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12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6
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包括SEPIC变换器、电压反馈环路、电流反馈环路以及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顺次连接,第1个增益单元与SEPIC变换器相连,电压反馈环路连接在最后一个增益单元上,电流反馈环路连接在SEPIC变换器上,电流反馈环路上设有输出电流控制信号端,电压反馈环路上设置有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端、输出电压节点、输出电压反馈节点。采用一系列的小脉冲的方式对高压储能电容进行充电,可以提高输出的稳定性,同时这种方式对电容的冲击较小,有利于延长高压储能电容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高压电容充电效率低、功率密度小、充电精度差和不易控制充电电压的问题。充电精度差和不易控制充电电压的问题。充电精度差和不易控制充电电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元件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高压储能电容在电子元件测试领域运用广泛,当测试条件需要高压时,往往都有高压储能电容的应用,尤其是当测试需要大电流脉冲时,高压储能电容的容量就需要比较大,然而当高压储能电容中存储的能量释放之后,需要快速的将高压储能电容充电至额定电压,相应的,如何快速地将高压储能电容充到额定电压将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0003]目前高压储能电容的充电方案有很多种,其中,较为成熟的充电方案主要包括带限流电阻器的RC高压直流电源充电、工频LC谐振充电等。现有带限流电阻器的RC高压直流电源充电方案,主要通过高压直流电源、限流保护电阻、高压储能电容实现,其中,高压直流电源可由交流电压源经过交流变压器升压、整流、滤波后得到,该方案虽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其充电效率很低,通常不超过50%。现有工频LC谐振充电电路相较于RC高压直流充电电路,因为没有了限流保护电阻,所以其效率较高,但其体积往往较大,在空间尺寸受限的场合不适用。此外,以上两种方案都存在充电精度差,不易控制充电电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以解决现有高压电容充电效率低、功率密度小、充电精度差和不易控制充电电压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包括SEPIC变换器、电压反馈环路、电流反馈环路以及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SEPIC变换器包括两个电感L1、Lm1,五个电容C1、C2、C3、C4、Cm1,一个功率MOS开关管,两个电阻R1、R2及一个二极管Dm1,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和输入电源正极相连,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功率MOS开关管的漏极D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感Lm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3、C4的另一端、二极管Dm1的阳极相连,功率MOS开关管的源极S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电感Lm1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m1的阴极与电容Cm1的一端相连,电容Cm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顺次连接,第1个增益单元包括一个电感Lm11,一个二极管Dm11及两个电容Cm11、Cm12,电容Cm11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m11的一端、二极管Dm11的阳极相连,电感Lm11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m11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m12的两端相连;二极管Dm1的阳极还与电容Cm1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m1的阴极还与电感Lm11、电容Cm12相连的交点连接;电压反馈环路连接在最后一个增益单元上,电流反馈环路连接在SEPIC变换器的电阻R2上,电流反馈环路上设有输出电流控制信号端,电压反馈环路上设置有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端、输出电压节点、输出电压反馈节点。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按如下方式顺次连接:
[0008]第1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12、二极管Dm11阴极相连的交点,与第2个增益单元的电感Lm22、电容Cm22相连的交点相连;第1个增益单元的二极管Dm11的阳极与第2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21的一端相连;
[0009]第2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22、二极管Dm22阴极相连的交点,与第3个增益单元的电感Lm33、电容Cm32相连的交点相连;第2个增益单元的二极管Dm22的阳极与第3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31的一端相连;
[0010]依次类推,第n

1个增益单元中的电容Cm(n

1)2、二极管Dm(n

1)(n

1)阴极相连的交点,与第n个增益单元电感Lmnn、电容Cmn2相连的交点相连;第(n

1)个增益单元的二极管Dm(n

1)(n

1)的阳极与第n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n1的一端相连。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压反馈环路包含电阻R11、R12、R13、R14、R15,以及运算放大器U4;电阻R1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2、R13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电压节点,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端,电阻R14与电阻R15相连的交点连接输出电压反馈节点。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n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n2、二极管Dmnn阴极相连的交点相连。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通过选择电阻R14、R15的阻值,确定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的范围;通过选择电阻R11、R12、R13的阻值,确定输出电压控制信号与输出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流反馈环路包括电阻R3、R5、R6、R7、R8、R9、R10,电容C5、C6、C7、C8,二极管D2,运算放大器U1、U2、U3;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6与电容C5并联,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6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3的同向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电流控制信号端;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输出电流反馈节点COMP。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流反馈环路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在SEPIC变换器的电感Lm1与电阻R2之间,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在SEPIC变换器的电阻R2与输入电源的负极之间。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率MOS开关管的栅极G连接SEPIC控制器,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在0至1之间。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8]通过设置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采用一系列的小脉冲的方式对高压储能电容进行
充电,可以提高输出的稳定性,同时这种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SEPIC变换器、电压反馈环路、电流反馈环路以及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SEPIC变换器包括两个电感L1、Lm1,五个电容C1、C2、C3、C4、Cm1,一个功率MOS开关管,两个电阻R1、R2及一个二极管Dm1,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和输入电源正极相连,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功率MOS开关管的漏极D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感Lm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3、C4的另一端、二极管Dm1的阳极相连,功率MOS开关管的源极S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电感Lm1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m1的阴极与电容Cm1的一端相连,电容Cm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负极相连;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顺次连接,第1个增益单元包括一个电感Lm11,一个二极管Dm11及两个电容Cm11、Cm12,电容Cm11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m11的一端、二极管Dm11的阳极相连,电感Lm11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m11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m12的两端相连;二极管Dm1的阳极还与电容Cm1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m1的阴极还与电感Lm11、电容Cm12相连的交点连接;电压反馈环路连接在最后一个增益单元上,电流反馈环路连接在SEPIC变换器的电阻R2上,电流反馈环路上设有输出电流控制信号端,电压反馈环路上设置有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端、输出电压节点、输出电压反馈节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SEPIC结构的高压储能电容恒流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相同的增益单元按如下方式顺次连接:第1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12、二极管Dm11阴极相连的交点,与第2个增益单元的电感Lm22、电容Cm22相连的交点相连;第1个增益单元的二极管Dm11的阳极与第2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21的一端相连;第2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22、二极管Dm22阴极相连的交点,与第3个增益单元的电感Lm33、电容Cm32相连的交点相连;第2个增益单元的二极管Dm22的阳极与第3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31的一端相连;依次类推,第n

1个增益单元中的电容Cm(n

1)2、二极管Dm(n

1)(n

1)阴极相连的交点,与第n个增益单元电感Lmnn、电容Cmn2相连的交点相连;第(n

1)个增益单元的二极管Dm(n

1)(n

1)的阳极与第n个增益单元的电容Cmn1的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金王煜
申请(专利权)人:赛英特半导体技术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