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82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包括箱体、顶棚、连接管、导流漏斗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棚,所述顶棚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另外一个所述连接管的右端与箱体右端设置的循环单元的排水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分别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顶棚的顶部贯穿连接,该新型冷却装置,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冷却降温效果,可对外部漆包线进行快速降温,而且,还可对冷却水进行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过滤辊可对外部漆包线进行支撑,可保证外部漆包线在高速走线时,使该装置不会影响到漆包线的延展性。延展性。延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漆包线生产
,具体为一种新型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漆包线是绕组的一个主要品种,在漆包线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漆包线经过烘箱的烘焙之后,需要进行冷却,最后进行收线,传统的对漆包线的冷却方式大都采用冷风冷却,然而漆包线的走线速度非常的快,冷却效果不是较为理想;
[0003]目前生产中,由于漆包线的走线速度非常快,一般收线速度都在每分钟几百米甚至一千米,所以为了使漆包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冷却,一般都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将漆包线折弯送入冷却水池中,然后再折弯送出冷却水池,这种冷却的方式,会容易影响到漆包线的延展性,同时,冷却水池再更换时,则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一些使用喷淋装置对漆包线进行喷淋降温的冷却方式,虽然可节约部分水资源,但是不能对喷淋后的冷却水进行循环利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却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顶棚、连接管、导流漏斗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棚,所述顶棚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另外一个所述连接管的右端与箱体右端设置的循环单元的排水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分别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顶棚的顶部贯穿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底部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喷头,所述箱体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导流漏斗,所述导流漏斗的左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箱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风冷单元,所述箱体的底部右端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单元包含泵体、抽水管、第一排水管和送水管,所述泵体设置在箱体的内侧底部右端,所述泵体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泵体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箱体后侧设置的通孔与送水管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泵体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泵体的设置,可使抽水管将箱体内部右端的水抽入至泵体内,经过泵体对水增压,通过第一排水管输送至送水管内,再由送水管将冷却水输送至连接管内,从而可对冷却水进行循环使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冷单元包含冷却槽、散热扇、冷却管和固定块,所述冷却槽设置在箱体的底部中心,所述冷却槽的内侧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冷却槽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S”形结构,所述冷却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箱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冷却槽内侧底部设置的固定块
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冷却管呈“S”形结构,使冷却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当冷却槽内部的散热扇对冷却管散热吹风,可加快冷却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对冷却管内部流动的冷却水进行降温。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前侧右端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箱体的内侧底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可对箱体内部右端的冷却水水温进行实时检测。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板、支撑杆和过料辊,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板分别前后对称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端中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的凸块之前分别转动安装有过滤辊。过滤辊可对外部漆包线进行支撑,可保证外部漆包线在高速走线时,使该装置不会影响到漆包线的延展性。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泵体运行,使抽水管将箱体内部右端的冷却水抽到泵体内,经泵体增压,将冷却水通过第一排水管送入至送水管内,由送水管将冷却水输送至顶棚顶部右端的连接管内,连接管将冷却水分别输送至固定管,再由分流管底部的喷头,对外部漆包线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冷却水进行循环使用的目的;
[0010]当箱体内部左端的冷却水通过冷却管流动至箱体的内部右端时,由于冷却管呈“S”形结构,使冷却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加快流经冷却管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同时冷却槽内的散热扇对加快冷却管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管的降温效果;
[0011]综上,该新型冷却装置,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冷却降温效果,可对外部漆包线进行快速降温,而且,还可对冷却水进行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过滤辊可对外部漆包线进行支撑,可保证外部漆包线在高速走线时,使该装置不会影响到漆包线的延展性,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一般都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将漆包线折弯送入冷却水池中,然后再折弯送出冷却水池,这种冷却的方式,会容易影响到漆包线的延展性,的问题,以及冷却水池再更换时,则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一些使用喷淋装置对漆包线进行喷淋降温的冷却方式,虽然可节约部分水资源,但是不能对喷淋后的冷却水进行循环利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箱体、2顶棚、3进水管、4连接管、5循环单元、51泵体、52抽水管、53第一排水管、54送水管、6风冷单元、61冷却槽、62散热扇、63冷却管、64固定块、7固定管、8分流管、9喷头、10导流漏斗、11排水口、12固定板、13支撑杆、14过料辊、15温度传感器、16第二排水管、1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冷却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箱体1、顶棚2、连接管4、导流漏斗10和第二排水管16,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棚2,顶棚7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管4,其中一个连接管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3,另外一个连接管4的右端与箱体1右端设置的循环单元5的排水端连通,循环单元5包含泵体51、抽水管52、第一排水管53和送水管54,泵体51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底部右端,泵体51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抽水管52,泵体51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水管53,第一排水管53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后侧设置的通孔与送水管54固定连接,送水管54的另一端与连接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泵体51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泵体51运行,使抽水管52将箱体1内部右端的冷却水抽到泵体51内,经泵体51增压,将冷却水通过第一排水管53送入至送水管54内,由送水管54将冷却水输送至顶棚2顶部右端的连接管4内,连接管4将冷却水分别输送至固定管7,再由分流管8底部的喷头9,对外部漆包线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冷却水进行循环使用的目的,连接管4的底部分别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固定管7,固定管7与顶棚2的顶部贯穿连接,固定管7的底部设置有分流管8,分流管8的底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喷头9,喷头9可采用喷雾喷头,可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顶棚(2)、连接管(4)、导流漏斗(10)和第二排水管(16),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棚(2),所述顶棚(2)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管(4),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进水管(3),另外一个所述连接管(4)的右端与箱体(1)右端设置的循环单元(5)的排水端连通,所述连接管(4)的底部分别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与顶棚(2)的顶部贯穿连接,所述固定管(7)的底部设置有分流管(8),所述分流管(8)的底部等距离阵列设置有喷头(9),所述箱体(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导流漏斗(10),所述导流漏斗(10)的左端设置有排水口(11),所述箱体(1)的底部中心设置有风冷单元(6),所述箱体(1)的底部右端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6),所述第二排水管(16)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阀(17),所述电磁阀(17)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单元(5)包含泵体(51)、抽水管(52)、第一排水管(53)和送水管(54),所述泵体(51)设置在箱体(1)的内侧底部右端,所述泵体(51)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抽水管(52),所述泵体(51)的排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水管(53),所述第一排水管(53)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后侧设置的通孔与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燕杨伟荣王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沫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