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85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机械手,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架上端连接有支架臂,所述支架臂前端连接有四向机械手,启动气缸四带动支撑板二在上支架上滑动,进而夹具板一与夹具板二夹住物体移动,灯筒与灯带可照明,转动螺杆一带动滑块一移动,带动连接杆一转动,带动固定杆二移动,带动连接杆二转动,带动上支架上升或下降,带动支架臂上升或下降,启动气缸五带动齿条二移动,带动齿轮三转动,带动转杆一转动,带动连接杆三转动,带动连接杆四转动,带动连接杆五转动,带动支架五移动,进而改变电机一的位置,改变转轮一的位置,改变四向机械手的位置。改变四向机械手的位置。改变四向机械手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械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手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机械,例如专利号为CN210732483U的机械手以及机械手组件,该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推杯组件以及夹爪组件。推杯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夹爪组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推杯组件的另一端穿出于安装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固定连接于安装部相对的两侧,以使推杯组件位于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该机械手接触到反应杯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反应杯的挤压下,产生弹性变形,相互远离张开,随着该机械手继续向下运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继续向下移动,越过反应杯的边沿,将反应杯固定完抓取,但是该装置不够灵活,且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械手,机械手前端设置四种操作面,实现多元化操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机械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智能机械手,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架上端连接有支架臂,所述支架臂前端连接有四向机械手。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机械手,所述底座架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所述固定杆一与螺杆一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一与滑块一螺纹连接,所述下支架与滑块一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与连接杆一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与固定杆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二与连接杆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一与连接杆二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二与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气缸一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一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与齿条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气缸四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四与支撑板二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支撑板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二与气缸三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三与支撑板一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与支撑板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一与气缸二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二与长杆一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一与齿轮一啮合传动,所述齿轮一与长杆二啮合传动,所述长杆一与夹具板一滑动连接,所述长杆一与夹具板二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二与夹具板一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二与夹具板二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机械手,所述支架臂包括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直杆固定连接,所述直杆与外壳一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与气缸五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五与齿条二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二与齿轮三啮合传动,所述齿轮三与转杆一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一与连接杆三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三与连接杆四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四与连接杆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五与支架五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五与电机一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与转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与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直杆与上支架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机械手,所述四向机械手包括外
壳二,所述外壳二与摄像头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与气缸六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六与滑架一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与滑架一滑动连接,所述滑架一与气缸七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七与齿条五固定连接,所述滑架一与齿条五滑动连接,所述滑架一与圆杆一转动连接,所述齿条五与圆杆一啮合传动,圆杆一与机械手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手外壁与夹具手滑动连接,所述夹具手与气缸八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与电机二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与皮带一配合连接,所述皮带一与方块配合连接,所述方块与弯架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与电机三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三与皮带二配合连接,所述皮带二与锥齿杆一配合连接,所述锥齿杆一与锥齿杆二啮合传动,所述锥齿杆二与焊接笔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与支撑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滑板与外圈转动连接,所述外圈与转杆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滑板与连接转杆配合连接,所述外圈与连接转杆配合连接,所述连接转杆与工具杆配合连接,所述外壳二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架体与气缸九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九与滑杆一固定连接,所述架体与滑杆一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一与长槽一转动连接,所述长槽一与连接杆六滑动连接,所述架体与连接杆六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六与长槽二滑动连接,所述长槽二与滑杆二转动连接,所述架体与滑杆二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二与夹板一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一与夹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与转轮一固定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机械手的有益效果为:
[0010]1.启动气缸四带动支撑板二在上支架上滑动,进而夹具板一与夹具板二夹住物体移动,灯筒与灯带可照明,转动螺杆一带动滑块一移动,带动连接杆一转动,带动固定杆二移动,带动连接杆二转动,带动上支架上升或下降,带动支架臂上升或下降;
[0011]2.启动气缸五带动齿条二移动,带动齿轮三转动,带动转杆一转动,带动连接杆三转动,带动连接杆四转动,带动连接杆五转动,带动支架五移动,进而改变电机一的位置,改变转轮一的位置,改变四向机械手的位置;
[0012]3.启动电机一带动转轮一转动,带动外壳二转动,摄像头可观察前方的情况,启动气缸八带动两个夹具手相聚移动,进而夹住物品,启动气缸七带动齿条五移动,带动圆杆一转动,带动机械手外壁转动,带动夹具手夹住物品转动,进而实现物品反转。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结构示意图三;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结构示意图四;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架臂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架臂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架臂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四向机械手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四向机械手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四向机械手结构示意图三;
[0025]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四向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四;
[0026]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四向机械手结构示意图五;
[0027]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四向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六;
[0028]图中:1、底座架;101、下支架;102、螺杆一;103、固定杆一;104、滑块一;105、连接杆一;106、固定杆二;107、连接杆二;108、上支架;109、气缸一;110、齿条;111、气缸二;112、长杆一;113、齿轮一;114、长杆二;115、夹具板一;116、夹具板二;117、支撑板一;118、气缸三;119、支撑板二;120、气缸四;121、灯筒;122、灯带;2、支架臂;201、齿轮二;202、直杆;203、外壳一;204、气缸五;205、齿条二;206、齿轮三;207、转杆一;208、连接杆三;209、连接杆四;210、连接杆五;211、支架五;212、电机一;213、转轮一;3、四向机械手;301、外壳二;302、摄像头;303、气缸六;304、滑架一;305、气缸七;306、齿条五;307、圆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械手,包括底座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1)上端连接有支架臂(2),所述支架臂(2)前端连接有四向机械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1)包括下支架(101),所述下支架(10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103),所述固定杆一(103)与螺杆一(102)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一(102)与滑块一(104)螺纹连接,所述下支架(101)与滑块一(104)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104)与连接杆一(105)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一(105)与固定杆二(106)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二(106)与连接杆二(107)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一(103)与连接杆二(107)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二(106)与上支架(108)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108)与气缸一(109)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一(109)与齿条(110)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108)与齿条(110)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架(108)与气缸四(120)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四(120)与支撑板二(119)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108)与支撑板二(119)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二(119)与气缸三(118)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三(118)与支撑板一(11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117)与支撑板二(119)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一(117)与气缸二(11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二(111)与长杆一(112)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一(112)与齿轮一(113)啮合传动,所述齿轮一(113)与长杆二(114)啮合传动,所述长杆一(112)与夹具板一(115)滑动连接,所述长杆一(112)与夹具板二(116)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二(114)与夹具板一(115)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二(114)与夹具板二(116)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臂(2)包括齿轮二(201),所述齿轮二(201)与直杆(202)固定连接,所述直杆(202)与外壳一(20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203)与气缸五(204)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五(204)与齿条二(205)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二(205)与齿轮三(206)啮合传动,所述齿轮三(206)与转杆一(207)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一(207)与连接杆三(208)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三(208)与连接杆四(209)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四(209)与连接杆五(210)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五(210)与支架五(211)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五(211)与电机一(21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212)与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逸马昕李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智趣萌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