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33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采用高温出钢工艺,减少了铁水扒渣工序,有效降低了铁水损耗,提高了钢水收得率;通过CAS应用,减少了LF炉合金化时间,有效降低了冶炼过程电耗;通过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及低温奥氏体化技术,改善了组织晶粒度及心部偏析,提高了钢板内部质量的稳定性;轧制工艺的稳定,获得了晶粒度不大于10级,拉伸性能稳定,低温韧性优异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珠光体组织类型。珠光体组织类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素结构钢具有一定的延伸率、强度、良好的韧性和焊接性,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车辆、建筑、船板、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碳素结构钢一般采用C、Mn、Si合金成分体系,各家钢厂的合金设计差异不大,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合金设计与轧制方面降本难度较大,故需要寻找一种低成本的冶炼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铁水至脱硫站后进行倒罐处理,测温、取样后入转炉冶炼;S2、转炉铁水装入量150
±
5吨,废钢装入量30
±
5吨,采用顶底复吹进行冶炼,终点温度1680~1720度;S3、出钢过程加入500
±
50kg杂灰,200
±
50kg精炼渣,出钢过程钢包氩气流量400~500NL/min,出钢至3/2时氩气流量调整到50~100NL/min,出钢结束后钢板开到CAS位静搅5~8min,炉渣白渣后进行测温、取样;S4、钢水在CAS位处理后送至LF炉进行成分、温度微调,成分符合后煨入50~80米钙线进行钙处理,钙处理后静搅8~10min,送至连浇浇铸;S5、中包过热度10~30度,浇铸速度0.6~1.3m/min ,连铸浇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工艺;S6、坯料表检合格后送至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1090~1120度,在炉时间8~12min/cm,cm为铸坯厚度;S7、二开温度800~950度,终轧780~880度,返红温度400~700度,冷却后采用温矫直进行矫直;S8、钢板剪切、标识、探伤及检测合格后入库发货。
[000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10%~0.20%,Si:0.05%~0.35%,Mn:0.30%~0.60%,P:0.030%,S:0.025%,Al:0.010%~0.060%,N≤0.01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5]前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10%~0.15%,Si:0.05%~0.20%,Mn:0.30%~0.50%,P:0.030%,S:0.025%,Al:0.010%~0.050%,N≤0.01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6]前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
下:C:0.15%~0.20%,Si:0.15%~0.35%,Mn:0.40%~0.60%,P:0.030%,S:0.025%,Al:0.020%~0.060%,N≤0.01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7]前所述的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钢板晶粒度≤10级,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温出钢工艺,减少了铁水扒渣工序,有效降低了铁水损耗,提高了钢水收得率;通过CAS应用,减少了LF炉合金化时间,有效降低了冶炼过程电耗;通过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及低温奥氏体化技术,改善了组织晶粒度及心部偏析,提高了钢板内部质量的稳定性;轧制工艺的稳定,获得了晶粒度不大于10级,拉伸性能稳定,低温韧性优异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实施例1产品的厚度方向相组织图。
实施方式实施例
[001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3%,Si:0.09%,Mn:0.39%,P:0.017%,S:0.013%,Al:0.019%,N:0.006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铁水至脱硫站后进行倒罐处理,测温、取样后入转炉冶炼;S2、转炉铁水装入量153吨,废钢装入量30
±
53吨,采用顶底复吹进行冶炼,终点温度1689度;S3、出钢过程加入531kg杂灰,224kg 精炼渣,出钢过程钢包氩气流量430NL/min,出钢至3/2时氩气流量调整到70NL/min,出钢结束后钢板开到CAS位静搅7min,炉渣白渣后进行测温、取样;S4、钢水在CAS位处理后送至LF炉进行成分、温度微调,成分符合后煨入60米钙线进行钙处理,钙处理后静搅9min,送至连浇浇铸;S5、中包过热度23度,浇铸速度0.9m/min,连铸浇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工艺;S6、坯料表检合格后送至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1110度,在炉时间9min/cm,cm为铸坯厚度;S7、二开温度870度,终轧790度,返红温度630度,冷却后采用温矫直进行矫直;S8、钢板剪切、标识、探伤及检测合格后入库发货。
实施例
[00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19%,Si:0.31%,Mn:0.56%,P:0.023%,S:0.020%, Al:0.045%, N:0.05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铁水至脱硫站后进行倒罐处理,测温、取样后入转炉冶炼;S2、转炉铁水装入量151吨,废钢装入量27吨,采用顶底复吹进行冶炼,终点温度1703度;S3、出钢过程加入540kg杂灰,230kg 精炼渣,出钢过程钢包氩气流量460NL/min,出钢至3/2时氩气流量调整到80NL/min,出钢结束后钢板开到CAS位静搅7min,炉渣白渣后进行测温、取样;S4、钢水在CAS位处理后送至LF炉进行成分、温度微调,成分符合后煨入70米钙线进行钙处理,钙处理后静搅8min,送至连浇浇铸;S5、中包过热度17度,浇铸速度0.9m/min ,连铸浇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工艺;S6、坯料表检合格后送至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1105度,在炉时间10min/cm,cm为铸坯厚度;S7、二开温度930度,终轧850度,返红温度590度,冷却后采用温矫直进行矫直;S8、钢板剪切、标识、探伤及检测合格后入库发货。
[0014]将实施例1、实施例2获得的产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冶炼高温去磷硫技术及CAS炉技术的应用,降低了LF炉使用频次及时间,有效降低了冶炼成本,通过连铸技术应用及奥氏体化技术改进,获得了以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产品经性能检验,强度与韧性匹配良好,满足了客户性能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6]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冶炼碳素结构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铁水至脱硫站后进行倒罐处理,测温、取样后入转炉冶炼;S2、转炉铁水装入量150
±
5吨,废钢装入量30
±
5吨,采用顶底复吹进行冶炼,终点温度1680~1720度;S3、出钢过程加入500
±
50kg杂灰,200
±
50kg精炼渣,出钢过程钢包氩气流量400~500NL/min,出钢至3/2时氩气流量调整到50~100NL/min,出钢结束后钢板开到CAS位静搅5~8min,炉渣白渣后进行测温、取样;S4、钢水在CAS位处理后送至LF炉进行成分、温度微调,成分符合后煨入50~80米钙线进行钙处理,钙处理后静搅8~10min,送至连浇浇铸;S5、中包过热度10~30度,浇铸速度0.6~1.3m/min ,连铸浇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动态轻压下工艺;S6、坯料表检合格后送至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1090~1120度,在炉时间8~12min/cm,cm为铸坯厚度;S7、二开温度800~950度,终轧780~880度,返红温度400~700度,冷却后采用温矫直进行矫直;S8、钢板剪切、标识、探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翟冬雨李晓艳邹青陈璐陈从俊高飞吴伟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