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26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包括注料口、热塑道、定模座、动模座、导柱、动模、定模以及将产品推离模具的顶出装置;所述注料口和热塑道形成进料通道;所述注料口设在定模座上;所述导柱上端与定模座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动模座所设导孔滑动配合,三者共同形成基本模架;所述定模与动模为可置换模块结构,动模模块与动模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定模模块与定模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定模座和动模座组成的基本模架可以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高,改型简便、模具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成品制造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注型塑机的射料筒将热塑性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再加压注射到注塑模具的型腔中经冷凝成制品。注塑成形的基本特点是利用注射筒将塑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加压注入模腔形成成品,模腔是由动模和定模组成,模腔的内部表面形状与成品件的外形一致。动模和定模是用整块坯件经过精密加工制成。在一般情况下用材料比较多、加工费用比较高,当成品件的表面是复杂形状、壁厚较薄、尺寸较大的工件时或成品件根据市场需要处于变化状态时,耗材多、加工费时的缺点尤其突出。另外当开发一款新型的产品时需要设计和制造大量的模具,尤其是大型注塑件的模具,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花费大量的时间。然目前产品转型的竞争,己经转变为模具制造周期和成本的竞争。总之,随着注塑件的型体的复杂化、尺寸的大型化以及对转型周期的要求,对传统的模具设计思路和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模具的设计思路和模式是(如图1):包括注料口、热流道、定模座、动模、模架、动模座、顶杆、成品件、导柱、定模。模具工作过程是合模后,动模和定模形成模腔;注塑机射料筒通过注料口及热流道将熔融的塑料注射进模腔,塑料凝固后成为成品件。开模后,注塑机推动模具里的顶出系统的顶杆,将成品件推离模具。这样便得到一个完整的产品,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在这一种生产模式中,模具的动模座和定模座以及动模与定模是成套固定配合的,是不可替换的,形成模具的整体结构称为"模架",是一种商品,是在模架厂定购的。每一个产品都必须配置一套固定完整的模具结构。这样势必造成模具制造的高成本和长周期。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汽车的改型是循序渐进的,譬如"桑塔纳2000"与"桑塔纳3000"的车门板的内装饰板,其大小和形状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当开发"桑塔纳3000"时,以前生产"桑塔纳2000"的注塑模具就不能用了,大量价格昂贵的模具闲置是非常可惜的。由此可见,目前传统模具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成本低、周期短等市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改型简便、资源利用率高和开发成本低的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包括注料口、热塑道、定模座、动模座、导柱、动模、定模以及将产品推离模具的顶出装置;所述注料口和热塑道形成进料通道;所述注料口设在定模座上;所述导柱上端与定模座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动模座所设导孔滑动配合,三者共同形成基本模架;所述定模与动模为可置换模块结构,动模模块与动模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定模模块与定模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定模模块与动模模块上下合模后可形成模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活块及活块的驱动装置油缸,所述活块与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并与动模模块所设的对应孔滑动配合,所述油缸的另一端与动模座固接。为了提高成品件外形加工的精度,所述活块的上表面与其周围的动模模块型面对应一致。为了更加方便、精确的安装,所述动模模块与动模座之间、定模模块与定模座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连接。所述定位销可以是圆柱、圆锥或其他可用型体。所述热塑道与定模座及定模模块密封连接且与注料口相通。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工作过程筒述如下,当合模时,活块縮进,其顶面与动模模块的模腔表面相平形成模腔,射料筒注料进模腔,塑料冷凝成成品件;当分模时,活块推出,将成品件从模具中脱出。完成一次循环动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构模式,将整体模具设计为可长期使用的通用件模块和置换件模块,即将动模和定模的模胚外形做成统一标准尺寸的置换件模块。当产品需要改型时,只要更换动模模块与定模模块即可。假如因市场的需要,还需生产老的维修用的配件时,只要将老的动模模块及定模模块换上生产,非常方便。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模式长期配合使用后,可比传统的模具模式降低50%以上的成本,可縮短模具制造周期60%以上,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还简化了顶出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原有整体结构模具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式组合模具结构示意图。其中l为热塑道;2为注料口; 3为定模座;4为动模;5为模架;6为动模座;7为顶杆;8为成品件;9为导柱;10为定模;11为定模模块;12为活块;13为动模模块;14为油缸;15为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l: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包括通用件模块和置换件模块;所述通用件模块包括两导柱9、注料口2、定模座3、动模座6、热塑道l;所述置换件模块包括定模模块11、动模模块13、柱形活块12;两导柱9上端与定模座3固定连接,下端与动模座6上设的导孔滑动配合,动模模块13与动模座6之间采用圆形定位销15及螺栓精确定位连接,定模模块11与定模座3之间以圆形定位销15及沉头螺栓精密地固定连接;定模座3上设有注料口2,热塑道1与定模座3及定模模块ll密封连接且与注料口 2相通,活块12由油缸14驱动,活块12与油缸1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并与动模模块13的圆形孔滑动配合,油缸14以螺栓与动模座6固定连接;其中,活块12的上表面型面与动模模块13型面相吻合,上下合模后,与定模模块11、动模模块13形成模腔。本专利技术简化了结构,放弃了传统模具中顶出系统的推板和顶杆,且安装方便;由定模座和动模座组成的基本模架可以反复使用,且结构相对稳定,本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完全适合市场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包括导柱、定模座、动模座、定模、动模、将产品推离模具的顶出装置以及由注料口和热塑道形成的进料通道;所述注料口设在定模座上;所述定模与动模上下合模后可形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定模座,下端与动模座所设导孔滑动配合,三者形成基本模架;所述定模与动模为可置换模块结构,所述动模模块与动模座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定模模块与定模座为可拆卸固定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活块及活块的驱动装置油缸,所述活±央与油 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并与动模模块所设的对应孔滑动配合,所述油缸的另一端 与动模座固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块的上表面与其周围的动模模块型面对应一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模块与动模座之间、定模模块与定模座之间通过定位 销定位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 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道与定模座及定模模i央密封连接且与注料口相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包括注料口、热塑道、定模座、动模座、导柱、动模、定模以及将产品推离模具的顶出装置;所述注料口和热塑道形成进料通道;所述注料口设在定模座上;所述导柱上端与定模座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动模座所设导孔滑动配合,三者共同形成基本模架;所述定模与动模为可置换模块结构,动模模块与动模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定模模块与定模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定模座和动模座组成的基本模架可以反复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大型注塑件的模块式组合模具,包括导柱、定模座、动模座、定模、动模、将产品推离模具的顶出装置以及由注料口和热塑道形成的进料通道;所述注料口设在定模座上;所述定模与动模上下合模后可形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定模座,下端与动模座所设导孔滑动配合,三者形成基本模架;所述定模与动模为可置换模块结构,所述动模模块与动模座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定模模块与定模座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鸿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三角模具城发展有限公司查鸿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