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69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能回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包括电源E、电容C2、开关K、电感L、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3和反向充电模块,电源E的正极与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的一端连接,开关K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源E的负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反向充电模块与开关K、电容C1和电容C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源E的放电,对电容C1进行充电储能,再通过反向充电模块,使电容C1储存的电能对电源E进行方向充电,降低了损耗。降低了损耗。降低了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能回馈
,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蓄电池作为一种性能可靠的化学电源,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蓄电池的放电电路中,一般会连接有电容,电容具有储能的效果,而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放电过程中电容储存的电能,造成电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能够有效地利用电容中储存的电能,降低损耗。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5]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包括电源E、电容C2、开关K、电感L、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3和反向充电模块,所述电源E的正极与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的负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充电模块与开关K、电容C1和电容C3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反向充电模块包括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开关K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
[0007]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08]本技术通过电源E的放电,对电容C1进行充电储能,再通过反向充电模块,使电容C1储存的电能对电源E进行方向充电,降低了损耗。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11]如图1所示,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包括电源E、电容C2、开关K、电感L、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3和反向充电模块,电源E的正极与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的一端连接,开关K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
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源E的负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反向充电模块与开关K、电容C1和电容C3连接。
[0012]具体的,当开关K闭合时,电源E的电滤波后对电容C1进行充电,然后,当电容C1的电,被充满之后,通过反向充电模块,电容C1反向充电,然后把电能回馈到电源E。
[0013]需要说明的是,反向充电模块包括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开关K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
[0014]值得一提的是,开关K可通过外部的电动装置,进行控制,开关K也可以是场效应管,在达到设定电压时,使开关K断路。
[0015]具体的,利用谐振,当开关K闭合时,电源E的电滤波后对电容C1进行充电,然后,当电容C1的电,被充满之后,电容C1就反向充电,然后把电能回馈到电源E。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利用谐振,当开关K闭合时,电源E的电滤波后对电容C1进行充电,然后,当电容C1的电,被充满之后,电容C1就反向充电,然后把电能回馈到电源E,降低了损耗,当输出的电压达到设定值的时,控制开关K断开。
[0017]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本实用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E、电容C2、开关K、电感L、电容C1、二极管D1、电容C3和反向充电模块,所述电源E的正极与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的负极与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