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化碳材料和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63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氟化碳材料及制备和应用,将碳颗粒和碳化硼混合均匀后,放入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后开始加热;待加热到200~600℃(优选300~50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化反应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化碳材料和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氟化碳一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氟化碳材料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一次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较高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即使在锂离子电池二次电池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仍有广阔应用前景,特别是更高能量密度的锂/氟化碳电池更是备受关注。
[0003]锂/氟化碳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搁置稳定性好等优点,但离子传输不畅,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不好,而且放热严重,电压平台低等缺点,亟需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氟化碳材料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化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简单,所制得的氟化碳具有高电压特性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化碳材料。
[0006]氟化碳材料中硼元素质量比例为0.5%~15%,较优的是硼占质量比例为1%~5%;氟元素质量含量为20%~70%,较优的是氟占质量比例为40%~60%;其余为碳。
[0007]将碳颗粒和碳化硼混合均匀后,放入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后开始加热;待加热到200~600℃(优选300~50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化反应4

36小时(优选6

24小时),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
[0008]所述的碳化硼的粒径为0.01微米

5微米,较优的是0.02微米

2微米;
[0009]所述的碳颗粒的粒径为1微米

500微米,较优的是5微米

30微米。
[0010]所述的氟化碳材料可由碳材料进行氟化反应制备。
[0011]所述的碳材料由碳化硼和碳颗粒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混合而成。
[0012]所述的氟气或氟气/惰性气体气氛混合气中氟气占总体积比2%

99%,其中较优的是5%~50%;所述的惰性气体气氛包括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
[0013]所述的惰性气体气氛包括氮气、氩气、氦气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
[0014]所述的气相氟化物为三氟化氮、三氟化硼、二氟化氙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
[0015]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制备的氟化碳材料,制备简单,成本低。引入的硼元素,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形成放电产物氟化锂结晶成核的晶种,减少在碳表面氟化锂形成大的包覆,可以大幅降低氟化碳电池的极化,提高比功率。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氟化碳组装的锂/氟化碳电池具有更高比功率和比能量,应用前景广阔。
[0016]附表说明
[0017]附表1为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极材料的克容量,
[0018]将制备的氟化碳材料、导电炭黑、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为8:1:1充分混合于N

甲基吡咯烷酮后,涂敷于铝箔上烘干,氟化碳材料作为正极使用,面密度为10mg/cm2。负极材
料为金属锂,电解液为1mol/L LiPF6的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V:V=1:1),隔膜为25微米的聚乙烯隔膜,将上述材料按照正极、隔膜、负极组装,并注有充足电解液后,构成CR2016扣式电池。电池室温下静置12小时后以1.2A/g(氟化碳)进行恒电流放电测试,放电到1.5V的电压截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将100g碳颗粒(5微米)和2g碳化硼(粒径0.05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35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气/氮气混合器,氟气体积含量为20%),反应10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49.5%;硼质量含量占产物0.78%,其余碳。
[0021]和对比例1相比,本实施例制备的氟化碳材料作为电池正极材料时,放电电压更高,说明材料极化更小,有利于提升电池的比功率,实现更低的电池温升。这是因为材料中含有硼元素,形成放电产物氟化锂的结晶成核的晶种,减少在碳表面氟化锂形成大的包覆,进而提高放电倍率。
[0022]实施例2
[0023]将100g碳颗粒(5微米)和2g碳化硼(粒径0.08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400℃后,通入氟化试剂(三氟化氮),反应15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50.98%;硼质量含量占产物0.79%,其余碳。
[0024]实施例3
[0025]将100g碳颗粒(5微米)和8g碳化硼(粒径0.05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30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气),反应15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48.08%;硼质量含量占产物3.01%,其余碳。
[0026]实施例4
[0027]将100g碳颗粒(5微米)和1g碳化硼(粒径0.05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300℃后,通入氟化试剂(三氟化氮),反应18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48.47%;硼质量含量占产物0.4%,其余碳。
[0028]实施例5
[0029]将100g碳颗粒(5微米)和2g碳化硼(粒径4.8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40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氮混合气,氟气占气体总体积的15%),反应20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46.88%;硼质量含量占产物0.82%,其余碳。
[0030]实施例6
[0031]将100g碳颗粒(5微米)和12g碳化硼(粒径0.05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30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氮混合气,氟气占气体总体积的15%),反应20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
产物44.55%;硼质量含量占产物4.65%,其余碳。
[0032]实施例7
[0033]将100g碳颗粒(25微米)和2g碳化硼(粒径0.05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350℃后,通入氟化试剂(三氟化氮),反应14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46.60%;硼质量含量占产物0.82%,其余碳。
[0034]实施例8
[0035]将100g碳颗粒(70微米)和2g碳化硼(粒径0.05微米)混合均匀,放置于氟化装备(固定床反应器)内,通入高纯氮气,升温至400℃后,通入氟化试剂(三氟化氮),反应12小时后,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其中氟质量含量占产物44.86%;硼质量含量占产物0.85%,其余碳。
[0036]对比例1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化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氟化碳材料中硼元素质量比例为0.5%~15%,较优的是硼占质量比例为1%~5%;氟元素质量含量为20%~70%,较优的是氟占质量比例为40%~60%;其余为碳。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氟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碳颗粒和碳化硼混合均匀后,放入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后开始加热;待加热到200~600℃(优选300~500℃)后,通入氟化试剂;氟化反应4

36小时(优选6

24小时),停止反应,即得到含硼的氟化碳材料。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化硼的粒径为0.01微米

5微米,较优的是0.02微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超李先锋刘翠连杜新雨马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