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05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沾染氰化物的铁质储罐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粒料置于热解焚烧炉中3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危废无害化处置
,具体涉及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氰化物有毒,因此盛装氰化物的容器因表面沾染氰化物被归为有毒危废,通常需经过高温焚烧、碱洗、氧化破氰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置,然后借助回转窑或水泥窑协同850℃以上高温无害化处置,容器表面附着的氰化物在高温后最终分解成无毒的氮气排出,容器则伴着有毒有害的焚烧炉渣进行固化稳定化后填埋处置,这样就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且回转窑或水泥窑的温度较高,能耗高,无害化处置的成本高。采用氧化破氰的方法则需添加化学药剂且产生次生危废,对环境引入新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可以提高氰化物储罐的资源化利用率,又降低能耗和生产运行成本的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沾染氰化物的铁质储罐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粒料置于热解焚烧炉中340

380℃煅烧2

3h。
[0005]所述热解焚烧炉为马弗炉、管式炉或高频电炉。
[0006]沾染氰化物的铁质储罐破碎后的粒径满足热解焚烧炉的进料口尺寸。
[000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340

380℃热解焚烧炉煅烧2

3h,采用较低的温度即可以有效的去除贮存氰化物的铁质储罐沾染的氰化物,使其沾染的氰化物含量降至GB/T4223

2017《废钢铁国家标准》中废钢铁氰化物浓度要求以下,提高氰化物储罐的资源化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生产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铁罐沾染氰化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热解熔炉炉口尺寸将沾染氰化物的铁质储罐进行破碎或切割,然后置于热解焚烧炉中340

380℃煅烧2

3h。所述熔炉为马弗炉、管式炉或高频电炉,还可以是其他满足上述煅烧温度的熔炉。
[0010]沾染氰化物的铁质储罐进行破碎或切割的尺寸与热解熔炉炉口尺寸相适应即可,当然,尺寸越小,热解焚烧时接触面积越大,氰化物完全分解的速率越快,但是,还要综合考虑粉碎成本,因此,并不是粉碎颗粒越小越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即可。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沾染氰化物的储罐为铁质储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替换成其他
耐温、耐酸碱腐蚀的储罐,如304不锈钢储罐。所述储罐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2]验证试验S1,收集危险废物氰化物铁罐,将表面附着有氰化物的铁罐,切割成15

20cm大小均匀、质量相等的铁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氰化物快速检测实验;S2,将对照组铁片根据GB5085.3

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测出氰化物浓度m0;S3,将实验组铁片置于马弗炉中,分别设置温度100℃、200℃、300℃、400℃、500℃、600℃,灼烧2小时后取出铁片自然冷却至室温,依据GB5085.3

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进行检测,得出氰化物浓度为m1、m2、m3、m4、m5、m6;S4,依据不同温度灼烧后的铁片表面氰化物浸出浓度进一步缩小灼烧温度,将马弗炉温度分别设置为220℃、240℃、260℃、280℃、300℃、320℃、340℃、360℃、380℃,灼烧2小时后取出铁片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依据GB5085.3

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进行检测,得出氰化物浓度,不同温度灼烧后的氰化物浓度见图1。
[0013]为了检测热解焚烧过程中是否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氰化氢,特在马弗炉上方出风口约10cm处安装氰化氢气体检测仪,氰化氢气体检测仪设置低报值为1ppm,在马弗炉整个焚烧过程中,氰化氢气体检测仪未检测到氰化氢气体,证明整个焚烧过程并未产生有毒气体氰化氢。
[0014]由图1可知,盛装氰化物的铁罐表面氰化物在220℃灼烧2小时后,容器氰化物含量明显下降,320℃灼烧后含量降至10mg/L以下,340℃灼烧2小时后含量降至2.1mg/L,低于GB/T4223

2017《废钢铁国家标准》关于容器沾染氰化物含量的要求,废钢铁中不应混有其浸出液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GB5085.3中鉴别标准值的有害废物的限值要求。GB5085.3

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国家标准中,氰化物(以CN

计)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限值为5mg/L。故沾染氰化物铁罐在340℃下灼烧 2小时后,氰化物分解,含量降至废钢铁回收利用标准限值内,不再具有氰化物的危险特性,可对废铁进行团粒,然后作为钢铁生产加工原材料使用。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马弗炉340℃以上高温灼烧可以有效除去废铁表面氰化物,消除危险特性,得到可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废铁,有效了避免铁资源的浪费,该处置方法有效明确了去除废铁表面沾染的氰化物温度,且安全系数高,稳定可靠,能耗低,运营成本低。
[001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沾染氰化物铁质储罐的资源化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沾染氰化物的铁质储罐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粒料置于热解焚烧炉中340

380℃煅烧2

3h。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利超曹琳琳李根芹谢廷斌唐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环信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