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80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该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中的可充电电池和控制单元;可充电电池设置有充电端和电源输出端;还包括充电接口、单向导电单元和状态转换单元;单向导电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接口和充电端电连接。状态转换单元中,控制端与充电接口电连接,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上电端电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测充电状态;并自动断开充电电池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连接,使水下机器人不能进行清洁操作,因此,利用该水下机器人一方面可以防止漏电,保证安全,同时保持简化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清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清洁机器人是用于对水池或泳池进行清洁的设备。一般来讲,水下清洁机器人以电能为动力源,以执行相应的清洁操作。
[0003]为了使水下清洁机器人持续工作,就需要为其提供持续的电能。提供电能的方式之一就是设置适当长度的电源线,电源线一端连接地面适合的电源,另一端通过防水接头与水下清洁机器人的电源接口相连,以向水下清洁机器人提供电能源。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电能供给持续性和长久性,但在执行清洁操作时,附随的电源线容易缠绕,进而造成很多不便,严重者还会影响清洁操作的效果。
[0004]提供电能的另一种方式是设置自带的电池,即将电池安装在水下清洁机器人中,使用电池为水下清洁机器人动力系统提供电能。这样在水下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操作时,就不受电源线的羁绊,不仅可以提高清洁效率,还可以提高清洁效果。一般来讲,自带的电池优选可充电电池。
[0005]为了保证可充电电池的充电便利性,一般设置与可充电电池相连的充电接口。基于水下清洁机器人水下或水中工作的环境,为了保证充电接口的安全,避免漏电或触电事故,中国专利文献CN114753680A公开一种泳池清洁机器人,该泳池清洁机器人包括可移动的清洁壳体、设置于清洁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可漂于水面的浮漂组件、固定在水池边的充电组件。浮漂组件与清洁壳体相连,并随清洁壳体移动,浮漂组件设置充电接口,充电接口通过电缆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浮漂组件的充电接口可与充电组件的充电接口相连,以对可充电电池相连。虽然该文献公开的泳池清洁机器人可以避免充电接口接触水,清洁壳体会受到浮漂组件限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0006]中国专利文献CN211622781U公开的一种内置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充电接口位于清洁机体表面。为了避免充电接口漏电,就需要设置遮蔽充电接口的机构;同时,考虑安全性和使用体验,在给可充电电池充电时,水下清洁机器人不能进行清洁操作,还设置了进行无接触控制的磁控开关及配合使用的移动板;与移动板连动的遮挡板,并使遮挡板与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配合;通过移动板及遮挡板的位置转换实现充电状态与清洁状态的转换,并在清洁状态下,通过遮挡件遮挡充电接口。该水下清洁机器人不仅涉及多个元器件,导致结构复杂,且由于存在元器件之间通过机械及位置配合,容易由于磨损或位置改变而失效,进而影响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可靠性,进而容易产生漏电或安全事故。
[0007]因此,对于自带的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简化结构,提高其可靠性,是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面技术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该水下清洁机器人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简化结构,提高其可靠性。
[0009]本技术提供的自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中的可充电电池和控制单元;可充电电池设置有充电端和电源输出端;还包括充电接口、单向导电单元和状态转换单元;单向导电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接口和充电端电连接。这样,充电接口只能充电,不能放电,在水下清洁机器人在水中或在潮湿环境中,也不会向外放电,进而保证安全性。同时,状态转换单元中,控制端与充电接口电连接,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上电端电连接。这样,在充电接口未与外部电源相连时,控制端不上电,状态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导通,进而可充电电池可以通过状态转换单元向控制单元供电,通过控制单元实现对水下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使水下机器人可以按预定的方式进行清洁操作。在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相连时,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上电,状态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断开,此时可充电电池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也断开,控制单元失电,水下机器人不能进行清洁操作。综上,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测充电状态;在不充电(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不相连)时,水下机器人可以进行预定的清洁操作,充电接口与水接触也不影响清洁操作;在进行充电(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相连)时,可以自动检测充电接口的上电状态,并自动断开充电电池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连接,使水下机器人不能进行清洁操作,因此,利用该水下机器人一方面可以防止漏电,保证安全,同时保持简化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0010]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状态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单元,所述三极管单元的基极形成所述控制端、发射极形成所述输入端、集极形成所述输出端;或者,所述状态转换单元包括场效应管单元,所述场效应管单元的栅极形成所述控制端、源极形成所述输入端、漏极形成所述输出端。利用场效应管单元作为状态转换单元,具有可靠性高和能耗低的优点。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在所述充电接口与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在充电接口与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之间设置有正向导通的第一辅助二极管,可以避免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向充电接口反向导通,避免充电接口通过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漏电。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驱动电路、驱动单元和驱动开关单元;所述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端和系统地线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和驱动开关单元串连在驱动电路中;所述驱动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以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的通断。驱动电路直接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路的通断,即通过单独的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路,可以提高控制可靠性,降低机器人整体能耗。
[0013]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开关单元中,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接地端电连接,输出端与系统地线电连接,即将驱动开关单元置于驱动单元的下游。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单元,所述三极管单元的基极形成所述控制端、发射极形成所述输出端、集极形成所述输出端;或者,所述驱动开关单元包括场效应管单元,所述场效应管单元的栅极形成所述控制端、源极形成所述输入端、漏极形成所述输出端。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与系统地线之间并联第一调压
电阻,所述驱动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输出端之间并联第二调压电阻;所述第一调压电阻或/和第二调压电阻为LC振荡电路。这样可以平抑状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电压,减少峰值击穿的可能,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5]可选技术方案中,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所述驱动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即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所述驱动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之间设置单向导通元器件,可以实现对控制单元的反向隔离,保证控制单元的稳定性。
[0016]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接口可以位于本体的表外面。
[0017]优选技术方案中,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可以包括过渡连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本体(100)、安装在本体(100)中的可充电电池(200)和控制单元(310);可充电电池(200)设置有充电端(210)和电源输出端(2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接口(110)、单向导电单元(330)和状态转换单元(340);所述单向导电单元(330)的输入端(331)和输出端(332)分别与充电接口(110)和充电端(210)电连接;所述状态转换单元(340)中,控制端(341)与充电接口(110)电连接,输入端(342)与电源输出端(220)电连接,输出端(343)与控制单元(310)的上电端电连接;在所述控制端(341)上电时,所述输入端(342)与所述输出端(343)断开,在所述控制端(341)失电时,所述输入端(342)与所述输出端(343)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转换单元(340)包括三极管单元,所述三极管单元的基极形成所述控制端(341)、发射极形成所述输入端(342)、集极形成所述输出端(343);或者,所述状态转换单元(340)包括场效应管单元,所述场效应管单元的栅极形成所述控制端(341)、源极形成所述输入端(342)、漏极形成所述输出端(3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辅助二极管(111),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1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在所述充电接口(110)与状态转换单元(340)的控制端(34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带充电电池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路(400)、驱动单元(410)和驱动开关单元(420);所述驱动电路(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端(220)和系统地线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410)和驱动开关单元(420)串连在驱动电路(400)中;所述驱动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健许永德许令韬
申请(专利权)人:兆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