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向硅钢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43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向硅钢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取向硅钢进行冷轧后,退火处理,并保温;取退火处理前及退火处理后不同保温时间的取向硅钢分别进行表面处理,使得取向硅钢的表面粗糙度≤0.4μm;测定取向硅钢退火处理前的硬度,定义为未去除残余应力阶段的组织硬度,此时的残余应力含量定义为100%;同时测定不同保温时间的取向硅钢的硬度,直至硬度达到稳定区域,将稳定区域的残余应力含量定义为0%;建立取向硅钢硬度与残余应力含量的关系式,通过测定硬度即可得到取向硅钢不同退火保温时间的残余应力含量,从而可以实现对取向硅钢残余应力的实时测定。应力的实时测定。应力的实时测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向硅钢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向硅钢应力测定
,尤其涉及一种取向硅钢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取向硅钢CGO(普通取向硅钢)工艺中,一次冷轧后组织内部存在大量残余应力,在随后的中间退火过程中通过组织的再结晶长大使残余应力分解掉,随后进行二次冷轧。如果中间退火温度太低或时间太短,则不能充分将残余应力分解掉,组织变形抗力较大,二次冷轧很难将硅钢轧至目标厚度,甚至可能造成材料出现裂纹及断裂的后果。如果中间退火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虽能完全去除残余应力,但是工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低。故需要对一种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残余应力含量测量方法,来确定最佳、最经济的退火工艺。目前常见硅钢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有两种类型:机械法和无损检测法。
[0003]机械法中最为常见的是钻孔法(也称盲孔法,GB/T 3395

2013),通过在硅钢薄板上钻一小孔,使孔临近区域部分应力释放而产生相应的位移和应变,采用黏贴应变片等方式测量位移和应变,最后通过换算得到钻孔处深度方向上的平均残余应力。其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向硅钢不同层残余应力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取向硅钢进行冷轧后,退火处理,并保温;S2:取退火处理前及退火处理后不同保温时间的取向硅钢分别进行表面处理,使得取向硅钢的表面粗糙度≤0.4μm;S3:测定取向硅钢冷轧后即退火处理前的硅钢硬度,将其定义为未去除残余应力阶段的组织硬度,此时的残余应力含量定义为100%;S4:测定步骤S2处理的不同保温时间的取向硅钢的硬度,直至硬度达到稳定区域,将稳定区域的残余应力含量定义为0%;S5:建立取向硅钢硬度与残余应力含量的关系式,如下式所示,式中:RS为保温时间t时刻的残余应力含量,单位%;a
t
保温时间为t时刻的硬度值,单位HV;a
100
为未去除残余应力阶段的硬度值,单位HV;a0为硬度达到稳定区域时的硬度值,单位HV。S6:对待测取向硅钢进行表面处理,使待测取向硅钢的表面粗糙度≤0.4μm,测定待测取向硅钢在不同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昊张军梅杰严佳阳郭政张磊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新普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