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66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抵接有电源体,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表面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定位框,两个所述定位框的底端均与支撑板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内壁卡接有同一个防护壳,所述定位框的表面均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圆弧面套有摩擦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防护壳的表面相抵接。解决了由于储能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储能电源所处位置常放置在较为显眼的位置,容易出现小龄儿童对储能电源进行误触,进而导致储能电源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而导致储能电源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而导致储能电源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电源是由电池溶液、组装架、防护壳等构成的,用来对家庭、公共场所进行临时便捷充电的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0003]现有技术诸如公告号为CN211127172U的技术,该专利公开了48V储能电源,该专利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充电器、BMS保护板、降压模块、若干电芯,及设置在壳体上的48V模组、显示屏、USB模块,所述充电器为电芯充电,所述48V模组与电芯电性连接,并输出48V电压,所述显示屏与BMS保护板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48V转为12V输出。
[0004]专利技术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由于储能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储能电源所处位置常放置在较为显眼的位置,容易出现小龄儿童对储能电源进行误触,进而导致储能电源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储能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储能电源所处位置常放置在较为显眼的位置,容易出现小龄儿童对储能电源进行误触,进而导致储能电源造成安全事故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抵接有电源体,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表面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定位框,两个所述定位框的底端均与支撑板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内壁卡接有同一个防护壳,所述定位框的表面均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圆弧面套有摩擦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防护壳的表面相抵接。
[000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为了对电源体进行防护,避免对电源体造成误碰,此时利用支撑板上卡接的防护壳对电源体进行防护,此时利用支撑板两侧固定连接的定位框,让定位框表面螺纹连接的转动杆对防护壳进行挤压固定,从而让防护壳对电源体进行防护。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
[000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为了方便对整个防护壳进行移动,此时利用防护壳侧壁固定连接的拉杆通过防滑套增大摩擦力避免脱落,从而让拉杆便捷的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两端侧壁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支撑板对应定位杆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与定位杆的圆弧面滑动插接。
[0011]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支撑板上开设的定位孔与防护壳上固定连接的定位杆进行相互插接,从而便于对防护壳的快速定位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表面设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四个截面为“V”形的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的直角端与支撑板的表面转动连接且呈矩形分布,四个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表面均与电源体卡接,四个所述限位块靠近电源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圆弧面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伸缩杆的移动端圆弧面相抵接。
[001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为了方便对支撑板上抵接的电源体进行升降限位固定,此时利用支撑板上转动连接的限位块通过弹簧的拉力对限位块进行限位固定,而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杆通过螺杆可以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升降后的限位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橡胶垫。
[001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在通过限位块对电源体进行限位固定时,为了方便对电源体进行防护避免磕碰,此时利用防护垫进行保护。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散热孔,若干所述散热孔均匀分布在支撑板的表面。
[001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在长时间使用电源体后,电源体容易出现发热严重的情况,此时利用支撑板表面的散热孔可以便于对电源体进行散热降温。
[0018]本技术中,为了对电源体进行防护,避免对电源体造成误碰,此时利用支撑板上卡接的防护壳对电源体进行防护,此时利用支撑板两侧固定连接的定位框,让定位框表面螺纹连接的转动杆对防护壳进行挤压固定,从而让防护壳对电源体进行防护,为了方便对整个防护壳进行移动,此时利用防护壳侧壁固定连接的拉杆通过防滑套增大摩擦力避免脱落,从而让拉杆便捷的使用,通过支撑板上开设的定位孔与防护壳上固定连接的定位杆进行相互插接,从而便于对防护壳的快速定位固定,通过对调节装置的操作,达到了对防护壳位置的限位固定,从而让整个电源体可以方便地进行防护。
[0019]本技术中,为了方便对支撑板上抵接的电源体进行升降限位固定,此时利用支撑板上转动连接的限位块通过弹簧的拉力对限位块进行限位固定,而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杆通过螺杆可以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升降后的限位固定,在通过限位块对电源体进行限位固定时,为了方便对电源体进行防护避免磕碰,此时利用防护垫进行保护,在长时间使用电源体后,电源体容易出现发热严重的情况,此时利用支撑板表面的散热孔可以便于对电源体进行散热降温,通过对辅助装置的操作,达到了对限位块位置的转动以及支撑板位置通过伸缩杆的升降与螺杆的固定,从而让电源体更好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的侧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1、支撑板;2、电源体;3、底座;4、调节装置;41、防护壳;42、拉杆;43、防滑套;44、定位框;45、转动杆;46、定位杆;47、定位孔;48、摩擦套;49、转动孔;5、辅助装置;51、限位块;52、防护垫;53、弹簧;54、散热孔;55、伸缩杆;56、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表面抵接有电源体2,支撑板1的底端安装有底座3,支撑板1的上端表面设有调节装置4,支撑板1的上端表面设有辅助装置5。
[0026]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装置4和辅助装置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7]参照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案中:调节装置4包括两个定位框44,两个定位框44的底端均与支撑板1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框44的内壁卡接有同一个防护壳41,定位框44的表面均开设有转动孔49,转动孔4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转动杆45,转动杆45的圆弧面套有摩擦套48,转动杆45的一端与防护壳41的表面相抵接,防护壳41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杆42,拉杆42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43,防护壳41的两端侧壁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46,支撑板1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表面抵接有电源体(2),所述支撑板(1)的底端安装有底座(3),所述支撑板(1)的上端表面设有调节装置(4),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两个定位框(44),两个所述定位框(44)的底端均与支撑板(1)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44)的内壁卡接有同一个防护壳(41),所述定位框(44)的表面均开设有转动孔(49),所述转动孔(4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转动杆(45),所述转动杆(45)的圆弧面套有摩擦套(48),所述转动杆(45)的一端与防护壳(41)的表面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41)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杆(42),所述拉杆(42)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触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41)的两端侧壁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46),所述支撑板(1)对应定位杆(46)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47),所述定位孔(47)的内壁与定位杆(46)的圆弧面滑动插接。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风云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