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59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1
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腔室,主体腔室通过活动连接链接盖体;在盖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加料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气孔连接进气管,进气管为氩气进气管;加料孔连接加料管;出气孔连接出气管,出气管通向吸收液罐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构造简单、安全,占地面积小;2、经过预处理后的含氰物料不会在挥发氰化氢气体,处置时安全可控;3、本装置可处置其他需要预处理物料,如酰氯类物料,水反应性物料等;4、预处理后的物料固化处置,降低处置成本。降低处置成本。降低处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危险废物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含氰废物无有效方法遏制其氰化物的挥发,在处置时只能通过焚烧边门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人员不可避免的要和含氰废物进行接触,当含氰废物遇到酸性物料时易挥发出剧毒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中毒。为了避免处置过程中含氰废物挥发出氰化氢气体,因此需要在处置前将去除危险废物中的氰化物,降低处置风险。本装置能够在预处理过程中完全去除掉危险废物中的氰化物成分,且不会造成逸散,经过本装置预处理后的物料可固化处置,不需在进行焚烧处置,提高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完全吸收含氰废物遇酸后挥发出氰化氢气体,提供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的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0005]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腔室,主体腔室通过活动连接链接盖体;在盖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加料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气孔连接进气管,进气管为氩气进气管;加料孔连接加料管;出气孔连接出气管,出气管通向吸收液罐体。
[0006]主体腔室为长宽高为1m*1m*1m的开口箱子,箱子厚1cm,材质为耐热耐压的PE材质;盖体为长宽各1m*1m的盖体;箱体四周各有一个卡扣,通过卡扣连接盖体。
[0007]主体腔室设置滑动轮。
[0008]进气管为直径2cm的管路,管路通过盖体上的进气孔进入主体腔室,且位于主体腔室内的进气管末端,离主体腔室底部的物料高度为5cm。r/>[0009]加料管为一根直径10cmPE材质的管路,加料管上端连接有一漏斗,漏斗设计有一密封盖,加料管的下端位于主体腔室内部,离主体腔室的底部高10cm。
[0010]出气管的首端设置在盖体下方1cm处,末端插入吸收液罐体内的吸收液中;吸收液罐体为IBC吨罐,且吸收液罐体上设置有取样口;吸收液罐体内的吸收液选用5%NaOH溶液。
[0011]盖体上设有气压阀。
[0012]盖体上还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动泵,搅拌叶和连接杆;搅拌叶位于主体腔室内。
[0013]含氰废物遇酸释放出氰化氢气体,通过本装置将氰化氢气体转化为氰化钠溶液;含氰废物在释放出氰化物后可通过固化处置,氰化钠溶液通过双氧水氧化破氰转化为无毒的碳酸氢钠液体和氨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装置构造简单、安全,占地面积小;
[0016]2、经过预处理后的含氰物料不会在挥发氰化氢气体,处置时安全可控;
[0017]3、本装置可处置其他需要预处理物料,如酰氯类物料,水反应性物料等;
[0018]4、预处理后的物料固化处置,降低处置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腔室1,主体腔室1上设置盖体2,盖体2与主体腔室1活动连接。在盖体2上分别设置进气孔、加料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气孔连接进气管3,进气管3为氩气进气管;加料孔连接加料管4;出气孔连接出气管5,出气管5通向吸收液罐体6。
[0023]进一步地,主体腔室1为长宽高为1m*1m*1m的开口箱子,箱子厚1cm,材质为耐热耐压的PE材质。同样地,盖体2为长宽各1m*1m的盖体,为了实现主体腔室1与盖体2之间的密封连接或分离,箱体四周各有一个卡扣,通过卡扣连接盖体2。
[0024]进一步地,主体腔室1内部两个相对应的侧方设置滑轨,滑轨上滑动设置滑动轮7,方便来回移动箱体1
[0025]进一步地,进气管3为直径2cm的管路,管路通过盖体2上的进气孔进入主体腔室1,且位于主体腔室1内的进气管3末端,离主体腔室底部的物料高度为5cm。
[0026]进一步地,加料管4为一根直径10cmPE材质的管路,加料管4上端连接有一漏斗,漏斗设计有一密封盖,加料管4的下端位于主体腔室1内部,离主体腔室1的底部高10cm。
[0027]进一步地,出气管5的首端设置在盖体2下方1cm处,末端插入吸收液罐体6内的吸收液中。吸收液罐体6为IBC吨罐,且吸收液罐体6下端设置有取样口监测pH,确保吨罐内始终处于碱性环境。且吸收液罐体6内的吸收液选用5%NaOH溶液,可根据物料中氰化物含量降低和调高浓度。
[0028]进一步地,盖体2上设有气压阀。
[0029]进一步地,盖体2上还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动泵8,搅拌叶9和连接杆10。连接杆10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螺纹可连接为一个整体。搅拌装置固定在盖体中心位置,搅拌叶9位于主体腔室1内。
[0030]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
[0031]1:按照图1所示连接装置;
[0032]2:在箱子中添加适量的含氰物料;
[0033]3:将箱子盖子密封,卡扣盖严;
[0034]4:启动进气装置,通入氩气后,观察气压阀判断是否漏气;
[0035]5:从进料装置添加1%硝酸(禁止添加浓硫酸和盐酸);
[0036]6:打开拌料装置,控制转速不要过快;
[0037]7:通过取样口检测液碱的pH变化,当pH不在变化且大于8时,反应停止;
[0038]8:继续通入氩气1

2分钟后,关闭进气装置后,断开所有设备连接。
[0039]9:将主体装置移动至处理点后,打开主体装置,其中反应后的物料可通过危险废物处置的固化工艺处理后符合填埋标准后填埋处置,吸收液可通过氧化破氰后,物化系统进行处置。
[0040]本装置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0041]CN

+HNO3=HCN+NO3‑
[0042]HCN+NaOH=NaCN+H2O
[0043]NaCN+H2O2+H2O=NaHCO3+NH3↑
[0044]处置氰化物时,进气气体不能选用氮气和二氧化碳。
[0045]选择反应物料时,可以选用稀硝酸,也可选用稀硫酸。
[004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腔室(1),主体腔室(1)通过活动连接链接盖体(2);在盖体(2)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加料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气孔连接进气管(3),进气管(3)为氩气进气管;加料孔连接加料管(4);出气孔连接出气管(5),出气管(5)通向吸收液罐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腔室(1)为长宽高为1m*1m*1m的开口箱子,箱子厚1cm,材质为耐热耐压的PE材质;盖体(2)为长宽各1m*1m的盖体;箱体四周各有一个卡扣,通过卡扣连接盖体(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腔室(1)设置滑动轮(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料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为直径2cm的管路,管路通过盖体(2)上的进气孔进入主体腔室(1),且位于主体腔室(1)内的进气管(3)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辉高利超张恩贾音至桑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环信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