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62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以及车辆,稳定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活动套筒、驱动件和监测系统;驱动件能够驱动活动套筒相对于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和/或旋转;监测系统用于检测车辆运行状况,并检测活动套筒沿自身轴线方向的移动距离。其中,用户能够手动控制稳定杆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稳定杆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杆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杆体转动,以增加车辆的通过性;稳定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监测系统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通过驱动件控制活动套筒运动,以抑制第一杆体相对于第二杆体的转动,从而解决车身侧倾的技术问题并能降低车体震颤和左右摇摆的状态。题并能降低车体震颤和左右摇摆的状态。题并能降低车体震颤和左右摇摆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稳定杆
,特别是一种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稳定杆又称防倾杆,属于汽车悬挂中的辅助弹性元件,主要起到防止汽车在转弯时车身发生过大的侧倾而导致侧翻和改善行驶平顺性的作用。
[0003]目前市面上的被动稳定杆因其刚度值固定不变,在行驶期间无法根据不同的车况以及驾驶条件进行适应性调整,导致在操控性和舒适度方面的体验较差。
[0004]现有技术中的动态驱动主动稳定杆技术可以简单说明为在转弯时,车身侧倾,通过控制稳定杆上电机扭矩作用,将内侧翘起来的车身压回到地面上,防止侧倾。市面上已拥有的主动稳定杆技术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零件数目多,且占用很大空间,只能应用于大型乘用车,其不能应用于轮距较小的车型,例如ATV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可以解决车身侧倾的技术问题并能降低车体震颤和左右摇摆的状态。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包括:
[0007]第一杆体;
[0008]第二杆体;
[0009]活动套筒,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和/或旋转;
[0010]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套筒的运动;
[0011]监测系统,用于检测车辆运行状况,并检测所述活动套筒沿自身轴线方向的移动距离;
[0012]所述稳定杆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用户能够手动控制所述稳定杆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13]所述稳定杆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所述稳定杆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监测系统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通过所述驱动件控制所述活动套筒运动,以抑制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的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扭转轴体,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扭转轴体;
[0015]所述活动套筒贯穿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扭转轴体以及所述第二扭转轴体均至少部分延伸进所述第一通槽内;
[0016]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为螺旋状结构,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与所述第一扭转轴体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引导槽内,并与所述引导槽的侧壁抵接;
[0017]所述第二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键配合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槽对称贯穿于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引导柱依次延伸过两个所述引导槽。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背离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端面凹设有阶梯槽,所述第二扭转轴体的背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端面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间隙配合于所述阶梯槽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套筒,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所述传动套筒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套筒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有第二通槽,所述活动套筒延伸进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传动外螺纹,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圆周面上设有传动内螺纹,所述传动外螺纹与所述传动内螺纹相啮合;
[0021]所述稳定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套筒驱动所述活动套筒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和/或旋转。
[002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外螺纹与所述传动内螺纹均为梯形螺纹结构,所述梯形螺纹结构的牙型角为10
°

[0023]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启步齿轮以及惰轮,所述启步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套筒的外圆周面上环设有传动齿圈,所述惰轮分别与所述启步齿轮以及所述传动齿圈啮合。
[0024]进一步地,还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扭转轴体、所述第二扭转轴体、所述传动套筒以及所述惰轮均通过轴承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容纳腔内。
[0025]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系统包括行车电脑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车电脑用于检测车辆的运行状况,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活动套筒于轴线方向上的位移距离。
[0026]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杆还包括第三工作状态,所述行车电脑能够根据检测到的车辆的运行状况控制所述稳定杆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27]所述稳定杆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同步转动。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内圆周面之间、所述第二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内圆周面之间分别形成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面之间、所述第二扭转轴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面之间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定。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0030]车架;
[0031]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
[0032]车座,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0033]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车轮通过所述前悬架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后车轮通过所述后悬架连接至所述车架;
[0034]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
[0035]稳定杆,所述稳定杆安装于所述前悬架和/或所述后悬架,所述稳定杆为前述的稳定杆。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车身侧倾的技术问题并能降低车体震颤和左右摇摆的状态,且结构相对简单,零件数目少,可靠性好,成品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适用
于各种车型。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示意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在装配状态下的轴测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其一方向上的爆炸视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另一方向上的爆炸视图;
[004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局部爆炸视图;
[004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剖视图;
[004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另一方向上的剖视图;
[0045]图9是图8中I部分的放大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0

第一杆体;
[0048]20

第二杆体;
[0049]30

第一扭转轴体,31

引导槽,32

阶梯槽;
[0050]40

第二扭转轴体,41

凸块;
[0051]50

活动套筒,51

第一通槽,52

引导柱,53

传动外螺纹;
[0052]6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活动套筒,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或所述第二杆体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和/或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套筒的运动;监测系统,用于检测车辆运行状况,并检测所述活动套筒沿自身轴线方向的移动距离;所述稳定杆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用户能够手动控制所述稳定杆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稳定杆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所述稳定杆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监测系统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通过所述驱动件控制所述活动套筒运动,以抑制所述第一杆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扭转轴体,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有第二扭转轴体;所述活动套筒贯穿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扭转轴体以及所述第二扭转轴体均至少部分延伸进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为螺旋状结构,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与所述第一扭转轴体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引导槽内,并与所述引导槽的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圆周面之间形成键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槽对称贯穿于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引导柱依次延伸过两个所述引导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转轴体的背离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端面凹设有阶梯槽,所述第二扭转轴体的背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端面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间隙配合于所述阶梯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主动式动态调节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套筒,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所述传动套筒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套筒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有第二通槽,所述活动套筒延伸进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传动外螺纹,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圆周面上设有传动内螺纹,所述传动外螺纹与所述传动内螺纹相啮合;所述稳定杆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套筒驱动所述活动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常华吕浚潮江华解成能曹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