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结合分子、其衍生物、试剂盒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9568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白细胞介素2结合分子,其能够特异性结合白细胞介素2,且包含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所述的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CDR1、CDR2和CDR3;其中CDR1包含与SEQ ID NO: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细胞介素2结合分子、其衍生物、试剂盒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05月14日、申请号为2021105289658、专利技术名称为“白细胞介素2结合分子、其衍生物、试剂盒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尤其是一种针对白细胞介素2(IL2)的单域抗体。

技术介绍

[0003]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从被发现迄今已有30余年,但仍然是最受关注和被广泛研究的细胞因子之一。人体内IL2为分子量15.5kDa的糖蛋白,成熟的IL2分子有153个氨基酸肽链N端剪掉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后剩下的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IL2与其他细胞因子在序列上无同源性(T Taniguchi,H Matsui,T Fujita,C Takaoka,N Kashima,R Yoshimoto,J Hamuro.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a cloned cDNA for human interleukin

2.Nature.1983 Mar 24

30;302(5906):305

10.)。在稳定状态下,IL2主要是由二级淋巴器官里的CD4+T辅助细胞产生,少部分是由CD8+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产生,抗原刺激能强烈诱导CD4+和CD8+T细胞产生,尽管CD8+T细胞合成IL2能力较弱,而且这些细胞的应答往往需要CD4+T细胞的帮助(参考文献:Thomas R Malek.The biology of interleukin

2.Annu Rev Immunol.2008;26:453

79.)。
[0004]IL2作为15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合成,前20个氨基末端氨基酸作为疏水分泌信号序列。该蛋白质包含对生物活性至关重要的单个二硫键(连接位置Cys58/105)。
[0005]IL2的生物活性由膜受体介导,所述膜受体几乎专门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而不在静息T细胞上表达。完整的IL2受体由3个I型穿膜蛋白亚基构成:α、β和γ;较低亲和性的功能性受体可以仅由β和γ受体蛋白组成。静息的B细胞和静息的单核白细胞很少表达该受体。IL2受体(尤其是α亚基)的表达由许多因子调节,例如有IL5、IL6和L2R/p55诱导因子。
[0006]小鼠和人IL2都能使同种物种T细胞高效增殖。人IL2对小鼠细胞也有作用,但反之不然。IL2是所有T淋巴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它对于T细胞来说,是抗原非特异性的增殖因子,其能诱导静息的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进程并由此使T淋巴细胞克隆扩增。IL2也促进活化的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T细胞的增殖一样,该活性也需要存在其他因子,例如IL4。
[0007]IL2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的IL2R来发挥其生物活性。IL2R是一个复合体,由CD25(IL2Rα链,55kd)、CD122(IL2Rβ链,75kd)和CD132(IL2Rγ链,64kd)组成,只表达α的细胞以低亲和力与IL2结合,且无法进行细胞内信号转导,当α链与β链与γ链共同构成三聚体型IL2R时,可以将IL2R与IL2结合的亲和力提高10~100倍(Kd≈10

11),β和γ都属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γ亚基不单独与IL2结合,但与β亚基结合可构成低亲和力二聚体型IL2R(Kd≈10

9),共同成为IL2R信号的组成部分。β和γ亚基在它们胞质内的尾部都携带信号序列,其信号转导通过多种细胞内通路,如酪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激活通路(JAK/STAT)、磷脂酰肌醇

3激酶B通路(PI3K/Akt)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MAPKs)(参考文
献:J X Lin,W J Leonard.Signaling from the IL

2 receptor to the nucleus.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1997 Dec;8(4):313

32.)。
[0008]IL

2作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30多年,但其作用受到毒性、体内不稳定性以及抑制性Treg细胞而非效应T细胞的优先扩张等因素的限制。在机制上,IL2最初与IL

2Rα结合,导致IL

2的构象改变,从而使其有效地与IL

2Rβ和IL

2Rγ,然后形成高亲和力的受体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当IL2与中等亲和受体,IL

2Rβ和IL

2Rγ二聚体相互作用时,也可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IL

2Rα在Treg细胞有广泛的表达,但Treg细胞不具有杀伤作用,导致IL

2被消耗掉,而没有产生很好的细胞杀伤作用。
[0009]单结构域抗体(sdAb)是由单个单体可变抗体域组成的抗体。像整个抗体一样,它能够选择性结合特定的抗原。单结构域抗体比由两条蛋白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常见抗体小得多。第一个单结构域抗体是由骆驼科动物中发现的重链抗体改造而来的(参考文献:Hamers

Casterman C,Atarhouch T,Muyldermans S,Robinson G,Hamers C,Songa EB,BendahmanN,Hamers R(1993)Naturally occurring antibodies devoid of light chains.Nature 363(6428):446

448.)。目前,对单结构域抗体的大多数研究基于重链可变结构域。
[0010]单结构域抗体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它们通常表现出高溶解度和稳定性,并且还可以容易地在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产生(参考文献:HarmsenMM,DeHaardHJ(2007)Properties,production,and applications of camelid single

domain antibody fragments.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77(1):13

22.)。此外,它们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渗透性。而且它们还在生产中具有成本效益。虽然已开发出针对IL2的抗体,但作为治疗剂仍有改善抗IL2抗体的需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针对IL2的单结构域抗体很少。因此,本领域希望开发新的抗IL2抗体,特别是针对IL2的单结构域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筛选得到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稳定性的白细胞介素2结合分子,以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IL2相关疾病,本专利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白细胞介素2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其能够特异性结合白细胞介素2,且包含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所述的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是VHH;所述的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CDR1、CDR2和CDR3;其中CDR1包含与SEQ ID NO:1

15中任一项中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CDR2包含与SEQ ID NO:16

54中任一项中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CDR3包含与SEQ ID NO:55

84中任一项中至少9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选自以下的CDR1、CDR2和CDR3:(1)SEQ ID:7所示的CDR1,SEQ ID:21所示的CDR2,SEQ ID:59所示的CDR3;(2)SEQ ID:4所示的CDR1,SEQ ID:18所示的CDR2,SEQ ID:58所示的CDR3;(3)SEQ ID:13所示的CDR1,SEQ ID:30所示的CDR2,SEQ ID:63所示的CDR3;(4)SEQ ID:2所示的CDR1,SEQ ID:18所示的CDR2,SEQ ID:55所示的CDR3;(5)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18所示的CDR2,SEQ ID:55所示的CDR3;(6)SEQ ID:7所示的CDR1,SEQ ID:20所示的CDR2,SEQ ID:59所示的CDR3;(7)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25所示的CDR2,SEQ ID:55所示的CDR3;(8)SEQ ID:9所示的CDR1,SEQ ID:33所示的CDR2,SEQ ID:62所示的CDR3;(9)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18所示的CDR2,SEQ ID:57所示的CDR3;(10)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45所示的CDR2,SEQ ID:68所示的CDR3;(11)SEQ ID:7所示的CDR1,SEQ ID:20所示的CDR2,SEQ ID:80所示的CDR3;(12)SEQ ID:2所示的CDR1,SEQ ID:16所示的CDR2,SEQ ID:55所示的CDR3;(13)SEQ ID:3所示的CDR1,SEQ ID:51所示的CDR2,SEQ ID:56所示的CDR3;(14)SEQ ID:6所示的CDR1,SEQ ID:23所示的CDR2,SEQ ID:61所示的CDR3;(15)SEQ ID:2所示的CDR1,SEQ ID:18所示的CDR2,SEQ ID:58所示的CDR3;(16)SEQ ID:3所示的CDR1,SEQ ID:50所示的CDR2,SEQ ID:56所示的CDR3;(17)SEQ ID:14所示的CDR1,SEQ ID:41所示的CDR2,SEQ ID:78所示的CDR3;(18)SEQ ID:2所示的CDR1,SEQ ID:39所示的CDR2,SEQ ID:55所示的CDR3;(19)SEQ ID:4所示的CDR1,SEQ ID:40所示的CDR2,SEQ ID:58所示的CDR3;(20)SEQ ID:12所示的CDR1,SEQ ID:34所示的CDR2,SEQ ID:69所示的CDR3;(21)SEQ ID:4所示的CDR1,SEQ ID:18所示的CDR2,SEQ ID:67所示的CDR3;(22)SEQ ID:9所示的CDR1,SEQ ID:32所示的CDR2,SEQ ID:62所示的CDR3;(23)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35所示的CDR2,SEQ ID:71所示的CDR3;(24)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43所示的CDR2,SEQ ID:64所示的CDR3;(25)SEQ ID:3所示的CDR1,SEQ ID:54所示的CDR2,SEQ ID:56所示的CDR3;(26)SEQ ID:15所示的CDR1,SEQ ID:37所示的CDR2,SEQ ID:57所示的CDR3;(27)SEQ ID:3所示的CDR1,SEQ ID:53所示的CDR2,SEQ ID:56所示的CDR3;(28)SEQ ID:1所示的CDR1,SEQ ID:31所示的CDR2,SEQ ID:65所示的CDR3;(29)SEQ ID:4所示的CDR1,SEQ ID:27所示的CDR2,SEQ ID:70所示的CDR3;(30)SEQ ID:2所示的CDR1,SEQ ID:29所示的CDR2,SEQ ID:73所示的CDR3;(31)SEQ ID:10所示的CDR1,SEQ ID:28所示的CDR2,SEQ ID:66所示的CDR3;(32)SEQ ID:8所示的CDR1,SEQ ID:42所示的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耀极刘杰陈莹陈滨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柏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