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71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具有调节体、以及无线充电模块;还包括定位板、以及调节框,各个定位板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槽,调节框的两侧设有第一调节槽,第一调节槽包括非共线设置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各个定位板上还设有第二升降槽,调节框的两侧还设有第二调节槽,第二调节槽包括第三槽段以及第四槽段,调节体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第一升降杆与第一升降槽及第一槽段的配合、以及第二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槽及第三槽段的配合升降连接在定位板上,并通过第一升降杆与第二槽段、及第二升降杆与第四槽段的配合转动连接在定位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便捷实用。便捷实用。便捷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充电不局限于传统的充电线完成,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包括电磁感应方式、电磁共振方式、电场耦合方式、及无线电波方式四种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共振式,该种方式可以支持数厘米至数米的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技术越来越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在车载充电
,现有充电技术是将电子设备放在充电发射器上,然后进行充电工作。
[0003]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例如对手机充电的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如下,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0004]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模块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车载体上,在各个手机放入后无线充电模块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处理,现有的车载体在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手机镜面的反光,驾驶者无法及时的看到手机来电或者来信息的提示,从而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可以让驾驶者可以及时的得到来电或者来信提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结构巧妙,可以快捷高效的将无线充电模块进行升降和转动调节,从而便于驾驶者及时的获取手机收到的信息,便捷高效。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调节体、以及固定在调节体上且可对手机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可固定在车载体上的定位板、以及位于相对设置的定位板之间且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移动的调节框,各个定位板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槽,所述调节框的两侧设有与各个第一升降槽对应的第一调节槽,各个第一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升降槽的延伸方向非共线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槽包括非共线设置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各个定位板上还设有第二升降槽,所述调节框的两侧还设有与各个第二升降槽对应的第二调节槽,第二调节槽与第二升降槽非共线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槽包括与第一槽段平行设置的第三槽段、以及水平设置的第四槽段,第二槽段和第四槽段非共线设置,所述调节体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第一升降杆与第一升降槽及第一槽段的配合、以及第二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槽及第三槽段的配合升降连接在定位板上,并通过第一升降杆与第二槽段、及第二升降杆与第四槽段的配合转动连接在定位板上。
[0007]进一步的,上述第二升降槽与第一升降槽平行设置且短于第一升降槽,第一升降
槽和第二升降槽的上端齐平,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的上端齐平,第二槽段的下端低于第四槽段的下端,各个第二升降杆与各个第一升降杆平行且等高设置。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可固定在车载体上的底板,所述调节框的底部固定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螺孔,所述底板还设有转动连接在底板上且可与螺孔传动配合的传动螺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传动齿轮,传动螺杆上远离移动块的一端固定从动齿轮,传动螺杆通过驱动电机对传动齿轮的驱动、以及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转动连接在底板上,调节框通过传动螺杆与移动块上螺孔的配合与底板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上述底板上设有限位滑槽,移动块通过驱动电机对传动齿轮的驱动、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配合、以及传动螺杆与螺孔的配合在限位滑槽内限位滑动。
[0010]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模块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可对手机进行限位的侧边靠压块,所述侧边靠压块上设有可将手机导入放置槽的引导面。
[0011]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来对调节框进行水平移动的驱动,通过将第一调节槽设置成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配合,将第二调节槽设置成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的配合,第一调节杆和第一槽段和第一升降槽的配合、第二调节杆与第三槽段与第二升降槽的配合,可以保证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时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后期无线充电模块的转动留出一定的空间,然后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第一调节杆与第二槽段的配合、以及第二调节杆与第三槽段的配合,通过第二槽段和第四槽段之间的高度差、以及坡度差来带动调节体进行转动,从而对无线充电模块上的手机进行角度的控制转动,结构巧妙,高效便捷。
[0012](2)本技术通过第一升降槽和第二升降槽的上端对齐,且第一升降槽的长度大于第二升降槽的长度,可以有效的保证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可以进行同步的升降,同时第一升降槽和第二升降槽的长度不一,也可以保证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在下降的过程中可以发生角度的变化,进而确保无线充电模升降和转动时的稳定性。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块,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精准的传动配合,通过传动螺杆与螺孔的配合精确的带动移动块进行水平移动,并控制移动块水平移动的速度,进一步的保证了无线充电模块升降和转动的精准度。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滑槽来对移动块的移动进行限位,对移动块和调节框的水平移动进行行程的限定,进而保证了调节框水平移动的安全性。
[0015](5)本技术通过在无线充电模块上设置放置槽,来对手机进行定位放置,通过侧边靠压块和侧边靠压块上的引导面来对手机的导入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保证手机在放置槽内的定位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便于驾驶者对手机的拿取和放置,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中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相对设置的定位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驱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见图1至图4,本技术具有调节体1、以及固定在调节体1上且可对手机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2;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可固定在车载体上的定位板3、以及位于相对设置的定位板3之间且可在驱动电机5的驱动下水平移动的调节框4,各个定位板3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槽31,所述调节框4的两侧设有与各个第一升降槽31对应的第一调节槽41,各个第一调节槽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升降槽31的延伸方向非共线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槽41包括非共线设置的第一槽段411和第二槽段412,各个定位板3上还设有第二升降槽32,所述调节框4的两侧还设有与各个第二升降槽32对应的第二调节槽42,第二调节槽42与第二升降槽32非共线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槽42包括与第一槽段411平行设置的第三槽段421、以及水平设置的第四槽段422,第二槽段412和第四槽段422非共线设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调节体、以及固定在调节体上且可对手机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可固定在车载体上的定位板、以及位于相对设置的定位板之间且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移动的调节框,各个定位板上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槽,所述调节框的两侧设有与各个第一升降槽对应的第一调节槽,各个第一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升降槽的延伸方向非共线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槽包括非共线设置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各个定位板上还设有第二升降槽,所述调节框的两侧还设有与各个第二升降槽对应的第二调节槽,第二调节槽与第二升降槽非共线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槽包括与第一槽段平行设置的第三槽段、以及水平设置的第四槽段,第二槽段和第四槽段非共线设置,所述调节体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第一升降杆与第一升降槽及第一槽段的配合、以及第二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槽及第三槽段的配合升降连接在定位板上,并通过第一升降杆与第二槽段、及第二升降杆与第四槽段的配合转动连接在定位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槽与第一升降槽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朱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精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