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26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所述子宫内膜修复膜包括生物仿生胶片和由所述生物仿生胶片包裹的带有细胞的胶原纤维条的生长因子层,所述生长因子层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低浓度因子柱、第一中浓度因子柱、高浓度因子柱、第二中浓度因子柱和第二低浓度因子柱;所述生长因子层中的生长因子包括白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生物仿生胶片中设置从胶片中心向外浓度逐渐降低的浓度梯度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受损部位迁移,促进损伤部位的血管再生。胶原纤维条中含有子宫内膜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该子宫内膜修复膜,可快速有效的修复子宫受损部位。可快速有效的修复子宫受损部位。可快速有效的修复子宫受损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

技术介绍

[0002]子宫宫体壁主要分为三层,外层为浆膜层,中间层为肌层,内层为粘膜层(即,子宫内膜)。正常的子宫内膜具备周期性剥脱及修复能力,基底层的完整性、连续性在内膜修复过程中起着类似真皮模板的重要作用,但子宫内膜基底层反复性损伤性操作会增加粘连发生率,损伤性操作的次数越多,发生子宫内膜粘连的几率越高,因此,如何预防粘连并修复子宫内膜损伤的发生就变得迫在眉睫。
[0003]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子宫因素性不孕症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大约6%的女性正在接受子宫修复治疗。宫腔镜下经宫颈粘连切除术、物理屏障(避孕器、宫腔球囊等)和激素药物等一些临床策略已被开发出来修复受损子宫。然而这些策略难以有效地修复子宫和恢复生育能力,并由于宫腔粘连会进一步造成不可恢复的不孕症。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受伤子宫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再生以支持活产。
[0004]目前预防和治疗子宫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及手术。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可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但是这种治疗仅针对轻度子宫内膜损伤,部分子宫内膜重度损伤的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无法有效达到正常内膜厚度。在子宫内膜缺损的位置,子宫壁很容易出现彼此粘连的情况,从而发展成宫腔粘连,会导致早期流产、临床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粘连分离术,粘连分离术可促进正常内膜的生长,但是对重度粘连的患者效果有限,术后患者容易复发。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率为3.1%
‑<br/>23.5%,其中,20.0%

62.5%为重度粘连,因此,预防复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0005]干细胞替代治疗,即将自体的或异体的干细胞经修饰、处理后,输注于患者子宫特定区域,促进内膜修复和相关细胞增殖从而修复损伤内膜,达到治疗目的。然而,现有的干细胞代替治疗存在支架材料缺乏合适的力学强度以及与宿主组织连接不良,特别是针对损伤缺损较大时,损伤中心区域再生组织较少的问题,导致子宫重建不良,进而导致低妊娠率和活产率。
[0006]治疗效率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干细胞能否向靶点部位归巢,迁移至损伤部位进而发挥治疗效果;且当使用多层细胞膜片对组织进行修复时,弥散作用仅能保证表层的细胞存活,而位于内部深层的细胞往往因营养缺乏而发生坏死,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组织再生效果。
[0007]CN114947996A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其包含:可降解防粘连层,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可降解防粘连层包含第一生物相容性胶原类材料;以及,多孔修复层,其具有适于覆盖待修复的子宫内膜创面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设置于所述可降解防粘连层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多孔修复层包括由第二生物相容性胶原类材料的纳米纤维堆叠形成的疏松多孔结构,该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为100nm至800nm。该子宫内膜修复膜在用于子宫内膜创面时能够在减少与周围组织重度粘连发生的同时促
进创面组织的修复。
[0008]因此,开发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可以在不引起炎症细胞增生的情况下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再生,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可以在不引起炎症细胞增生的情况下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再生。
[0010]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所述子宫内膜修复膜包括生物仿生胶片6和由所述生物仿生胶片6包裹的生长因子层,所述生长因子层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低浓度因子柱1、第一中浓度因子柱2、高浓度因子柱3、第二中浓度因子柱4和第二低浓度因子柱5;
[0012]所述生长因子层中的生长因子包括白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0013]本技术采用生物仿生胶片作为子宫内膜修复膜的基础胶片,可以有效实现支架材料与宿主组织的连接,在生物仿生胶片中设置从胶片中心向外浓度逐渐降低的浓度梯度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受损部位迁移,并且增强损伤部位血管网络的形成;本技术所使用的生长因子为白介素10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0(IL

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糖基化细胞有丝分裂素,在增强血管的渗透性、诱导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及内皮细胞生长、促进细胞迁移、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有效促进对于子宫内膜受损部位的修复。胶原纤维条中含有子宫内膜干细胞和内皮细胞,能够增加损伤区域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强子宫再生和功能重建。
[0014]优选地,所述生长因子层中的生长因子中白介素10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质量比为1:(0.8

1.2),例如可以为1:0.9、1:1或1:1.1等。
[0015]优选地,所述生物仿生胶片6的密封压力为50

600mmHg,例如可以为60mmHg、80mmHg、100mmHg、200mmHg、300mmHg、400mmHg、500mmHg或550mmHg等。
[0016]优选地,所述生物仿生胶片6的电导率为2
×
10
‑5‑1×
10
‑3S/cm,例如可以为1
×
10
‑5S/cm、1
×
10
‑4S/cm、2
×
10
‑4S/cm、6
×
10
‑4S/cm或8
×
10
‑4S/cm等。
[0017]优选地,所述生物仿生胶片6的粘附强度为60

800KPa,例如可以为70KPa、90KPa、110KPa、150KPa、200KPa、250KPa、300KPa、400KPa、500KPa、600KPa或700KPa等。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低浓度因子柱1长度为5

100mm,例如可以为10mm、20mm、30mm、40mm、60mm、80mm或95mm等,宽度为1

30mm,例如可以为2mm、6mm、10mm、20mm、25mm或28mm等,厚度为0.5

5mm,例如可以为1mm、2mm、3mm或4mm等。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低浓度因子柱1中生长因子的浓度为0.03

0.08ng/mm2,例如可以为0.04ng/mm2、0.05ng/mm2、0.06ng/mm2或0.07ng/mm2等。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中浓度因子柱2长度为5

100mm,例如可以为10mm、20mm、30mm、40mm、60mm、80mm或9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宫内膜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宫内膜修复膜包括生物仿生胶片(6)和由所述生物仿生胶片(6)包裹的生长因子层,所述生长因子层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低浓度因子柱(1)、第一中浓度因子柱(2)、高浓度因子柱(3)、第二中浓度因子柱(4)和第二低浓度因子柱(5);所述生长因子层中的生长因子包括白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仿生胶片(6)的密封压力为50

600mmH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浓度因子柱(1)长度为5

100mm,宽度为1

30mm,厚度为0.5

5mm;所述第一低浓度因子柱(1)中生长因子的浓度为0.03

0.08ng/m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浓度因子柱(2)长度为5

100mm,宽度为3

30mm,厚度为0.5

5mm;所述第一中浓度因子柱(2)中生长因子的浓度为0.12

0.18ng/m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因子柱(3)长度为5

100mm,宽度为2

30mm,厚度为0.5

5mm;所述高浓度因子柱(3)中生长因子的浓度为0.25

0.35ng/mm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浓度因子柱(4)长度为5

100mm,宽度为3

30mm,厚度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群
申请(专利权)人:独步吾奇生物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