最大的噪声源,指明后续优化方向,避免盲目验证,而通过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精确解耦,结合材料数据库,可以针对性的对弱点路径进行声学包优化,避免盲目的进行声学包开发,节省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
[0017]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潜在噪声源位置设置麦克风,在发动机舱、轮胎、底盘、尾管及车内设置麦克风以测量各点声源的声压级;S2、声压级采集,在路试工况下采集各不同位置的噪声源的声压级;S3、噪声直接传递函数测试,利用声源替代法结合路试工况及点声源激励下的声压级测试结果对不同的噪声源进行解耦,计算各噪声源的直接传递函数;S4、噪声复合传递函数测试,由已知的声压级和噪声源声功率,计算从激励面至车内接收端及从激励面至车外接收端的传递函数,并将两种传递函数复合为复合传递函数;
S5、贡献量排序,基于直接传递函数对噪声贡献量进行分析排序,排列出对整车影响最大的多项噪声源,同时基于复合传递函数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解耦并排序,精准定位弱点路径;S6、声学包自动优化,以图片形式显示各位置的优化空间,并基于输入的VAVE条件显示整车声学水平达标程度。
[0018]所述步骤S3中,在对不同噪声源进行解耦时,采用交叉矩阵法消除临近噪声源的影响,该矩阵是单个激励下各个麦克风之间的传递函数组成。而声源替代则是利用更高声功率的体积声源依次放置在不同的噪声源处,麦克风(包括乘客舱内的接收点)采集声压信号。
[0019]所述步骤S4中,将车身外表面分割为多个不同的区域,并用体积声源逐步扫描各区域,在相应的接收端由麦克风采集声压级以确定从外部传递到车内的噪声量。
[0020]所述步骤S3和S4的传递函数测试时,进行车内混响时间测量,利用12面体球形声源在乘员仓内不同位置测试乘员仓不同空间的混响时间,计算车内声腔常数。
[0021]所述发动机舱处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发动机前侧靠近前保险杠处、后侧、顶侧、底侧、靠近左右驾驶室处、靠近翼子板处和进气口处。
[0022]所述轮胎处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轮胎前、后两侧,且麦克风位于轮胎中心所在的竖直平面上,麦克风底端与地面距离8cm。
[0023]所述底盘处设置的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包括靠近变速箱处、靠近传送箱处、左右驾驶室底板处、排气中心中箱处、差速器箱处。
[0024]所述尾管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潜在噪声源位置设置麦克风,在发动机舱、轮胎、底盘、尾管及车内设置麦克风以测量各点声源的声压级;S2、声压级采集,在路试工况下采集各不同位置的噪声源的声压级;S3、噪声直接传递函数测试,利用声源替代法结合路试工况及点声源激励下的声压级测试结果对不同的噪声源进行解耦,计算各噪声源的直接传递函数;S4、噪声复合传递函数测试,由已知的声压级和噪声源声功率,计算从激励面至车内接收端及从激励面至车外接收端的传递函数,并将两种传递函数复合为复合传递函数;S5、贡献量排序,基于直接传递函数对噪声贡献量进行分析排序,排列出对整车影响最大的多项噪声源,同时基于复合传递函数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解耦并排序,精准定位弱点路径;S6、声学包自动优化,以图片形式显示各位置的优化空间,并基于输入的VAVE条件显示整车声学水平达标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对不同噪声源进行解耦时,采用交叉矩阵法消除临近噪声源的影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声学测试及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将车身外表面分割为多个不同的区域,并用体积声源逐步扫描各区域,在相应的接收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利万鹏程李枫吴行让
申请(专利权)人: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