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轨输送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498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轨输送小车,包括左轨道、右轨道以及在左、右轨道上运行的输送小车,输送小车包括左轮和右轮,左轮和右轮分别位于左轨道和右轨道上,在左轮和右轮处设有定位导向的凸缘,在左轮和右轮的轴上设有副轮,在左轨道和右轨道的拐弯处设有与副轮相适配的转弯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辅助传动装置解决小车转弯打滑问题,减少车轮和轨道的磨损,进而提高车轮和轨道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提高小车运行平稳性,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领域的一种输送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有轨输送小车
技术介绍
在生产车间等环境下经常有物料和产品的输送,有轨输送小车就是使用频率较高的 一种输送设备。而在使用中,轨道经常会存在转弯,由于传统输送小车的两个车轮转速 一致,即两个车轮的角速度、半径一致,从而线速度也一致;而轨道在转弯处的两条轨 道的半径不同,即两个车轮的行程不同,这样就会出现轨道与车轮之间的打滑现象,从 而加速车轮和轨道的磨损,进而影响小车运转的平稳,同时也縮短了小车和轨道的使用 寿命。另外,在车轮处安装有用于保持车轮与轨道之间平稳运行的凸缘,凸缘与导轨之 间保持适当的间距。若要保证输送小车在转弯段的轨道上运行时凸缘与导轨之间无摩 擦,则要设置较大的间距,但是间距过大会影响小车在直线轨道段上运行的平稳性,进 而影响运输效率;若保证输送小车在直线段上运行平稳,则凸缘与车轮之间的间距不能 设置得太大,但是间距太小就会导致输送小车在转弯段运行时凸缘与导轨之间较严重的 摩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轨输送小车,其可以有效 地解决轨道与车轮之间的打滑现象,从而减少车轮和轨道的磨损,提高小车和轨道的使 用寿命,同时保证凸缘与导轨的间距可以设置合理。技术方案 一种有轨输送小车,包括左轨道、右轨道以及在左、右轨道上运行的输 送小车,输送小车包括左轮和右轮,左轮和右轮分别位于左轨道和右轨道上,在左轮和 右轮处设有定位导向的凸缘,在左轮和右轮的轴上设有副轮,在左轨道和右轨道的拐弯 处设有与副轮相适配的转弯轨道。在左轮的左侧设有左凸缘,在右轮的右侧设有右凸缘,在左轮的右侧设有左副轮, 在右轮的左侧设有右副轮,其中左轮、左副轮、右轮、和右副轮同轴设置;在左拐弯处 的左轨道的右侧设有左转弯轨道,在右拐弯处的右轨道的左侧设有右转弯轨道。在左轨道与左转弯轨道、右轨道与右转弯轨道的交接处分别设有过渡结构。所述的过渡结构为在交接处的左转弯轨道的两端、右转弯轨道的两端各设置一段斜坡。在左轮的右侧设有左凸缘,在右轮的左侧设有右凸缘,在左轮的左侧设有左副轮,在右轮的右侧设有右副轮,其中,左轮、左副轮、右轮和右副轮同轴设置;在左拐弯处 的左轨道的左侧设有左转弯轨道,在右拐弯处的右轨道的右侧设有右转弯轨道。 在左轨道与左转弯轨道、右轨道与右转弯轨道的交接处分别设有过渡结构。 所述的过渡结构为在交接处的左转弯轨道两端和右转弯轨道的两端各设置一段斜坡。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辅助传动装置解决小车转弯使的打滑问题,从而减 少了车轮和轨道的磨损,进而提高车轮和轨道的使用寿命;由于车轮和轨道之间不存在 摩擦,那么也相应的提高了小车运行的平稳性,从而提高运输效率。(2)同时,由于本 专利技术的小车在直线段导轨和转弯导轨上运行时的轨道间距不一致,起到定位导向作用的 装置也不是同一个,即在直线段导轨上运行时,凸缘起到定位导向作用;在转弯段导轨 上运行时,车轮起到凸缘的定位导向作用,这样有效的解决了凸缘与车轮之间的间距问 题,无论在直线段导轨还是在转弯段导轨式行运行时均不会出现摩擦或运行不平稳的问 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轨道左拐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轨道右拐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轨道左拐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轨道右拐弯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有轨输送小车包括左轨道1、右轨道2,以 及在左、右轨道上运行的输送小车3。输送小车3包括左轮31和右轮32,左轮31和右 轮32分别在左轨道1和右轨道2上运行。在左轮31的左侧设有左凸缘301,在右轮32 的右侧设有右凸缘302,左凸缘301和右凸缘302主要是用以保证小车的左轮31和右轮 32在轨道上运行的时候不跑偏,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在左轮31和右轮32的轴上设有 副轮,分别为设置在左轮31的右:侧的左副轮303,以及在右轮32的左侧设置的右副轮 304,其中左轮31、左副轮303、右轮32和右副轮304同轴设置。同时相应地,在左轨 道1和右轨道2的拐弯处设有转弯轨道,如图2、 3所示,在左拐弯处的左轨道l的右 侧设置左转弯轨道101,在右拐弯处的右轨道2的左侧设有右转弯轨道201。左副轮303和右副轮304的直径大小根据左右轨道间距、转弯轨道的半径及原有车轮直径来确定。 左副轮303和右副轮304的直径A等于d2iVr2;其中,山为左轮31或右轮32的直径, n为左转弯轨道101或右转弯轨道201的半径,r2为拐弯处的左轨道1或右轨道2的半 径。在转弯轨道与直轨道交接的地方设置有过渡结构,用以保证输送小车3在转弯时能 够平稳的从直轨道上转换到转弯轨道上运行。即如图4所示,将左转弯轨道IOI的两端 设置成坡度平缓的斜坡,且左轨道1的高度与左轮31的半径之和等于右轨道2的高度 与右轮32的半径之和,使得小车不至于在拐弯处过渡时出现颠簸现象。这样在左拐弯 时,左副轮303运行在左转弯轨道101上,同时左轮31悬空,左轮31同时起到左凸缘 301的定位导向作用。同理在右拐弯的转弯处,也设置有过渡结构,转弯后,右副轮304 运行在右转弯轨道201上,同时右轮32悬空,右轮32同时起到右凸缘302的定位导向 作用。由于输送小车3在直线轨道上运行和在转弯轨道上运行时,轨道之间的间距不同,' 也不用同一个凸缘来定位导向,这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凸缘位置的问题,既可保 证输送小车3在直轨道上运行的平稳性,又可保证在转弯轨道上运行时输送小车3能够 顺利转弯,且凸缘与轨道之间没有摩擦。在铺设轨道时,先调整好左轨道1和左转弯轨 道101之间的间距,即保证在转弯时,充当凸缘作用的左轮31与左转弯轨道101之间 的间距刚好,保证左轮31与左转弯轨道10之间没有摩擦。设置好左轨道l和左转弯轨 道101之间的间距后,对应的调整好左轮31与左副轮303之间的安装间隙即可。如图5、 6、 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1不同的是凸缘的位置不同, 由此其左副轮、右副轮的位置也相应改变,同时左转弯轨道和右转弯轨道的位置也相应 地改变。如图5所示,在左給31的右侧设有左凸缘311,在右轮32的左侧设有右凸缘 312,在左轮31的左侧设有左副轮313,在右轮32的右侧设有右副轮314,其中左轮31、 左副轮313、右轮32和右副轮314同轴设置。如图6、 7所示,在左拐弯处的左轨道1 的左侧设有左转弯轨道lll,在右拐弯处的左轨道2的左侧设有右转弯轨道211。其左 副轮313和右副轮314的直径4满足d2iVr2;其中,d2为左轮31或右轮32的直径,n 为左转弯轨道111或右转弯轨道211的半径,f2为拐弯处的左轨道1或右轨道2的半径。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有轨输送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轨道(1)、右轨道(2)以及在左、右轨道上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轨输送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轨道(1)、右轨道(2)以及在左、右轨道上运行的输送小车(3),输送小车(3)包括左轮(31)和右轮(32),左轮(31)和右轮(32)分别位于左轨道(1)和右轨道(2)上,在左轮(31)和右轮(32)处设有定位导向的凸缘,在左轮(31)和右轮(32)的轴上设有副轮,在左轨道(1)和右轨道(2)的拐弯处设有与副轮相适配的转弯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跃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音飞储存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