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452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由基质海绵包裹编织补片组成;基质海绵由胶原溶液、壳聚糖溶液、透明质酸溶液、脱细胞真皮基质溶液中一种或多种混合液制备得到的海绵状松软体;编织补片的纤维束为不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或为缓慢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本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可用于桥接或增强修补肌腱撕裂。基质海绵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物的良好转运;快速可吸收纤维提供细胞长入空间,有利于肌腱撕裂的修补、增强;基质海绵包裹纤维补片,可实现按需裁剪,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


[0001]本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邻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及运动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肌腱/韧带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缝合修复,补片增强修复可显著促进胶原纤维再生,大大降低肌腱/韧带修复后的再撕裂率,如使用PLLA补片增加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肩袖再撕裂率为17%,低于既往报道的巨大肩袖修复后再撕裂率46%。由于合成聚合物纤维生物相容性差,易引起局部免疫排斥反应,有必要改良聚合物纤维补片设计,进一步提高修复治疗成功率。
[0003]天然可降解聚合物,例如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海藻酸,其结构类似于细胞外基质,有利于细胞黏附与增殖,一直以来备受再生医学研究领域青睐。但是,力学性能差限制了天然聚合物的独立应用。近年,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在肌腱/韧带损伤增加修复上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其快速可吸收且力学性能远差于正常肌腱/韧带导致其不能应用于桥接修复。
[0004]基于以上原因,将天然聚合物溶液制成基质海绵,包裹合成聚合物纤维编织补片,既能改善补片生物相容性,有利于肌腱/韧带纤维再生,又能增加补片力学性能,提高修复成功率。其中,根据治疗需求,包裹不同种类聚合物纤维编织补片。以肩袖损伤修复为例,对于可修复性撕裂,进行增强修复,选择缓慢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编织补片;对于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进行桥接修复,选择不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编织补片。此外,该复合仿生补片也能解决编织补片裁剪后出现编织结构松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治疗效果好的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
[0006]本技术设计的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其结构参见图1所示,由基质海绵包裹编织补片组成,即为基质海绵、编织补片、基质海绵三层结构,即基质海绵结构是全方位包裹编织补片;其中,所述基质海绵由胶原溶液、壳聚糖溶液、透明质酸溶液、脱细胞真皮基质溶液中一种或多种混合液制备得到的海绵状松软体;所述编织补片为聚合物纤维束经过机织制成的编织物;所述聚合物纤维束由不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或由缓慢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所述不可吸收纤维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所述缓慢可吸收纤维选自:聚己内酯(PCL)、聚左旋乳酸(PLLA)、聚乳酸等;所述快速可吸收纤维选自:聚乙醇酸(PGA)、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
[0007]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纤维束由不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或由缓慢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具体为由快速可吸收纤维束包裹不可吸收纤维束或缓慢可吸收纤维束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纤维杂化补片的厚度为0.5

2.0mm;上、下基质海绵层的厚度为1.0

2.0mm。
[0009]使用时,根据需要可将复合仿生补片裁剪成合适的尺寸。
[0010]本技术设计的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可用于修补肌腱撕裂:
[0011](1)不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编织补片,用于桥接修补肌腱撕裂;
[0012](2)缓慢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编织补片,用于增强修补肌腱撕裂。
[0013]本技术设计的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的优点:
[0014](1)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脱细胞基质海绵提供细胞的黏附与增殖,基质海绵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物的良好转运;而单纯编织补片缺少生物学活性;以上这些基质海绵具有天然细胞外基质相似的结构与功能,而且海绵可提供丰富孔隙率(胶原海绵孔隙率高达97%以上),有利于周围细胞的黏附与长入;
[0015](2)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脱细胞基质海绵包裹编织补片,可实现按需裁剪,使用方便。原编织补片存在裁剪后编织结构松散问题,导致补片需要编成不同尺寸规格,例如临床应用的X

repair补片,但仍难完全满足与修补所需尺寸完全匹配的问题。将编织补片包裹于基质海绵内,可满足术中按需裁剪的需求,实现适配修补;
[0016](3)快速可吸收纤维提供细胞长入空间。不可吸收纤维(如PET)与缓慢可吸收纤维(如PCL)降解时间超过3年,均存在肌腱内占位问题;而杂化快速可吸收纤维(如PLGA)植入后1.5个月可降解大部分;可为再生肌腱长入提供空间;
[0017](4)编织补片提供抗拉力学支撑;如PET纤维编织补片的极限拉力可达180N;PLLA纤维编织补片的极限拉力可达150N。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中间层编织补片结构示意简图。
[0020]图中标号:1为基质海绵,2为编织补片;2

1为快速可吸收纤维束,2

2为缓慢可吸收纤维束或不可吸收纤维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技术。
[0022]实施例1,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上、下基质海绵的厚度分别为1.0

2.0mm;中间编织补片厚度为0.5

2.0mm,具体为聚合物纤维束经过机织制成的编织物,聚合物纤维束以不可吸收纤维为芯,外层由快速可吸收纤维束包裹;其中,不可吸收纤维采用PET,快速可吸收纤维采用PLGA;复合仿生补片可裁剪成合适大小,如为40mm(长)
×
35mm(宽),用于桥接修补肌腱撕裂。肌腱修复时,补片一端缝合于肌腱残端,补片另一端固定于骨面。桥接修补术后1.5个月,再生胶原纤维排列有序,总体肌腱细胞数量增多,肌腱成熟度高。
[0023]实施例2,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上、下基质海绵的厚度分别为1.0

2.0mm,中间编织补片厚度为0.5

2.0mm,具体为聚合物纤维束经过机织制成的编织物,聚合物纤维束以缓慢可吸收纤维为芯,外层由快速可吸收纤维束包裹;其中,缓慢可吸
收纤维采用PLLA,快速可吸收纤维采用PLGA;复合仿生补片可裁剪成合适大小,如为40mm(长)
×
35mm(宽),用于增强修补肌腱撕裂。肌腱修复完成后,补片一端与肌腱重叠缝合,补片另一端固定于骨面。增强修补术后1.5个月,腱骨组织抗拉力学性能显著增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用复合仿生补片,其特征在于,由基质海绵包裹编织补片组成,即为基质海绵、编织补片、基质海绵三层结构;其中,所述基质海绵由胶原溶液、壳聚糖溶液、透明质酸溶液、脱细胞真皮基质溶液中一种或多种混合液制备得到的海绵状松软体;所述编织补片为聚合物纤维束经过机织制成补片;所述聚合物纤维束为不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或为缓慢可吸收纤维和快速可吸收纤维组成;其中,所述不可吸收纤维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所述缓慢可吸收纤维选自聚己内酯、聚左旋乳酸、聚乳酸;所述快速可吸收纤维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英汇那玉岩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