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82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包括:内部盘管和外部壳体;外部壳体包括设置在换热器中部的护套管和两端的箱体式结构,内部盘管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内置于护套管中,换热盘管与护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套管腔体,套管腔体中流动被加热或者被冷却的介质。多条换热盘管的两端管路分别在两端箱体内汇合,形成汇总管路,该汇总管路的一端再穿过一侧壁面与箱体外部管段连接,另一端用堵头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一般换热器中难以实现逆流换热和内部盘管型换热管内部压力过高会发生变形的问题,采用护套管内置内部盘管且两端进行固定的形式,使换热器具有耐高压、易于实现近逆流换热的特点。于实现近逆流换热的特点。于实现近逆流换热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实现冷热流体之间热量交换,用于满足不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需求的通用装置。作为一种通用热量交换设备,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微电子、冶金、通讯、电力、能源、炼油及食品等诸多领域,换热器按照使用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回热器及加热器等。在换热过程中,间壁两侧介质的温度随换热面的位置而变,两介质的温差也是沿换热壁面不断变化。在换热中,介质的流动方式分为逆流、顺流和交叉流等形式,逆流流动方式表现出更优的换热效率。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套管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可实现近逆流的换热器,主体结构为两种不同尺寸的同心圆套管,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或同向)流动进行换热,适用于高压、小流量流体换热。上述套管式换热器的缺点包括:该换热器占地面积大,加工繁琐且单位换热面积金属耗量多。
[0004]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管壳式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方式多为交叉流和混合流,相比于逆流换热效果较低。该换热器以内部管束壁面作为换热面,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清洗且使用寿命长,适用于较大压力、较大温度范围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上述管壳式换热器的缺点包括:内部盘管由管道弯制、盘制构成,当管内流体压力过高时,会发生由曲向直的变形,影响换热器整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以实现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包括:内部盘管和外部壳体;
[0009]所述外部壳体包括设置在换热器中部的护套管和两端的箱体式结构,所述内部盘管包括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内置于所述护套管中,所述换热盘管与所述护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套管腔体,所述套管腔体中流动被加热或者被冷却的介质。
[0010]优选地,多条换热盘管的两端管路分别在两端箱体内汇合,形成汇总管路,该汇总管路的一端再穿过一侧壁面与箱体外部管段连接,另一端用堵头封堵。
[0011]优选地,在换热器的上部箱体上设置换热介质进口,下部箱体设置换热介质出口,下部的换热盘管汇总管处设置换热流体进口,上部的换热盘管汇总管处设置换热流体出口;
[0012]换热介质由换热介质进口进入换热盘管,由换热介质出口流出换热盘管,换热流体由换热流体进口进入护套管与盘管之间的套管腔体,由换热流体出口流出套管腔体,换
热盘管中的换热流体和套管腔体中的换热介质两者近逆向流动,实现近逆流换热。
[0013]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两端的箱体式结构由板材焊接而成,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活盖和自动排气阀,两端的箱体式结构的两侧均有开孔以进行管道安装,右侧选择在箱体式结构的中间位置开孔,实现换热介质进出流通且使换热介质分布均匀。
[0014]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的固定方式包括支架固定和缩口管固定;
[0015]所述支架固定方式为:将换热盘管放入护套管中后,在护套管的两端出口处焊接支架;
[0016]所述缩口管固定方式为:将护套管的一端制作为缩口管,在护套管中放入换热盘管后,对护套管的另一端进行缩口管加工。
[0017]优选地,所述护套管与两端箱体间、壳体开孔与进出口管道间均采用焊接进行连接与密封。
[0018]优选地,在两端箱体预留环形凹形槽,内设密封圈,外部嵌入护套管,通过两端纵向的压紧力使密封圈发生变形实现密封;
[0019]或者,
[0020]在两端箱体预留直径小于护套管的外凸管口,在外凸管口的外壁设密封圈,再套入护套管,通过横向的压紧力使密封圈变形实现密封。
[0021]优选地,在护套管外壁预先套入钢箍,利用所述钢箍提供横向压紧力,在两端箱体预留一外凸斜面管口,该外凸斜面管口的底部最小直径小于护套管最大直径,在斜面管口内壁设密封圈,通过纵向压紧力使护套管与斜面管口间密封圈变形实现密封。
[0022]优选地,在两端箱体四角焊接吊钩,用钢绳连接两端箱体,钢绳中部设螺纹连接件,螺纹旋紧提供纵向压紧力,螺栓与钢绳采用焊接连接,螺帽与钢绳采用活动连接。
[0023]由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一般换热器中难以实现逆流换热和内部盘管型换热管内部压力过高会发生变形的问题,采用护套管内置内部盘管且两端进行固定的形式,使换热器具有耐高压、易于实现近逆流换热的特点。
[0024]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的侧视图;(a)支架固定,(b)缩口管固定;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的俯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密封圈密封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吊钩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件示意图。
[0032]图中部件,1

换热盘管;2

护套管(a支架固定,b缩口管固定);3

换热流体进口;4

换热流体出口;5

法兰连接的活盖;6

自动排气阀;7

支撑钢架;8

换热介质出口;9

换热介
质进口;10

堵头封堵;11

密封圈;12

吊钩;13

钢绳;14

螺帽;15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盘管和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包括设置在换热器中部的护套管和两端的箱体式结构,所述内部盘管包括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内置于所述护套管中,所述换热盘管与所述护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套管腔体,所述套管腔体中流动被加热或者被冷却的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条换热盘管的两端管路分别在两端箱体内汇合,形成汇总管路,该汇总管路的一端再穿过一侧壁面与箱体外部管段连接,另一端用堵头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器的上部箱体上设置换热介质进口,下部箱体设置换热介质出口,下部的换热盘管汇总管处设置换热流体进口,上部的换热盘管汇总管处设置换热流体出口;换热流体由换热流体进口进入换热盘管,由换热流体出口流出换热盘管,换热介质由换热介质进口进入护套管与盘管之间的套管腔体,由换热介质出口流出套管腔体,换热盘管中的换热流体和套管腔体中的换热介质两者近逆向流动,实现近逆流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逆流式耐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两端的箱体式结构由板材焊接而成,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活盖和自动排气阀,两端的箱体式结构的两侧均有开孔以进行管道安装,右侧选择在箱体式结构的中间位置开孔,实现换热介质进出流通且使换热介质分布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维秀周俊伟潘利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