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49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属于云母发热膜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外隔套和位于外隔套内的内支架,内支架外周向均匀分布的有若干发热片,发热片所在平面通过外隔套的径线;发热片包括第一云母层、第二云母层和金属电阻膜,金属电阻膜夹于第一云母层与第二云母层之间,第一云母层上开设有两个分别对应金属电阻膜两端部的端子连接孔位,两个端子孔位处分别设置有与金属电阻膜的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发热片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较小,热量均衡性能稳定等优点。稳定等优点。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云母发热膜产品
,涉及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电热设备中,很多都应用到了一种云母发热膜零部件,用来做加热和阻燃材料,电流通过云母发热膜的发热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发热,同时云母电热膜中的云母板可以起到固定和阻燃及绝缘的作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发热膜的上层和下层是云母板,中间层是发热片,传统的云母发热片是以电热丝绕制,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它的结构显得复杂,制造工艺也复杂。如图1所示,这种发热片的制造工艺大致描述为:1.需要先把云母纸通过高温高压压制成云母板。2.将云母板用模具冲压成设计的形状。3.将镍铬丝绕在云母板的条形槽里。4组装导电弹片。5.焊接导电弹片和镍铬丝在一起。6组装云母板加强筋。7.铆压所有的圆形固定环。这个工艺流程较长,单个工序的工时也长,制造难度较大,生产良率不高,总体成本较高。同时使用寿命不够长,且电阻丝裸露,无绝缘保护、发热面积小,热量不均匀等缺陷;同时云母发热膜在端子连接使用时会产生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值越大,发热膜的工作效率就越低,同时端子承受的载流能力变弱,在不断的热胀冷缩变化中容易出现超高温打火等接触不良甚至烧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电连接性能。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其特征不限于圆柱形.椭圆形.或长条形.在于,包括外隔套和位于外隔套内的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外周向均匀分布的有若干发热片,所述发热片所在平面通过外隔套的径线;所述发热片包括第一云母层、第二云母层和金属电阻膜,所述金属电阻膜夹于第一云母层与第二云母层之间,所述第一云母层上开设有两个分别对应金属电阻膜两端部的端子连接孔位,两个端子孔位处分别设置有与金属电阻膜的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发热片串联在同一电路中。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与金属电阻膜铆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上具有一楔型的导电凸部,所述第二端子上具有与导电凸部适配的导电卡口;相邻发热片中,其中一个发热片的导电凸部能够插入另一个发热片的导电凸部处,使相邻发热片的金属电阻膜串联。
[0007]提出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以优化传统云母发热片的性能,通过相邻发热片铆接的方式,使连接可靠的同时,消除接触电阻,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可延长该发热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现有技术中云母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方案中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2的爆炸图(端子未示出)。
[0011]图4是发热架的截面图。
[0012]图5是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外隔套;2、内支架;3、发热片;4、第一云母层;5、第二云母层;6、金属电阻膜;7、端子连接孔位;8、第一端子;81、导电凸部;9、第二端子;91、导电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如图2所示,第一云母层4、第二云母层5和金属电阻膜6形成三层结构的发热片3。
[0016]如图3是云母发热膜的爆炸图,第一云母层4、金属电阻膜6和第二云母层5三者通过胶纸通过热压技术压合在一起的,热压冷却以后形成了一体结构。中间的金属电阻膜6处于第一云母层4和第二云母层5之间,它的原材料可以是一张方形的金属薄片(介于0.01到1mm),通过冲压技术或者激光雕刻技术得到设计的形状,同时将雕刻的废料清除。通过打磨棒将金属电阻膜6的端子孔位处做抛光处理,形成电极位,再将第一端子8和第二端子9铆压在两个电极位处,使端子与金属电阻膜6之间具有良好电接触性能。
[0017]将第一端子8和第二端子9冲压和裁切呈如图5所示的结构,如图4所示,使相邻发热片3串联在外隔套1和内支架2之间,在逐个安插发热片3时,其中一个发热片3的第二端子9可与另一发热片3的第一端子8抵靠,具体而言,第一端子8上向一侧伸出的楔型的导电凸部81能够卡入第二端子9的导电卡口91内,进而使两个发热片3串联,首端发热片3的第一端子8和末端发热片3的第二端子9通过导线连接一电源正负极,形成串联的发热结构。
[0018]完成端子和金属电阻膜6的铆接后,将N(N代表5

100)片云母发热片3围绕在内支架2外,卡入内支架2对应的卡槽内组装在一起,组成呈环形的、相邻发热片3之间具有小间隙的结构。将所有各发热片3与相邻的发热片3连接端子首尾连接起来,使发热片3形成串联电路。组成一个环形发热架,再将发热片3第一个端点及连接的最后一个端点铆接上导线,最后再将外隔套1套在内支架2外,形成装好的发热架。
[001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云母发热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隔套(1)和位于外隔套(1)内的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外周向均匀分布的有若干发热片(3),所述发热片(3)所在平面通过外隔套(1)的径线;所述发热片(3)包括第一云母层(4)、第二云母层(5)和金属电阻膜(6),所述金属电阻膜(6)夹于第一云母层(4)与第二云母层(5)之间,所述第一云母层(4)上开设有两个分别对应金属电阻膜(6)两端部的端子连接孔位(7),两个端子孔位处分别设置有与金属电阻膜(6)的两端电连接的第一端子(8)和第二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领袁夭龙刘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