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翻转双向双铧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 阅读:5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耕地农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由悬挂装置、转动犁架、换向机构、犁体总成及限深轮构成的向犁。为有效地解决单向犁翻土留墒沟、合墒有垄埂及双向单铧犁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左、右两个搭接的摆式犁架斜梁,并在每段斜梁上由U形卡固定了两对犁铧。该犁不但工作效率高,制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有效地避免了重耕现象,与小型拖拉机配套可满足各种地农艺耕作要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翻转双向双铧犁本技术涉及一种耕地农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由悬挂装置、转动犁架、换向机构、犁体总成及限深轮构成的双向犁。由于国内一直沿用的单向犁具有翻土留墒沟、合墒有垄埂的缺点,所以近年来人们又设计出了双向犁。一般的双向犁都是将一对犁铧相互对称地固定在一个能转动的犁架上,使用时,如果从所耕地的一头到另一头用左侧犁铧,刚耕到地的另一头后转动犁架,用右侧犁铧往回耕,有效地解决了“墒沟”、“垄埂”的问题。但是,由于该类犁虽有一对犁铧但每次只使用一个,即为“双向单铧犁”,所以工作效率极低,再增加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犁铧,却又使重耕问题突出来,难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极少数的双向双铧犁,都为垂向结构,即在斜梁上上下对称地设有两对犁铧,该犁靠液压制动,换向性能不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双向双铧犁,该犁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时无重耕现象,耕幅可以自由调整,且换向性能稳定。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该犁由悬挂装置、转动犁架、换向机构、犁体总成及限深轮组成,其中,犁架的左、右斜梁相互成一定夹角、并与犁的水平轴成一定角度地焊接成一个类似三角锥体的摆式,其特征是:犁架的左斜梁由左前斜梁、左后斜梁搭接而成,犁架的右斜梁由右前斜梁、右后斜梁搭接而成,在左前、左后斜梁及右前、右后斜梁上对称地由U型卡分别固定两对犁体总成。为了使工作效率更高,在增加犁体总成数量的同时不产生重耕现象,在左、右斜梁上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搭接点。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其摆式犁架的左、右斜梁采用搭接方式,使左后、右后犁体很容易近距离地固定,在增加犁铧数的同时,避免了重耕现象的出现,所以说,本技术公开的方案极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单向犁翻土留墒沟、合墒有垄埂以及现有双向犁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由于采用摆式犁架,所以机械换向、性能稳定,而且耕幅可以自由调整。由于该方案制造工艺简单,容易掌握和操作,成本低,所以容易推广普及。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由悬挂机构1、换向机构2、摆式犁架3、犁体总成4、限深轮5构成。其中,犁架3的左、右斜梁采用型钢上下搭接而成,在因搭接形成的左前、左后斜梁及右前、右后斜梁上呈左右对称地分别由U型卡固定着一个犁体总成-->(图中省略了右前、右后犁体总成)。使用时,将悬挂装置1与小四轮拖拉机连接,翻转换向机构2使一侧的犁体总成4垂直于地面,从所耕地的一头耕到另一头后再翻转换向机构2使另一侧的犁体总成垂直与地面往回耕,这样,该犁不但解决了单向犁的耕后留墒沟、合墒有垄埂的问题,也比现有单铧双向犁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耕幅可自由调整,换向性能可靠。当然,采用该构思也可以在左、右斜梁上设两个、两个以上的搭接点并在两个搭接点之间的斜梁上也固定有犁铧,这样可制成双向三铧犁或双向的多铧犁,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且不产生重耕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翻转双向双铧犁,由悬挂装置、转动犁架、换向机构、犁体总成及限深轮组成,其中,犁架的左、右斜梁相互成一定夹角、并与犁的水平轴成一定角度地焊接成一个类似三角锥体的摆式犁架,其特征是:犁架的左斜梁由左前斜梁、左后斜梁搭接而成,犁架的右斜梁由右前斜梁、右后斜梁搭接而成,在左前、左后斜梁及右前、右后斜梁上对称地固定有两对犁体总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翻转双向双铧犁,由悬挂装置、转动犁架、换向机构、犁体总成及限深轮组成,其中,犁架的左、右斜梁相互成一定夹角、并与犁的水平轴成一定角度地焊接成一个类似三角锥体的摆式犁架,其特征是:犁架的左斜梁由左前斜梁、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明王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克昭盟化工装备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