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78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台、下模具、上模具和挤压板,下模具固定连接在注塑台的顶部,注塑台的顶部且位于下模具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固定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下模具顶部的两端开设有下模槽,挤压板滑动连接在下模槽的内部,注塑台的底部与挤压板之间设置有位移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解决,由于在注塑结束后,成型后的注塑产品是与下模槽紧密贴合的,当工作人员拿取时的方向未与下模槽内壁平行,容易导致成型产品与下模槽产生摩擦,从而不方便进行拿取,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左右晃动成型产品进行拿取,而左右晃动容易对成型产品造成破坏,进一步不利于实际的应用。步不利于实际的应用。步不利于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其授权公告号为(CN214111212U),包括底板,底板的前端外壁表面设置有旋转轴,底板的顶端设置有转盘,转盘的顶端设置有下模,下模的两端设置有下模槽,底板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侧设置有母模板,母模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一端设置有公模板,公模板的底端设置有上模,公模板贯穿连接着注射管,公模板的一侧远离限位杆水平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壁设置有伸缩杆。
[0003]该专利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旋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而当转盘转动180
°
后,使用者可直接将注塑的产品取出,增加了双色注塑模具的产品成功率,减少了生产成本,但是在注塑结束后,成型后的注塑产品是与下模槽紧密贴合的,当工作人员拿取时的方向未与下模槽内壁平行,容易导致成型产品与下模槽产生摩擦,从而不方便进行拿取,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左右晃动成型产品进行拿取,而左右晃动容易对成型产品造成破坏,进一步不利于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台、下模具、上模具和挤压板,所述下模具固定连接在注塑台的顶部,所述注塑台的顶部且位于下模具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端开设有下模槽,所述挤压板滑动连接在下模槽的内部,所述注塑台的底部与挤压板之间设置有位移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柱外侧之间滑动连接有位移板,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位移板的底部,所述位移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随动板。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两个U型板,两个所述U型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注塑台的底部,所述注塑台的顶部且位于下模槽的下方开设有容槽,所述U型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挤压板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滑块的底部与U型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位移组件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丝杆的一端,所述注塑台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柱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随动板的底部贯穿通槽延伸至注塑台的底部,随动板的外侧设置有齿牙,所述齿轮外侧的齿牙与随动板外侧的齿牙相啮合。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位移板顶部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
述导向杆的底部均延伸至位移板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均与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位移板的顶部相接触。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活动杆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板的底部且与位移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杆的外侧且位于位移板的底部与移动板顶部的两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电动液压杆的两侧均固定滑动连接有注塑管,两个所述注塑管的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上模具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通过位移板会带动上模具逐渐下移,同时通过位移组件带动挤压板向下移动,在上模具下移一定位移时,位移组件与位移板相脱离,此时继续下移上模具,挤压板则不会继续下移,从而完成合模,在注塑完成后,通过位移板带动上模具上移,此时位移板通过位移组件带动挤压板向上移动,使其成型后的产品垂直向上移动,在上模具上移到最大位置后,此时挤压板带动成型后的产品上移到最大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拿取,避免工作人员需要与下模槽内壁平行进行拿取,增强装置的实用性,使其更加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的上模具处于最高位置时挤压板位置状态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的合模时挤压板位置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例说明:1、注塑台;2、下模具;3、位移板;4、固定柱;5、安装板;6、电动液压杆;7、注塑管;8、导向杆;9、移动板;10、上模具;11、弹簧;12、下模槽;13、挤压板;14、容槽;15、U型板;16、丝杆;17、滑块;18、连接杆;19、随动板;20、齿轮;2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注塑台1、下模具2、上模具10和挤压板13,下模具2固定连接在注塑台1的顶部,注塑台1的顶部且位于下模具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两个固定柱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下模具2顶部的两端开设有下模槽12,挤压板13滑动连接在下模槽12的内部,注塑台1的底部与挤压板13之间设置有位移组件,两个固定柱4外侧之间滑动连接有位移板3,下模具2设置在位移板3的底部,位移板3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随动板19。
[0021]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汽车内饰注塑时,工作人员先将第一种颜色注塑的产品放置下模具2顶部其中一个下模槽12内部,将需要进行的第二种颜色注塑的产品放置于另一个下模槽12内部,然后进行合模,此时,位移板3会带动上模具10逐渐下移,同时通过位移组
件带动挤压板13向下移动,在上模具10下移一定位移时,位移组件与位移板3相脱离,此时继续下移上模具10,挤压板13则不会继续下移,从而完成合模,在注塑完成后,通过位移板3带动上模具10上移,此时位移板3通过位移组件带动挤压板13向上移动,使其成型后的产品垂直向上移动,在上模具10上移到最大位置后,此时挤压板13带动成型后的产品上移到最大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拿取,避免工作人员需要与下模槽12内壁平行进行拿取,增强装置的实用性,使其更加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0022]实施例2
[0023]如图1

图4所示,位移组件包括两个U型板15,两个U型板15分别固定连接在注塑台1的底部,注塑台1的顶部且位于下模槽12的下方开设有容槽14,U型板1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6,丝杆1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的顶部与挤压板13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8,滑块17的底部与U型板15的顶部滑动连接,通过转动丝杆16,由于此时滑块17的底部与U型板15的顶部滑动连接,从而限制滑块17转动,进而带动滑块17移动,同时通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台(1)、下模具(2)、上模具(10)和挤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2)固定连接在注塑台(1)的顶部,所述注塑台(1)的顶部且位于下模具(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两个所述固定柱(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下模具(2)顶部的两端开设有下模槽(12),所述挤压板(13)滑动连接在下模槽(12)的内部,所述注塑台(1)的底部与挤压板(13)之间设置有位移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柱(4)外侧之间滑动连接有位移板(3),所述下模具(2)设置在位移板(3)的底部,所述位移板(3)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随动板(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两个U型板(15),两个所述U型板(15)分别固定连接在注塑台(1)的底部,所述注塑台(1)的顶部且位于下模槽(12)的下方开设有容槽(14),所述U型板(1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6),所述丝杆(16)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顶部与挤压板(13)的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滑块(17)的底部与U型板(15)的顶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组件还包括齿轮(20),所述齿轮(20)固定连接在丝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青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嘉和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