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强度钢
,具体涉及一种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管道铺设长度不断增加,通过区域和沿线条件也日趋复杂,管道将不可避免经过一些特殊地区,如强震区、活动断裂带、季节性冻土区,甚至完全服役于海洋和极地环境。为了确保油气安全运输,采用基于应变设计的大应变管线钢已成为一种趋势。与传统管线钢的区别在于保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更加注重高塑性。
[0003]现有技术中的高纲级(X70
‑
80)大应变管线钢典型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软相”和贝氏体“硬相”组成双相结构,其均匀延伸率不低于7%。当钢级提高至X100
‑
120等超高钢级(屈服强度>670MPa)时,微观组织由强度更高的板条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岛(M/A岛)组成,其最大均匀塑性延伸率为4.8%。对于某些特殊地域(如季节性冻土带,海面冰刨削和地震带等)需要板材的极限应变范围在5
‑
12%,现有超高钢级大应变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管线钢进行冶炼,并在1150
‑
1200℃热轧制成50
‑
60mm厚的板坯,冷却得到具有铁素体或珠光体组织的板坯;S2:将具有铁素体或珠光体组织的板坯加热至600
‑
650℃,保温60
‑
90分钟后,进行多道次轧制,获得温轧板坯;S3:将温轧板坯加热至710
‑
760℃,多道次轧制,加热至795
‑
815℃,保温2
‑
10分钟,淬火,获得细小的贝氏体或马氏体组织;S4:将细小的贝氏体或马氏体组织加热至710
‑
760℃,保温15
‑
60分钟空冷,获得细晶回火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以及部分合金元素富集的逆转变亚稳组织;S5:升温至600
‑
650℃保温20
‑
50分钟,使合金元素二次富集,形成高温细晶奥氏体,冷却至室温,形成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六道次轧制累计压下量为30
‑
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八道次轧制,累计压下量20
‑
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塑性超高钢级大应变管线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陈宏远,池强,吉玲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