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2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废乳化液加酸破乳,静置沉降,密度分选,水相输送至酯化除胶池,加热析出胶质,除胶后的乳化液输送至一号气浮池,调节pH,刮除油泥,然后消泡,酸性条件下蒸发处理,蒸发产出的蒸馏水经二号气浮池调节pH后进入生化系统,产生达标产水;蒸发形成的浓缩液进入浓液密度分选池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油泥进入焚烧系统无害化处置,分离后的液体返回预处理密度分选池;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及浓液密度分选池在泥渣出口、液体出口的密度计与电磁阀实现密度联锁,可以提高操作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操作成本,增加产量;整个工艺的生产流程稳定,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生产提供保障。生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
,具体涉及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废乳化液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机械车加工等行业,具有油类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含量高等特点,COD含量通常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部分废乳化液中含有特定溶解性的有机物质,酸性条件下受热易发生酯化反应结胶块,以上废乳化液在处置单位罐区储存时一般为混合态,成分复杂,油水混合程度高、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较大。
[0003]目前废乳化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化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物化处理法是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将废乳化液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乳化液得到净化的方法。生化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乳化液中的污染物质作为自身的营养和能源,同时使废乳化液得到净化的方法。但仅采用物化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来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不仅处理难度大、效率低和成本高,而且还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采用生物化学结合处理法,对于COD含量低于50000mg/L的废乳化液效果显著,对于COD含量高达几十万的高COD废乳化液处置效果不明显,并且易对生物处置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采用蒸发手段处置废乳化液的时候,酸蒸可以有效降低蒸发过程中起泡情况的发生,但含胶废乳化液在酸性条件下受热后会析出大块胶体,堵死蒸发系统,故而对于成分复杂的含胶混合废乳化液不宜采用此种工艺进行处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大大降低出水中的COD含量,使其满足生物化学处置系统的进水标准,维持系统稳定性,达到大批量稳定处置高COD含胶废乳化液的工艺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废乳化液输送至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加酸破乳,静置沉降分离,产生浮渣和破乳后乳化液;(2)破乳后乳化液输送至酯化除胶池,经加热产生酯化反应析出胶质,胶质经刮刀刮除;(3)除胶后的乳化液输送至一号气浮池,调节pH至3

4,进行首次刮油处理,刮除油泥;(4)刮除油泥后的乳化液输送至进料池,加入消泡剂,然后输送至MVR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蒸发产出的蒸馏水输送至二号气浮池,调节pH后进入生化系统,产生达标产水;蒸发形成的浓缩液输送至浓液密度分选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油泥进入焚烧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置,分离后的液体返回预处理密度分选池;
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及浓液密度分选池均设置有泥渣出口和液体出口,泥渣出口、液体出口均设置密度计和电磁阀,泥渣出口、液体出口的密度计与电磁阀实现密度联锁,泥渣出口联锁密度为0.7

1.0kg/m
³
,液体出口联锁密度为1.0

1.3kg/m
³

[0006]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40

50℃。
[0007]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底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
°
,泥渣出口设置在池底面最低点。
[0008]浓液密度分选池底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5
°
,泥渣出口设置在池底面最低点。
[000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处理密度分选池酸化破乳的预处理方式,对粗破乳后的乳化液通过密度分选进行分离,有效去除乳化液中杂质,再经预加热酯化除胶,有效去除含胶类废乳化液中胶质,避免加热出胶堵塞MVR蒸发系统,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蒸发处理,大大降低出水中的COD含量,使其满足生化处置系统的进水标准,产生的废水进入生化系统进一步处理降解COD,出水pH在6

9、COD小于350mg/L、氨氮小于25mg/L、总磷小于4mg/L、总氮小于50mg/L、悬浮物小于260mg/L,维持系统稳定性,达到大批量稳定处置高COD含胶废乳化液的工艺目的,所产生油泥、胶质和浮渣经焚烧系统进行处置,有效实现高COD及含胶难处置废乳化液的分质分离及无害化处置。密度联锁可以提高操作精度,降低人工操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工艺指标控制精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生产产量;整个工艺的生产流程稳定,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1]图2是预处理密度分选池/浓液密度分选池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废乳化液输送至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加酸破乳,静置沉降分离,产生浮渣和破乳后乳化液;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底部设置有泥渣出口1和液体出口2,泥渣出口1、液体出口2均设置密度计5和电磁阀,泥渣出口1、液体出口2的密度计与电磁阀实现密度联锁,泥渣出口联锁密度为0.7

1.0kg/m
³
,液体出口联锁密度为1.0

1.3kg/m
³
;密度计监测乳化液或浮渣的密度,然后通过控制器给相应的电磁阀信号,密度计监测到乳化液密度在1.0

1.3kg/m
³
,则液体出口电磁阀打开,将破乳后的乳化液输送至下一步刮胶池;密度计监测到乳化液密度小于1.0 kg/m
³
时,液体出口电磁阀关闭,泥渣出口电磁阀打开,开始排放浮渣。
[0013](2)破乳后乳化液输送至酯化除胶池,由于酸化破乳,输送至刮胶池的破乳后乳化液成酸性,经加热40

50℃,发生酯化反应析出胶质,胶质经刮刀刮除。
[0014](3)除胶后的乳化液输送至一号气浮池,调节pH至3

4,进行首次刮油处理,刮除油泥。气浮池是在水中注入大量气泡,使水中颗粒状悬浮物上浮至气浮池的表面,从而形成了很容易去除的污泥浮层。
[0015](4)刮除油泥后的乳化液输送至进料池,加入消泡剂,然后输送至MVR蒸发器,酸性条件下进行蒸发处理,会大大减少蒸发系统起泡率,通过MVR蒸发处理将大部分非挥发性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出来,可以降低进入后续工序的废乳化液中的COD含量以及毒性和盐
分,蒸发产出的蒸馏水COD含量<2000mg/L,蒸馏水输送至二号气浮池,调节pH值至6

9,然后输送进入生化系统,产生达标产水,达标产水COD小于350mg/L、氨氮小于25mg/L、总磷小于4mg/L、总氮小于50mg/L、悬浮物小于260mg/L;蒸发形成的浓缩液,根据原料性质不同,浓缩液的浓缩率最高可达90%,相比较普通的蒸发浓缩浓缩率80%,本专利技术的浓缩液的浓缩率可以提高10%左右,浓缩液输送至浓液密度分选池,进行冷却、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油泥进入焚烧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置,分离后的液体返回预处理密度分选池,重复进行破乳、除胶、气浮、酸性蒸发和生化处理工艺。
[0016]浓液密度分选池设置有泥渣出口1和液体出口2,泥渣出口、液体出口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COD含胶废乳化液无害化处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废乳化液输送至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加酸破乳,静置沉降分离,产生浮渣和破乳后乳化液;(2)破乳后乳化液输送至酯化除胶池,经加热产生酯化反应析出胶质,胶质经刮刀刮除;(3)除胶后的乳化液输送至一号气浮池,调节pH至3

4,进行首次刮油处理,刮除油泥;(4)刮除油泥后的乳化液输送至进料池,加入消泡剂,然后输送至MVR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蒸发产出的蒸馏水输送至二号气浮池,调节pH后进入生化系统,产生达标产水;蒸发形成的浓缩液输送至浓液密度分选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油泥进入焚烧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置,分离后的液体返回预处理密度分选池;预处理密度分选池及浓液密度分选池均设置有泥渣出口和液体出口,泥渣出口、液体出口均设置密度计和电磁阀,泥渣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少林赵玉皓肖争争高利超贾音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环信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