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22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包括:框架、活动腔、刮刀和弹簧,所述框架的中部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腔交错设置在所述框架架体的两侧;所述刮刀的刀体部分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弹簧抵住所述刮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框架的两侧设置可供刀体移动的活动腔,在活动腔内设置抵住刀体的弹簧,使刀体能够伸缩,避免刮刀长时间的使用,磨损后刮刀刮除不彻底的情况,同时避免刮刀硬性接触,损坏刀体或整个框架,增大整个刀体的使用寿命。增大整个刀体的使用寿命。增大整个刀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釜用刮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是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反应釜在反应过程中,对于比较粘稠的物料很难搅拌彻底,其容易粘附在反应釜内壁,给反应过程和反应后清洗带来了麻烦。
[0003]专利文件(CN204841662U)公开了一种框式搅拌浆反应釜:包括釜体,及设置于釜体内侧的框式搅拌桨:所述框式搅拌桨后侧与动力机构配合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式搅拌桨外边侧安装有多排刮刀:所述刮刀与釜体贴合:多排所述刮刀上下交错安装。本技术的框式搅拌桨反应釜,通过搅拌轴带动框体转动,框体旋转一周,带动刮刀旋转一周,由于刮刀是采用间隔设置,既能够彻底刮下反应釜内壁物料,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降低旋转过程中的物料阻力。
[0004]上述专利文件中为了能够彻底刮下反应釜内壁物料采用在矿石搅拌桨的外边侧设置多排刮刀,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由于刮刀是长期使用,上述专利文件中刮刀与框式搅拌桨固定连接,长期的使用刮刀会有一定的磨损,当刮刀出现磨损时,刮刀与搅拌釜的内壁不抵接,容易造成内壁物料刮的不彻底,会出现物料残留的现象。
[0006](2)当搅拌釜内壁出现难以清理的物料时,若刮刀采用硬性刮除时,不仅会损坏刮刀,也有可能会造成框架的变形和弯曲,甚至会造成电机的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任一方面的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
[0008]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刮刀长时间的使用,磨损后刮刀刮除不彻底。
[0009]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刮刀的使用寿命,防止刮刀的硬性接触。
[0010]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包括:框架、活动腔、刮刀和弹簧,所述框架的中部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腔交错设置在所述框架架体的两侧;所述刮刀的刀体部分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弹簧抵住所述刮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刮刀的刀体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刀体和框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3]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刮刀,所述底部刮刀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在框架的两侧设置可供刀体移动的活动腔,在活动腔内设置抵住刀体的弹簧,使刀体能够伸缩,避免刮刀长时间的使用,磨损后刮刀刮除不彻底的情况。
[0016]2、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避免刮刀硬性接触,损坏刀体或整个框架。
[0017]3、本技术将弹簧设置在活动腔内,避免弹簧裸露在外遭到腐蚀,增加弹簧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刀体与活动腔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圈,防止搅拌釜中的液体进入活动腔腐蚀弹簧。
附图说明
[001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3中A

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4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框架,101、活动腔,2、刮刀,201、刀体,202、弹簧,203、限位块,3、搅拌轴,4、底部刮刀,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

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本实施例的方案,提供了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包括框架1、活动腔101、刮刀和弹簧202,所述框架1的中部与搅拌轴3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腔101上下交错设置在所述框架1架体的两侧,交错设置的作用能够降低阻力,同时能够将内壁的物料刮除干净;所述刮刀的刀体201部分设置在所述活动腔101内;所述弹簧202设置在所述活动腔101内,且所述弹簧202抵住所述刮刀,使刮刀的刀体201能够在活动腔101内进行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搅拌轴3到所述刮刀距离要大于搅拌釜的半径,这样能够保证刮刀在搅拌釜内始终受到弹簧202的弹力,从而紧紧的抵住所述搅拌釜的内壁。
[002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刮刀的刀体201上还设置有限位块203,所述限位块203设置在所述活动腔101内,通过限位块203的设置从而防止刮刀从活动腔101内弹出。
[002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刀体201和框架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与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5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搅拌釜内液体进入活动腔101内腐蚀弹簧202。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刮刀4,所述底部刮刀4与所述搅拌轴3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刮刀4也可以设置成上述伸缩结构,增大刮料的程度,防止刀体损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部刮刀4呈弧形,底部弧面与搅拌釜的底面相同。
[0031]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2]在使用时,通过在框架1的两侧设置可供刀体201移动的活动腔101,在活动腔101内设置抵住刀体201的弹簧202,使刀体201能够伸缩,避免刮刀长时间的使用,磨损后刮刀刮除不彻底的情况,同时避免刮刀硬性接触,损坏刀体201或整个框架1,增大整个刀体201的使用寿命。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中部与搅拌轴(3)固定连接;活动腔(101),所述活动腔(101)交错设置在所述框架(1)架体的两侧;刮刀(2),所述刮刀(2)的刀体(201)部分设置在所述活动腔(101)内;弹簧(202),所述弹簧(202)设置在所述活动腔(101)内,且所述弹簧(202)抵住所述刮刀(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用带刮刀的搅拌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天聪侯霄张亚军孔祥寅姚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市舜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