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99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包括主梁和桥墩,主梁为上承式混凝土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
,特别是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

技术介绍

[0002]针对近断层地震带且地形较平缓场地开展铁路高桥设计时,为减小桥梁梁部、下部墩和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同时提高桥梁抗震性能,常采用减轻结构自重、削弱上部结构对下部结构的地震作用等思路来降低结构的地震动响应,如梁部采用钢结构、墩梁间设置减隔震支承系统,但上述解决方案有如下缺点:
[0003]其一,梁部采用全钢结构,用钢量较大,造价较高,同时全钢结构后期养护维修工作量大。
[0004]其二,梁部和墩间采用减隔震支承系统,对减隔震支承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同时在高桥设计中桥梁跨度较大,支承体系吨位较大,后期运营维护及更换难度大。
[0005]其三,铁路桥梁对结构的纵、横向刚度要求较高,采用连续梁墩时,独柱式基底单端约束桥墩因刚度需要结构尺寸较大,自重大,不利于抗震设计,同时经济性不佳。
[0006]因此,为解决近断层地震带铁路高桥设计的上述问题,同时降低近断层铁路高桥工程投资,有必要采用一种新型桥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抗震的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以有效解决高烈度地震区尤其是近断层地震带桥梁的抗震设计问题,同时可减少工程投资,提高结构经济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包括主梁和桥墩,所述主梁为上承式混凝土板

钢桁连续结合梁,所述主梁与所述桥墩通过墩

梁固结段刚性连接,所述主梁包括混凝土桥面板和至少两片钢桁梁,每片所述钢桁梁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所述上弦杆通过若干第一栓钉剪力键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底面,靠近所述墩

梁固结段的所述下弦杆之间通过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连接。
[0010]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通过所述混凝土桥面板、所述钢桁梁和所述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形成双层板桁结合梁结构的所述主梁,所述主梁受益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所提供的强大横向刚度以及所述墩

梁固结段的刚性约束,能够大幅度优化所述钢桁梁的桁高、桁宽,且无需像普通连续钢桁梁设置过多的横联、平纵联构造,优化了所述主梁用钢量,相较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实现了显著近断层地震区桥梁结构轻量化目标,同时再相较于纯钢结构连续梁,具备相同竖向、横向刚度的前提下,主梁用钢量约缩减20%,工程投资额优化显著。
[001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同时因采用所述墩

梁固结段的刚构体系,相较于连续梁体系,相同墩身结构尺寸前提下,刚构体系具有更大的纵横向刚
度,反之在满足列车行车及相关规定要求的最小结构刚度限值前提下,刚构体系桥梁可采用更小的墩身尺寸,墩身尺寸的优化带来所述桥墩自重轻量化,进一步有利于桥梁抗震设计,优化桩基设计,相较于连续梁体系下部结构综合缩减投资额约25%,满足桥梁抗震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性。
[0012]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该桥的结构形式新颖,可显著提高梁部竖向、横向刚度,可减少上部用钢量和下部钢筋混凝土用量,能够极大减少所述钢桁梁的横联和平纵联构造,大幅节省工程投资,且使所述主梁断面更通透,所述钢桁梁的杆件架设安装更方便,同时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尤其适用于近断层地震带、高烈度地震区,为强地震作用下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带来解决方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桥墩为空心墩,进一步优化桥梁的重量,提高抗震性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桥墩采用群桩基础。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群桩基础包括承台,所述承台连接若干根桩基。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包括钢底板和负弯矩区混凝土,所述钢底板连接相邻所述下弦杆,所述钢底板上间隔设有若干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设置,所述钢底板顶面设有若干第二栓钉剪力键,所述钢底板通过所述第二栓钉剪力键连接所述负弯矩区混凝土。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下弦杆朝向所述钢底板一侧设有若干所述第二栓钉剪力键,所述下弦杆通过所述第二栓钉剪力键连接所述负弯矩区混凝土。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上弦杆之间连接有一排上平纵联,非所述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对应的所述下弦杆之间连接有一排下平纵联。
[0019]采用这种结构,所述上平纵联和所述下平纵联增强结构横向刚度,同时起到施工过程中连接相邻所述钢桁梁的作用,提高施工稳定安全性。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上弦杆和所述腹杆之间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所述腹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通过若干所述螺栓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墩

梁固结段的固结段混凝土包裹所述钢桁梁。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固结段混凝土包括下部先浇混凝土和上部后浇混凝土,所述下部先浇混凝土包裹所述下弦杆和部分所述腹杆,露出其余所述腹杆、所述上弦杆和所述第一栓钉剪力键,所述上部后浇混凝土包裹所述上弦杆、所述第一栓钉剪力键和其余所述腹杆,并连接所述墩

梁固结段两侧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
[0023]采用这种结构,先施工了所述下部先浇混凝土和所述混凝土桥面板,最后施工所述上部后浇混凝土,将所述下部先浇混凝土和所述混凝土桥面板连接形成一体,改善了所述墩

梁固结段顶部区域的受力状态,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开裂的问题,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
[00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通过所述混凝土桥面板、所述钢桁梁和所述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形成双层板桁结合梁结构的所述主梁,所述主梁受益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所提供的强大横向刚度以及所述墩

梁固结段的刚性约束,能够大幅
度优化所述钢桁梁的桁高、桁宽,且无需像普通连续钢桁梁设置过多的横联、平纵联构造,优化了所述主梁用钢量,相较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实现了显著近断层地震区桥梁结构轻量化目标,同时再相较于纯钢结构连续梁,具备相同竖向、横向刚度的前提下,主梁用钢量约缩减20%,工程投资额优化显著。
[0026]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同时因采用所述墩

梁固结段的刚构体系,相较于连续梁体系,相同墩身结构尺寸前提下,刚构体系具有更大的纵横向刚度,反之在满足列车行车及相关规定要求的最小结构刚度限值前提下,刚构体系桥梁可采用更小的墩身尺寸,墩身尺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包括主梁(1)和桥墩(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为上承式混凝土板

钢桁连续结合梁,所述主梁(1)与所述桥墩(3)通过墩

梁固结段(2)刚性连接,所述主梁(1)包括混凝土桥面板(6)和至少两片钢桁梁,每片所述钢桁梁包括上弦杆(9)、下弦杆(10)和腹杆(11),所述上弦杆(9)通过若干第一栓钉剪力键(8)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6)底面,靠近所述墩

梁固结段(2)的所述下弦杆(10)之间通过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3)为空心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3)采用群桩基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群桩基础包括承台(4),所述承台(4)连接若干根桩基(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断层板桁结合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弯矩区下弦钢

混结合段(7)包括钢底板(15)和负弯矩区混凝土(18),所述钢底板(15)连接相邻所述下弦杆(10),所述钢底板(15)上间隔设有若干加劲肋(16),所述加劲肋(16)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设置,所述钢底板(15)顶面设有若干第二栓钉剪力键(17),所述钢底板(15)通过所述第二栓钉剪力键(17)连接所述负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坚戴胜勇邓勇灵张宇陈天地徐硕陈建峰李锐谭清泉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