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8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该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搁物板后横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后横梁以及加强板,搁物板后横梁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搁物板后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车身后纵梁与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与车身后纵梁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加强板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加强板包括靠近搁物板后横梁设置的第一加强段,第一加强段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至与搁物板后横梁接触,第一加强段与搁物板后横梁固定连接。该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车身后部的结构强度,以升车身整体刚度,从而优化车辆的整体性能。优化车辆的整体性能。优化车辆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身刚度是指车身抵抗变形的能力,分为车身整体刚度和车身局部刚度,车身整体刚度又分为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其中,弯曲刚度是指车身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0003]车身整体刚度不足不仅会带来例如整车震动大、乘员舱噪音大、局部异响等NVH(为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分别表示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特性,而且还会影响车辆的整车安全性、整车结构和操控的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车身整体刚度,来优化车辆的整体性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能够解决车身后部结构强度差所导致的车身整体刚度不足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搁物板后横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后横梁以及加强板,搁物板后横梁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搁物板后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车身后纵梁与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与车身后纵梁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加强板位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加强板包括靠近搁物板后横梁设置的第一加强段,第一加强段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至与搁物板后横梁接触,第一加强段与搁物板后横梁固定连接。
[0006]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身后部结构,通过将加强板设置在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加强板能够对后轮罩内板起到补强作用,提升后轮罩内板的耐久性,有利于降低车辆的后轮的噪声传递,提升车辆的NVH特性;通过设计加强板的第一加强段与搁物板后横梁直接连接,加强板的第一加强段还对搁物板后横梁起到补强作用,以有效提升搁物板后横梁的刚性强度和抗扭性能。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后部结构。
[0008]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上述车身后部结构的车辆,其车身整体刚度性能较优,车辆的整体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车身后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车身后部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加强板的侧视示意图;
[0014]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二加强段通过连接头与车身后纵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加强板安装在后轮罩的内侧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图6中沿AA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车身后部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8]图9为图8中沿BB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10为图8中沿CC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11为图8中沿DD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12为图8中沿EE

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车身后部结构;10、后轮罩内板;11、内侧面;111、预设贴合区域;20、搁物板后横梁;30、车身后纵梁;40、后地板后横梁;50、加强板;51、第一加强段;511、避让孔;52、第二加强段;53、第三加强段;531、贴合面;54、主板;55、翻边;60、流水槽外板;70、连接头;80、搁物板;81、第一封闭空腔;90、后地板;92、第二封闭空腔;MM

、第一方向;NN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指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上、下”是指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和下侧,“内”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向车内的一侧,“外”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朝向车外的一侧。
[0025]请参照图1

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1,其能够有效提高车身后部的结构强度,以升车身整体刚度,从而优化车辆的整体性能。
[0026]该车身后部结构1包括后轮罩内板10、搁物板后横梁20、车身后纵梁30、后地板后横梁40以及加强板50,搁物板后横梁20位于后轮罩内板10的内侧,搁物板后横梁20沿第一方向MM

延伸,车身后纵梁30与后轮罩内板10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40与车身后纵梁30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40沿第一方向MM

延伸,加强板50位于后轮罩内板10的内侧,加强板50包括靠近搁物板后横梁20设置的第一加强段51,第一加强段51沿与第一方向MM

相交的第二方向NN

延伸至与搁物板后横梁20接触,第一加强段51与搁物板后横梁20固定连接。
[0027]以下结合图1

图12对车身后部结构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0028]如图1

图2所示,车身后部结构1包括后轮罩内板10、搁物板后横梁20、车身后纵梁30、后地板后横梁40以及加强板50。
[0029]后轮罩内板10作为后轮罩总成的一个子部件,后轮罩总成还包括后轮罩外板,后轮罩外板相较于后轮罩内板10更靠近车辆的外侧,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10相互靠近的两侧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车辆的后轮的腔体。这里对后轮罩内板1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设
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这里对后轮罩内板10的具体制备材料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且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不同车型的车辆,其后轮罩内板10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制备材料也不尽相同。
[0030]搁物板后横梁20作为支架以用于给搁物板80(下文有介绍)提供支撑,搁物板后横梁20沿第一方向MM

延伸,其中,第一方向MM

即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关于搁物板后横梁2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这里对搁物板后横梁20的具体制备材料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0031]搁物板后横梁20位于后轮罩内板10的内侧,根据车辆的对称性,位于左侧的后轮罩内板10和位于右侧的后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内板;搁物板后横梁,位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车身后纵梁,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后地板后横梁,与所述车身后纵梁固定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及加强板,位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所述加强板包括靠近所述搁物板后横梁设置的第一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至与所述搁物板后横梁接触,且所述第一加强段与所述搁物板后横梁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搁物板后横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流水槽外板,所述流水槽外板与所述搁物板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段邻近所述流水槽外板与所述搁物板后横梁的连接处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二加强段靠近所述车身后纵梁设置,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连接头,所述第二加强段经由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车身后纵梁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第三加强段,所述第三加强段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段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段经由所述第三加强段与所述第二加强段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面具有预设贴合区域,所述第三加强段具有面向所述后轮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腾万劲孙连有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