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73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导管,所述神经导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部穿设有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内管形成套管,所述外管内表面分布实心纤维条,所述外管、内管、实心纤维条取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有效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和引导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导管,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性能好的神经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神经损伤是一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理想的治疗手段需要考虑到能够较好的恢复神经受损的神经组织、不造成新的组织损伤并能恢复其原有功能等多方面。
[0003]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以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为要素的神经组织工程技术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在损伤修复过程中,损伤处神经断端的桥联对于髓鞘形成、神经轴突再生、以及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因此,神经支架,又称为神经导管(nerve guide conduit,NGC)的研发成为神经再生治疗的重要策略。如果神经支架的降解时间太快(少于4周),则其难以支持神经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功能化,不能为轴突的定向生长提供足够的物理引导和机械支撑,导致受损神经无法修复;而当神经支架降解时间太慢(大于12周),则易引起神经压迫和炎症,不利于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得恢复。
[0004]此外,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共同构成了神经再生的微环境。目前神经支架多采用高分子材料等制备导管状神经支架,学者们尝试加载外源性细胞因子对神经支架进行改良。然而,神经支架存在着人工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外源性细胞因子加载困难、释放可供性差等问题。因此,新型的富含神经相关细胞因子的天然生物神经支架,亟待研发探索。设计体内降解速度与神经再生高度匹配,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神经支架是神经再生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0005]CN112870454A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装置、制备方法及修复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填充体,和用于包覆填充体和断裂神经两端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包覆体;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填充体内部具有供神经修复生长的通道,所述柔性形状记忆包覆体和形状记忆聚合物填充体同时具备形状记忆、导电、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特性。通过对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装置进行预变形处理,使神经导管与断裂神经两端更紧密包裹,利于电信号在神经束中的传导。形状记忆聚合物和导电聚合物形成的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使导电聚合物嵌入到基体中,实现导电功能的同时,增加导电稳定性。
[0006]CN105833340A公开了一种可促进神经再生的神经导管,其技术方案是:采用镁合金作为套管,石墨烯嵌插棒放置在套管内腔或套管内壁中,镁合金和石墨烯具有的优良的导电性,可在神经断端产生数个局部微小电极,模拟神经传导模式,加之在套管和嵌插棒的间隙中能添加神经生长因子,多管其下可进一步促进神经再生。由于金属镁或其合金具有在人体内可以自行降解的特性,因此可以代替移植的神经支架,解决了移植材料不足的问题。同时镁合金和石墨烯有很好的可塑变形性,可适应不同缺损类型,其可修剪性能也能很好地适应手术的需要。
[0007]CN106236173A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生物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中壁的生物
导管和在所述中壁的生物导管的内壁上的缓释微囊层;所述生物导管内径0.8mm~9mm,所述生物导管的管壁厚度为0.1~2.5mm,所述缓释微囊层的厚度为0.05mm~0.5mm。该专利技术的复合型生物套管适用于周围神经小间隙套接缝合,套管内壁缓释微囊为受损神经持续提供促神经生长物质,有利于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
[0008]由于目前的神经导管存在着人工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外源性细胞因子加载困难、释放可供性差等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神经导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导管,尤其提供一种机械性能好的神经导管。本技术提供的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有效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和引导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0010]为达到此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导管,所述神经导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部穿设有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内管形成套管,所述外管内表面分布实心纤维条,所述外管、内管、实心纤维条取向一致。
[0012]其中内管的数目可以是3个、4个、5个或6个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3]上述神经导管通过在外管内部设置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内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外管的塌陷,促进细胞在支架材料内的迁移;同时能够有效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和引导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0014]优选地,所述外管为壳聚糖管、明胶管、胶原管、透明质酸管或海藻酸盐管中任意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内管为壳聚糖管、明胶管、胶原管、透明质酸管或海藻酸盐管中任意一种。
[0016]优选地,所述实心纤维条为壳聚糖纤维条、明胶纤维条、胶原纤维条、透明质酸纤维条或海藻酸盐纤维条中任意一种。
[0017]上述特定的外管、内管和实心纤维条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并使得产品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
[0018]优选地,所述外管为壳聚糖管。
[0019]优选的,所述内管为壳聚糖管。
[0020]优选地,所述纤维条为壳聚糖纤维条。
[0021]上述特定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效果。
[0022]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外表面设置生长因子层。
[0023]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表面设置生长因子层。
[0024]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表面设置生长因子层。
[0025]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内表面设置生长因子层。
[0026]上述生长因子层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效果。
[0027]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径为1

10mm。
[0028]优选地,所述纤维条的直径为10nm

300μm。
[0029]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内径为0.5

5mm。
[0030]优选地,所述神经导管的长度为2

100mm。
[0031]其中,外管的内径可以是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等,纤维条的直径可以是10nm、50nm、100nm、500nm、1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或300μm等,内管的内径可以是0.5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或5mm等,神经导管的长度可以是2mm、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或100mm等,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导管,通过在外管内部设置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内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导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部穿设有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内管形成套管,所述外管内表面分布实心纤维条,所述外管、内管、实心纤维条取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壳聚糖管、明胶管、胶原管、透明质酸管或海藻酸盐管中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壳聚糖管、明胶管、胶原管、透明质酸管或海藻酸盐管中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纤维条为壳聚糖纤维条、明胶纤维条、胶原纤维条、透明质酸纤维条或海藻酸盐纤维条中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群任恒飞
申请(专利权)人:独步吾奇生物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