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16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软车轴向滚道,将轴向滚道面轮廓母线加工成两端具有高度差的斜线,对于外圈,斜线靠近外圈圆心的一端高于斜线另一端,高度差为0.3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热处理技术,尤其涉及轴承滚道的感应淬火技术,具体是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转盘轴承因其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等大型回转装置上。为了提高轴承承载能力,轴承滚动体通常采用长滚子,导致轴承轴向滚道面较宽,淬火后易变形,轴向滚道产生翘曲现象。若按照现有滚道淬火工艺,滚道加工淬火前、后滚道如图2、图3所示,较宽的轴向滚道淬火后,滚道翘曲量较大,后期磨加工后,滚道淬火有效硬化层均匀性差,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找到一种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通过本方法,能够补偿转盘轴承轴向滚道的淬火变形,避免磨加工后回转支撑滚道的淬火有效硬化层均匀性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软车轴向滚道,将轴向滚道面轮廓母线加工成两端具有高度差的斜线,对于外套圈,斜线靠近外套圈圆心的一端高于斜线另一端,高度差为0.3mm

1.5mm;对于内圈,斜线靠近内圈圆心的一端低于斜线另一端,高度差也为0.3mm

1.5mm;步骤S2、去应力回火,温度170
±
10℃,时长4

0.5小时;步骤S3、感应淬火前调整,使感应器与轴向滚道耦合间隙在轴向滚道两端引导面位置为2

3mm,其余位置为3

4mm,淬火介质浓度15%

19%,淬火介质温度20

45℃,淬火介质流量15

23L/min;步骤S4、滚道面感应淬火,淬火温度950
±
20℃,淬火功率45
±
3KW,淬火速度150mm/min;步骤S5、去应力回火,温度170
±
10℃,时长4
±
0.5小时。
[0005]所述步骤S3中,感应淬火采用L型感应器。
[0006]所述步骤S4中,滚道面感应淬火起步时需进行预热,以确保起步位置硬化层深度;淬火时感应器绕滚道面一周,并在超越起步位置7mm处断电,停止加热,以避免产生淬火裂纹。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滚道淬火后变形量得到适当的补偿,使后续的磨加工余量均匀,滚道的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在磨后均匀一致,从而提高轴承的性能和承载能力,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 转盘轴承结构示意图;图2 采用现有技术在淬火前软车得到的轴向滚道示意图;图3 采用现有技术在淬火后得到的轴向滚道示意图;图4 采用本专利技术在淬火前加工成的轴向滚道示意图;图5 采用本专利技术在淬火后得到的轴向滚道示意图。
[0009]图中:1、外圈;10、内圈;18、外圈轴向滚道;19、内圈轴向滚道。
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1]以某用户型号LY

Z0179

1转盘轴承外圈滚道淬火为例,其轴向滚道面宽138mm,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步骤一:在数控立车上采用小余量多次切削方式对外圈1的调制毛坯进行软车,将外圈滚道18的轮廓母线加工成两端具有高度差的斜线,斜线靠近外圈1圆心的一端高于斜线另一端,高度差为1mm;步骤二:去应力回火,温度170℃,时长4小时;步骤三:感应淬火前调整,根据滚道面形状及宽度选择L型感应器,感应器铜管、导磁体、喷水孔正常,感应器与滚道耦合间隙在滚道两端引导面位置为2

3mm,其余位置间隙为3

4mm,淬火介质浓度15%,淬火介质温度25℃,淬火介质流量15L/min;步骤四:滚道面感应淬火,淬火温度950℃,预热4s,保证起步位置硬化层深,淬火功率45KW,以淬火速度150mm/min旋转轴承套圈淬火;淬火时感应器绕滚道面相对移动一周,并在超越起步位置7mm处断电,停止加热,以避免产生淬火裂纹;待加热区完全喷水冷却后,关闭冷却水阀,保证淬火结尾处硬度;步骤五:去应力回火,温度170℃,时长4小时;经过上述方法获得的轴向滚道,其淬火滚道面经磁粉探伤,无缺陷磁痕显示;淬火后在机床检测滚道圆周跳动0.15mm,滚道轮廓母线两端高度差0.06mm、滚道硬度检测57

59HRC、淬硬层深度检测7.5mm

7.8mm,淬硬层深度均匀,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0012]本专利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盘轴承轴向滚道淬火变形补偿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软车轴向滚道,将轴向滚道面轮廓母线加工成两端具有高度差的斜线,对于外圈,斜线靠近外圈圆心的一端高于斜线另一端,高度差为0.3mm

1.5mm;对于内圈,斜线靠近内圈圆心的一端低于斜线另一端,高度差也为0.3mm

1.5mm;步骤S2、去应力回火,温度170
±
10℃,时长4
±
0.5小时;步骤S3、感应淬火前调整,使感应器与轴向滚道耦合间隙在轴向滚道两端引导面位置为2

3mm,其余位置为3

4mm,淬火介质浓度15%

19%,淬火介质温度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歌温景波应佳楠赵国强乔淑香黄茉赵泽华庞电杰张维娜霍晓磊赵瑞瑞仁荣霞杨慧丽袁林杰张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轴承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