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90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包括:获取仿生骨的三维模型;基于所述三维模型,确定多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各个定量检测点位进行细菌定量检测,获取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基于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确定检测结果。通过设置多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多个定量检测点位采用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细菌浓度的检测,以避免将带有细菌的仿生骨应用在植入手术的操作流程中。同时,通过对仿生骨各个定点检测点位的细菌浓度检测,可以优化仿生骨制造流程,提升仿生骨的质量。提升仿生骨的质量。提升仿生骨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仿生骨,又可称为人工骨骼,人工骨骼的外形及其内部结果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它不仅使人体适应其外部坏境,而且又很好地满足人体生理发展的需要,毫无疑问,如果人工骨模型的内部结构与活体骨内部结构一致或相近,那么,它就可为细胞提供与活体骨相似的微环境,有利于细胞的到达并促使其生长和繁殖,进而有利于人工骨向活体骨的转变;
[0003]在人工骨骼的领域中,对于人工骨骼的制造成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患骨进行仿生骨模型建立,再根据建立的仿生骨模型进行仿生骨制造,在仿生骨制造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制造环境的影响造成仿生骨被细菌污染,在仿生骨植入的过程中,一般仅对仿生骨的表面进行消毒处理。若在仿生骨制造的过程中,在仿生骨的内部有被细菌污染时,现阶段并没有对此场景的情况采取防护或检测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该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包括:
[0006]S100,获取仿生骨的三维模型;
[0007]S200,基于所述三维模型,确定多个定量检测点位;
[0008]S300,对各个定量检测点位进行细菌定量检测,获取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
[0009]S400,基于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确定检测结果。
[0010]优选的,所述S200包括:
[0011]S201,获得三维模型的坐标结构;
[0012]S202,基于坐标结构区分出三维模型的表面区域和内部区域;
[0013]S203,在表面区域设定若干个第一定量检测点位;
[0014]S204,在所述内部区域设定若干个第二定量检测点位。
[0015]优选的,所述S203包括:
[0016]S2031,基于三维模型确定表面区域中与宿主骨的接触区域,以及确定三维模型表面区域中受力区域;
[0017]S2032,将表面区域中接触区域和受力区域之外的区域设定为常规区域;
[0018]S2033,设置权重值,所述权重值标识第一定量检测点位的数量或占比;所述权重
值包括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第三权重值;
[0019]S2034,为所述接触区域设置第一权重值,所述受力区域设置第二权重值,以及所述常规区域设置第三权重值;
[0020]S2035,基于分配的权重值确定接触区域、受力区域和常规区域的第一定量检测点位的数量或占比。
[0021]优选的,所述S204包括:
[0022]S2041,对内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三维区块;处于边缘位置的子三维区块为不规则形状区块,其他为规则形状区块;
[0023]S2042,确定每个对子三维区块的中心点;
[0024]S2043,将中心点设置为第二定量检测点位。
[0025]优选的,所述S204还包括:
[0026]S2044,在空间内生成一定间距的规则点阵,以规则点为球心建立一个球形区域;
[0027]S2045,在每个球形区域内随机生成两个参考点;
[0028]S2046,取两个参考点的连线为直径,两个参考点的连线的中心点为球心,形成参考球;相邻两个参考球的球心连线的中点设置为第二定量检测点位。
[0029]优选的,所述S300包括:
[0030]S301,采用二维光谱定量检测设备对仿生骨各个定量检测点位进行光谱采集,获得动态光谱,基于动态光谱的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0031]S302,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定量检测点位的细菌浓度。
[0032]优选的,所述S301包括:
[0033]S3011,将一维光谱转化为二维图谱,根据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运用到动态光谱数据中,使得光谱从随着唯一的变量波长增加导致吸光度变化的一维光谱,变为由两个变量即波长和浓度的逐渐增加影响吸光度变化的动态光谱;
[0034]S3012,根据二维相关分析得到以自变量波长与浓度作为独立变量轴与因变量吸光度作为因变量轴的三维立体图形;
[0035]S3013,利用等高线图来表示这种三维立体图形能够很直观地提供任意一对波数所对应的相关强度信息,得到各波数间吸收峰的关系;
[0036]S3014,根据各波数间吸收峰的关系确定分析结果。
[0037]优选的,所述S300还包括:
[0038]S303,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动态光谱的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对细菌浓度进行预测。
[0039]优选的,所述S303包括:
[0040]S3031,以待测细菌浓度为扰动,建立二维相关图谱;
[0041]S3032,利用二维相关同步谱,并结合二维相关异步光谱判断并拾取细菌的特征点;
[0042]S3033,根据拾取规则可以得到与存在细菌浓度正相关的波数点,将其作为预测模型的特征点;
[0043]S3034,基于所有特征点与细菌的浓度关系构建预测模型。
[0044]优选的,所述S400包括:
[0045]S401,获取各个定量监测点位的检测值,并确定每个检测值对应的定量监测点位的坐标;
[0046]S402,基于所有检测值对应的坐标值的关系构建坐标集,基于坐标集形成检测值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0047]S403,将检测值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与仿生骨的三维模型进行融合处理,在仿生骨的三维模型中显示各个定量监测点位的检测值。
[00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包括:获取仿生骨的三维模型;基于所述三维模型,确定多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各个定量检测点位进行细菌定量检测,获取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基于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确定检测结果。通过设置多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多个定量检测点位采用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细菌浓度的检测,以避免将带有细菌的仿生骨应用在植入手术的操作流程中。同时,通过对仿生骨各个定点检测点位的细菌浓度检测,可以优化仿生骨制造流程,提升仿生骨的质量。
[005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5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5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获取仿生骨的三维模型;S200,基于所述三维模型,确定多个定量检测点位;S300,对各个定量检测点位进行细菌定量检测,获取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S400,基于各个定量检测点位对应的检测值,确定检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包括:S201,获得三维模型的坐标结构;S202,基于坐标结构区分出三维模型的表面区域和内部区域;S203,在表面区域设定若干个第一定量检测点位;S204,在所述内部区域设定若干个第二定量检测点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3包括:S2031,基于三维模型确定表面区域中与宿主骨的接触区域,以及确定三维模型表面区域中受力区域;S2032,将表面区域中接触区域和受力区域之外的区域设定为常规区域;S2033,设置权重值,所述权重值标识第一定量检测点位的数量或占比;所述权重值包括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第三权重值;S2034,为所述接触区域设置第一权重值,所述受力区域设置第二权重值,以及所述常规区域设置第三权重值;S2035,基于分配的权重值确定接触区域、受力区域和常规区域的第一定量检测点位的数量或占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4包括:S2041,对内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三维区块;处于边缘位置的子三维区块为不规则形状区块,其他为规则形状区块;S2042,确定每个对子三维区块的中心点;S2043,将中心点设置为第二定量检测点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制作复合材料仿生骨的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4还包括:S2044,在空间内生成一定间距的规则点阵,以规则点为球心建立一个球形区域;S2045,在每个球形区域内随机生成两个参考点;S2046,取两个参考点的连线为直径,两个参考点的连线的中心点为球心,形成参考球;相邻两个参考球的球心连线的中点设置为第二定量检测点位。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雪郑潇蕊张彦辉李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