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531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制作方法,采用铝腐蚀箔作为正极集流体,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正、负极集流体的两面预先分别喷涂一层正、负极导电碳层浆料,再分别涂敷正、负极活性浆料,电解质注入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制作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能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电池成本,减小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间的内阻,降低电池温升,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而且电磁感应聚合方式加热均匀,速度快,使电池性能和一致性得到很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功率动力电池,具体涉及高功率聚合物锂离 子动力电池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攀升,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汽车。汽车排 放的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大力发展电动汽 车,用电代油,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最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锂离子动力电池得到了较 快的发展。根据锂离子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两大类。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液体电解质,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 以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这种聚合物可以是“干态”的,也可以是“胶态”的。目前作为 动力用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1、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发热现象严重,这是由于电池的内阻偏大引起的。以目 前技术水平,一只8Ah的混合电动车用电池,内阻3πιΩ左右,以IOC倍率放电,Is产生的热 量19. 2J。放电结束后,电池表面温度约为60 70°C,在该温度下工作的电池,寿命和安全 性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电池在制作过程中原材料利用率不高,成品率偏低,导致电池的附加成本高。3、现场聚合的方式成本低,易大规模生产,但是目前聚合时的加热方式是采用电 阻烘箱加热,烘箱内的温度分布不均,极大地破坏凝胶电解质的均一性以及凝胶电解质与 电极片、隔膜等的界面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锂电池制作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降 低电池制造成本、提高电池使用性能、寿命和安全性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浆料混合、涂布、辊轧与 分切、电芯制作、封装、注液、加热聚合以及化成、分容等工序构成,改进之处是该制作方法 中,采用铝腐蚀箔作为正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的两面先喷涂正极导电碳层浆料,再涂敷正 极活性浆料,负极集流体的两面先喷涂负极导电碳层浆料,再涂敷负极活性浆料;电解质 注入后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上述正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为导电碳材料 10 49Wt%,正极粘结剂1 IOWt %,正极分散剂50 89Wt% ;负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 为导电碳材料10 49Wt%,负极粘结剂1 10Wt%,负极分散剂50 89Wt% ;所述导 电碳材料为乙炔黑、超导碳黑、导电石墨、金属纤维、气相碳纤维、碳纳米碳管中的一种或几 种;上述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的温度为60 120°C,时间为1 24h。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铝腐蚀箔厚度20 60 μ m,腐蚀深度5 20 μ m ;所述正极 粘结剂采用聚偏二氟乙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正极分散剂采用去离子水、酒精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所述负极粘结剂采用丙烯酸酯胶、羧甲基纤维 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负极分散剂采用去离子水;电解质前驱体组成为六氟磷酸锂12 15Wt%,碳酸二甲酯4 15Wt%,碳酸甲乙酯35 50Wt%,碳酸乙烯酯15 25Wt%,甲基 丙烯酸甲酯3 IOWt %,丙烯酸丁酯1 5Wt %,聚偏二氟乙烯1 5Wt %,四乙二醇双甲基 丙烯酸酯1 5Wt%,引发剂0. 01 2Wt%,所谓电解质前驱体是指加热聚合前的电解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制作方法相比,有如下积极效果1、正极活性材料与铝箔之产结合程度对电池的内阻有较大的影响,传统的锂离子 电池正极集流体都是采用20 40 μ m的光铝箔,本专利技术中正极集流体采用铝腐蚀箔,而铝 腐蚀箔表面粗糙,活性物质与之结合更加紧密,电极片在分切或冲裁的过程中都不会出现 掉粉的现象,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电池成本。而且由于铝腐蚀箔的使用,活性物 质与集流体的接触内阻也相应的降低,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提高。2、动力锂电池正负极活性材料本身的导电性不是很高,本专利技术在集流体上先喷涂 一层导电碳涂层,然后继续下工序的涂布工艺,这样能有效减小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 接触内阻,降低电池倍率放电时的温升,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3、电解质中甲基丙烯酸甲醋与聚偏二氟乙烯共混能改善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体 系的机械性能,与四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交联形成的凝胶电解质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 成,这是因为支联凝胶的刚性增加了与电极接触的紧密程度。4、目前传统现场聚合加热方式都是采用电阻加热,热在传导过程中都是由电池的 表面到电池内部。电池表面温度到达聚合反应温度后,聚合物电解质前躯体开始聚合,电池 内部温度仍然没有达到。由于同一块电池局部温度的差异会导致电解质聚合的不均勻,而 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电池性能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本专利技术中引发现场聚合采用 中频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利用电磁场在电池集流体金属铜箔和铝箔内部产生无数的小涡 流,使铜箔和铝箔本身自行高速发热。这种方式不存在热传导的过程,加热均勻,速度快,电 解质在聚合过程中不会存在局部差异,电池的性能和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制作工序如下实施例1 1、浆料混合正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权利要求一种,包括浆料混合、集流体涂布、电解质注入和聚合,其特征是该制作方法中,采用铝腐蚀箔作为正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的两面先喷涂正极导电碳层浆料,再涂敷正极活性浆料,负极集流体的两面先喷涂负极导电碳层浆料,再涂敷负极活性浆料;电解质注入后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上述正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为导电碳材料10~49Wt%,正极粘结剂1~10Wt%,正极分散剂50~89Wt%;负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为导电碳材料10~49Wt%,负极粘结剂1~10Wt%,负极分散剂50~89Wt%;所述导电碳材料为乙炔黑、超导碳黑、导电石墨、金属纤维、气相碳纤维、碳纳米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的温度为60~120℃,时间为1~24h。2.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所述铝腐蚀箔厚度 20 60 μ m,腐蚀深度5 20 μ m。3.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粘结剂采 用聚偏二氟乙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正极分散剂采用去离子水、 酒精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4.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所述负极粘结剂采 用丙烯酸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负极分散剂采用去离子水。5.按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电解质前驱体组成 为六氟磷酸锂12 15Wt%,碳酸二甲酯4 15Wt%,碳酸甲乙酯35 50Wt%,碳酸乙烯 酯15 25Wt%,甲基丙烯酸甲酯3 IOWt %,丙烯酸丁酯1 5Wt%,聚偏二氟乙烯1 5Wt %,四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1 5Wt %,引发剂0. 01 2Wt %,所谓电解质前驱体是指 加热聚合前的电解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铝腐蚀箔作为正极集流体,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正、负极集流体的两面预先分别喷涂一层正、负极导电碳层浆料,再分别涂敷正、负极活性浆料,电解质注入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本专利技术用于制作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能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电池成本,减小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间的内阻,降低电池温升,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而且电磁感应聚合方式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制作方法,包括浆料混合、集流体涂布、电解质注入和聚合,其特征是该制作方法中,采用铝腐蚀箔作为正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的两面先喷涂正极导电碳层浆料,再涂敷正极活性浆料,负极集流体的两面先喷涂负极导电碳层浆料,再涂敷负极活性浆料;电解质注入后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上述正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为:导电碳材料10~49Wt%,正极粘结剂1~10Wt%,正极分散剂50~89Wt%;负极导电碳层浆料组成为:导电碳材料10~49Wt%,负极粘结剂1~10Wt%,负极分散剂50~89Wt%;所述导电碳材料为乙炔黑、超导碳黑、导电石墨、金属纤维、气相碳纤维、碳纳米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引发现场聚合的温度为60~120℃,时间为1~24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全佘沛亮肖亮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