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649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该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输入端、充电输出端、防反接保护模块和过压保护模块,防反接保护模块和过压保护模块均设于充电输入端和充电输出端之间,防反接保护模块与过压保护模块连接,充电输入端用于外接充电设备;充电输出端用于外接电池;防反接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一分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设置在充电输入端的负极与充电输出端的负极之间,第一开关单元的驱动端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第一分压单元并联设置在充电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且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本申请以较为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电池充电的防反接功能,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化学性能非常活跃,且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0003]电池的接口丰富,在充电时容易接反,电池接反后容易发生起火爆炸事故。为解决安全问题,通常会在电池的保护板上设置专用的充电防反电路。
[0004]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电池的充电电压有所不同,需使用合适的充电电压为电池充电。若充电电压超过电池本身的最大充电电压,则容易导致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0005]在相关技术中,电池的保护板上通常会设置充电防反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然而,现有电池的充电防反接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解决现有电池的充电防反接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输入端、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输入端、充电输出端、防反接保护模块和过压保护模块,所述防反接保护模块和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均设于所述充电输入端和所述充电输出端之间,所述防反接保护模块与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充电输入端用于外接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输出端用于外接电池;所述防反接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一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充电输入端的负极与所述充电输出端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并联设置在所述充电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且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漏极与所述充电输入端的的负极连接,源极与所述充电输出端的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和下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分压节点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下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下拉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充电输出端的负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串联节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输入端的负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稳压单元和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设于所述充电输入端的正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敏严威李润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