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双铧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向双铧犁由犁梁、犁柱、犁铧、牵引装置,其特点是设有扇形滑道,犁梁装于扇形滑道内,犁梁和副犁梁与扇形滑道的固定板铰接,犁柱与犁梁两端固定的犁柱套相配合,犁柱与换向支臂和犁轴套固定,换向支臂与犁梁和副犁梁铰接,换向杆上端的孔与犁柱套上固定的短轴相配合,中部的孔与固定于犁柱上的短轴相配合、下端固定的短轴与同犁轴固定的犁轴拨叉铰接,犁轴与犁铧固定。具有犁铧能够调节、操作简便,翻后无开闭垄提高效率等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双铧犁一种用于水田耕翻作业的双向双铧犁,属于农用机具。现有的单向双铧犁的犁铧不能调节,翻后形成开闭垄,地表不平整,耙地困难,作业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犁铧能够调节、操作简便的双向双铧犁。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向双铧犁包括犁梁(4),犁柱(5),犁壁(7),与犁壁(7)连接的犁铧(8),犁底(26)和由牵引板(2)、耕深调节板(11)、和与其连接的带挂板的前挂头(1)和后挂头(10)组成的四连杆牵引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由左、右支撑板(15、23),左、右支撑板(15、23)的前端与扇形板(3)固定,后端与上、下固定板(18、21)固定组成的扇形滑道,扇形滑道与水平调整板(9)铰接,水平调整板(9)与后挂头(10)连接,在扇形滑道的左、右支撑板(15、23)的上平面固定有锁定板(16),犁梁(4)装于扇形滑道内、且与扇形滑道的上、下固定板(18、21)铰接,在犁梁(4)上设置由手杆(20)和压簧(19)组成的定位手杆,犁梁(4)的前、后端固定有犁柱套(13),将犁柱(5)的上端装于犁柱套(13)内,犁柱(5)与换向支臂(14)固定,犁柱(5)的下端固定有犁轴套(27),换向支臂(14)与犁梁(4)和付犁梁(17)铰接,付犁梁(17)与扇形滑道的上固定板(18)铰接,在犁柱套(13)的侧壁板上固定有短轴(22),短轴(22)与换向杆(6)上端的孔相配合,在犁柱(5)上设有短轴(12),短轴(12)与换向杆(6)上的孔相配合,换向杆(6)下端固定有短轴(25),短轴(25)与犁轴拨叉(24)铰接,犁轴拨叉(24)与犁轴(28)固定,犁轴(28)与犁轴套(27)相配合,犁轴套(27)与犁底(26)固定,犁轴(28)与犁壁(7)、与犁壁(7)连接的犁铧(8)固定。本技术的双向双铧犁与现有的单向双铧犁相比,由于双向双铧犁具有由定位手杆与锁定板相配合的锁定机构;由铰接于扇形滑道的犁梁和付犁梁,与犁梁和付犁梁铰接的换向支臂组成的平形四边形连动机构。当作业到地头需要反向作业时,将定位手杆压下、使手杆与锁定板脱开,在平形四边形连动机构的作用下,使犁梁换向,与此同时,换向杆带动犁轴转动,使与犁轴固定在一起的犁铧换向。具有操作简便、可实现往返棱式作业,翻后无开闭垄、土地幅宽小、地表平整、作业效率高等优点。下面利用附图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双向双铧犁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后挂头(10)与水平调整板(9)连接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参照图1,扇形滑道由左、右支承板(15、23)和扇形板(3),上、下固定板(18、21)经焊接组成。锁定板(16)与左、右支承板(15、23)焊接固定。犁梁(4)装于扇形滑道内、且与扇形滑道的上、下固定板(18、21)用螺杆铰接,犁梁(4)的前、后端焊接有犁柱套(13),犁梁(4)上焊有手杆座(29),手杆(20)铰接于手杆座(29)上,压簧(19)的一端与手杆(2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犁梁(4)上,将犁柱(5)的上端装于犁柱套(13)内,犁柱(5)与换向支臂(14)固定,犁柱(5)的下端焊接有犁轴套(27),换向支臂(14)与犁梁(4)和付犁梁(17)用螺杆铰接,付犁梁-->(17)与扇形滑道的上固定板(18)用螺杆铰接,在犁柱套(13)的侧壁板上焊接有短轴(22),短轴(22)与换向杆(6)上端的孔相配合,在犁柱(5)上固定有短轴(12),短轴(12)与换向杆(6)上的孔相配合,换向杆(6)下端固定有短轴(25),短轴(25)与犁轴拨叉(24)铰接,犁轴拨叉(24)与犁轴(28)用销钉固定,犁轴(28)与犁轴套(27)相配合,犁轴套(27)与犁底(26)固定,犁轴(28)与犁壁(7),与犁壁(7)螺钉连接的犁铧(8)固定。扇形滑道用销轴与水平调整板(9)铰接,水平调整板(9)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后挂头(10)连接,后挂头(10)用销轴与牵引板(2)、耕深调节板(11)连接,牵引板(2)、耕深调节板(11)用销轴与带挂板的前挂头(1)连接。参照图2和图3,水平调整板(9)上设置腰形槽孔(30),腰形槽孔(30)用于对扇形滑道的水平调整。双向双铧犁的换向过程为:当作业到地头需要反向作业时,将定位手杆压下,使手杆(20)与锁定板(16)脱开,在铰接于扇形滑道的固定板(18)上的犁梁(4)、付犁梁(17),与犁梁(4)和付犁梁(17)铰接的前、后换向支臂(14)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动机构的作用下,使犁梁(4)换向,与此同时,犁柱套(13)内的犁柱(5)也换向,但犁柱(5)始终位于朝前方向。由于换向杆(6)上端的孔与固定在犁柱套(13)的短轴(22)相配合,换向杆(6)与犁柱(5)的短轴(12)相配合、换向杆(6)的下端的短轴(25)与犁轴拨叉(24)铰接、犁轴拨叉(24)与犁轴(28)固定,犁轴(28)与犁铧(8)固定,因此,在犁梁(4)转动时,也迫使换向杆(6)绕犁柱(5)上的短轴(12)转动,换向杆(6)下端的短轴(25)拨动犁轴拨叉(24),使犁轴(28)绕犁轴套(27)回转一个角度,与犁轴(28)固定的犁铧(8)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双铧犁包括犁梁(4),犁柱(5),犁壁(7),与犁壁(7)连接的犁铧(8),犁底(26)和由牵引板(2)、耕深调节板(11)、和与其连接的带挂板的前挂头(1)和后挂头(10)组成的四连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左、右支承板(15、23),左、右支承板(15、23)的前端与扇形板(3)固定,后端与上、下固定板(18、21)固定组成的扇形滑道,扇形滑道与水平调整板(9)铰接,水平调整板(9)与后挂头(10)连接,在扇形滑道的左、右支承板(15、23)的上平面固定有锁定板(16),犁梁(4)装于扇形滑道内、且与扇形滑道的上、下固定板(18、21)铰接,在犁梁(4)上设置由手杆(20)和压簧(19)组成的定位手杆,犁梁(4)的前、后端固定有犁柱套(13),将犁柱(5)的上端装于犁柱套(13)内,犁柱(5)与换向支臂(14)固定,犁柱(5)的下端固定有犁轴套(27),换向支臂(14)与犁梁(4)和付犁梁(17)铰接,付犁梁(17)与扇形滑道的上固定板(18)铰接,在犁柱套(13)的侧壁板上固定有短轴(22),短轴(22)与换向杆(6)上端的孔相配合,在犁柱(5)上设有短轴(12),短轴(12)与换向杆(6)上的孔相配合,换向杆(6)下端固定有短轴(25),短轴(25)与犁轴拨叉(24)铰接,犁轴拨叉(24)与犁轴(28)固定,犁轴(28)与犁轴套(27)相配合,犁轴套(27)与犁底(26)固定,犁轴(28)与犁壁(7)、与犁壁(7)连接的犁铧(8)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双铧犁包括犁梁(4),犁柱(5),犁壁(7),与犁壁(7)连接的犁铧(8),犁底(26)和由牵引板(2)、耕深调节板(11)、和与其连接的带挂板的前挂头(1)和后挂头(10)组成的四连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左、右支承板(15、23),左、右支承板(15、23)的前端与扇形板(3)固定,后端与上、下固定板(18、21)固定组成的扇形滑道,扇形滑道与水平调整板(9)铰接,水平调整板(9)与后挂头(10)连接,在扇形滑道的左、右支承板(15、23)的上平面固定有锁定板(16),犁梁(4)装于扇形滑道内、且与扇形滑道的上、下固定板(18、21)铰接,在犁梁(4)上设置由手杆(20)和压簧(19)组成的定位手杆,犁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钟久林玉松李树林贺贵财李忠华王铁夫慈祝捷
申请(专利权)人:舒兰市水曲柳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