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892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生物降解聚酯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芳香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催化剂和抗氧剂混合,进行酯化反应;(2)加入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进行缩聚反应;所述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为经环氧基团改性的羟苯基均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其加入量为可生物降解聚酯切片质量的0.1~2%;(3)排出产物,经冷却、切粒、干燥后,得到可生物降解聚酯切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上接枝环氧基团,改善其在可降解共聚酯中的相容性,能够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且不会在热加工过程中流失或降解,保证可降解聚酯在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同时也能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的同时也能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的同时也能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生物降解聚酯制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需求也随之提高,可降解聚合物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的石油化工塑料,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羟基烷酸(PHA)、聚己内酯(PCL)、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等,同时具备优异的降解性能、环保性以及较强的力学性能,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农用地膜、塑料制品、装饰材料、发泡材料等领域。但是,可降解材料普遍抗紫外线能力差、耐老化能力弱,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的辐射后,其会出现变黄,变脆等性能劣化现象,进而导致产品失效,因而紫外线阻隔及聚合物耐候改性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公开号为CN10407295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控降解的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芳香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催化剂和抗氧剂混合,进行酯化反应;(2)加入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进行缩聚反应;所述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为经环氧基团改性的羟苯基均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其加入量为可生物降解聚酯切片质量的0.1~2 %;(3)排出产物,经冷却、切粒、干燥后,得到可生物降解聚酯切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摩尔比为1:60~80的2,4,6

三(2,4

二羟基苯基)

1,3,5

三嗪和环氧氯丙烷加入二甲亚砜中混合,在60~70℃下加热1~2h;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在80~90℃下反应1~2h;再经过后处理,得到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加入量为2,4,6

三(2,4

二羟基苯基)

1,3,5

三嗪摩尔量的3~4倍;所述后处理为:先用水抽提清洗,再进行旋蒸,接着在乙醚中溶解沉淀后干燥,得到改性有机紫外吸收剂。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紫外线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酯化反应为:在氮气气氛下,在200~220℃下常压酯化20~50 min,并在220~250℃、0.2~0.4 MPa下加压酯化120~180 min,并且待出水量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振浩李家旭张小广许如梦张德正王松林王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