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95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9
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所述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包括两个中央扣组件、索夹与主桁架;所述索夹的底部分别与两个中央扣组件的一端连接,两个中央扣组件的另一端与主桁架连接,两个中央扣组件以索夹为中心对称倾斜设置;所述中央扣组件包括上吊耳板、上连接杆、缓冲组件、螺杆组件、下连接杆与下吊耳板,所述上连接杆的一端插接有上吊耳板,下连接杆的一端插接有下吊耳板,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间隙区;所述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位于间隙区内设置有多组螺杆组件。本设计中央扣在强震后可以复位,而无需进行任何构件的更换及额外的维护,有效地提高了桥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地提高了桥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地提高了桥梁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索桥中央扣技术的改进,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

技术介绍

[0002]为改善悬索桥跨中短吊索的疲劳性能,提高桥梁结构的纵向刚度,减小地震作用下钢桁梁端的位移,一般在中跨主缆跨中处设置人字形中央扣,形成缆梁联结。目前,中央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刚性中央扣,采用钢性桁架联结主缆与钢桁架加劲梁;一种是柔性中央扣,采用斜吊索建立主缆与钢桁架加劲梁的纵向约束;一种是普通刚性中央扣基础上改进的防屈曲钢支撑耗能型中央扣,该类型中央扣在正常运营状态及E1地震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E2地震作用下中央扣屈服但不屈曲,实现拉压耗能,确保使之连接的加劲梁和索夹等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刚性中央扣受力牢靠,但在强地震及强外力作用下,因缺乏缓冲,主缆、及钢桁梁的应力大辐增加,导致钢桁梁及中央扣构件受损情况较严重甚至破坏;柔性中央扣由于吊索只受拉不受压的特性,在强震时纵向位移较大,可能导致吊索断裂失效;防屈曲钢支撑耗能型中央扣在强震后屈服后刚度极大降低,其刚度不能满足正常运营需求,中央扣在强震后不能复位。
[0003]申请号为CN 202010157209.4,申请日为2020年3月9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新型悬索桥中央扣装置,包括索夹、吊索上滑轮、双股吊索、减振架、吊索下滑轮、双股吊索固定装置、空间型斜杆、粘滞阻尼器以及空间型斜杆固定装置;所述索夹固定于悬索桥主缆跨中部位,所述吊索上滑轮、斜杆上端固定于索夹;所述双股吊索通过上下滑轮形成闭环,中部设若干减振架;所述粘滞阻尼器固定于斜杆中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吊索通过上下滑轮形成闭环、设置减振架、在斜杆上设粘滞阻尼器,减小了短吊索纵向振动,防止由于纵向往复运动导致吊索锚头损坏;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空间型斜杆,减小了短吊索横向振动。但是对比文件中依旧没有解决中央扣在强震后复位的问题。
[0004]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解决中央扣在强震后复位的问题,提供了中央扣在强震后可以复位的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所述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包括两个中央扣组件、索夹与主桁架;所述索夹的底部分别与两个中央扣组件的一端连接,两个中央扣组件的另一端与主桁架连接,两个中央扣组件以索夹为中心对称倾斜设置;所述中央扣组件包括上吊耳板、上连接杆、缓冲组件、螺杆组件、下连接杆与下吊
耳板,所述上连接杆的一端插接有上吊耳板,下连接杆的一端插接有下吊耳板,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间隙区;所述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位于间隙区内设置有多组螺杆组件,间隙区内位于多组螺杆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杆、下连接杆连接;所述间隙区内设置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位于螺杆组件的外侧;所述上吊耳板与下吊耳板的结构相同,上吊耳板与下吊耳板对称设置。
[0007]所述下连接杆的侧面开设有卡槽,缓冲组件安装在卡槽内,下吊耳板的一端插接在卡槽内。
[0008]所述下吊耳板包括工作端、连接端与插入端,插入端的一端安装于卡槽内,插入端的另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外侧与连接端的一端连接,连接端的另一端与工作端的一端连接。
[0009]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碟簧组、碟簧轴、垫片与挡圈,所述碟簧轴的侧围上设置有碟簧组,碟簧轴侧围的一端与垫片的一端连接,碟簧轴的另一端与挡圈的一端连接,挡圈与上连接杆连接。
[0010]所述碟簧轴包括端面底座、圆轴与保护套,圆轴的一端与端面底座的侧面连接,端面底座的侧面位于圆轴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嵌设在卡槽中,碟簧组设置在圆轴的侧围上。
[0011]所述圆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挡圈通过螺母与圆轴连接固定。
[0012]所述螺母与挡圈之间设置有垫圈。
[0013]多组所述螺杆组件环绕设置在间隙区内,每组螺杆组件包括两个锁紧螺母、两个锁紧垫圈与双头螺柱;所述上连接杆、下连接杆的相对侧设置有两个环向法兰;两个所述环向法兰的侧面上均开设有贯穿口,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贯穿口后延伸至环向法兰的外侧,双头螺柱位于环向法兰外侧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0014]所述环向法兰上位于贯穿口的内侧安装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位于双头螺柱的外侧。
[0015]所述环向法兰上位于贯穿口内设置有轴套,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轴套并延伸至外侧,双头螺柱与轴套间隙配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中,上连接杆的一端插接有上吊耳板,下连接杆的一端插接有下吊耳板,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间隙区;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位于间隙区内设置有多组螺杆组件,间隙区内位于多组螺杆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杆、下连接杆连接,缓冲组件提供了中央扣结构在强震强外力作用下的缓冲,解决了现有悬索桥中央扣结构过载时造成的钢桁梁及中央扣构件应力损伤及破坏的问题并在过载解除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中央扣在强震后可以复位,而无需进行任何构件的更换及额外的维护,有效地提高了桥梁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成本。因此,本设计可以复位,使用安全。
[0017]2、本专利技术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中,碟簧组、碟簧轴、垫片与挡圈,所述碟簧轴的侧围上设置有碟簧组,碟簧轴侧围的一端与垫片的一端连接,碟簧轴的另一端与挡圈的一端连接,挡圈与上连接杆连接,碟簧轴包括端面底座、圆轴与保护套,圆轴的
一端与端面底座的侧面连接,端面底座的侧面位于圆轴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嵌设在卡槽中,碟簧组设置在圆轴的侧围上,圆轴上端设置有外螺纹,碟簧组与碟簧轴同轴设置,圆轴作碟簧组的导向件用,其与碟簧组的间隙及表面硬度应满足碟簧使用要求,周边保护套防止碟簧组受外部杂物及灰尘等的污染;垫片、碟簧轴及碟簧组均需进行表面强化处理,以满足变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要求;通过螺母压紧碟簧组得到一定的预压变形量来实现中央扣所需的预设力。因此,本设计操作简单,使用稳定。
[0018]3、本专利技术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中,环向法兰上位于贯穿口的内侧安装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位于双头螺柱的外侧;所述环向法兰上位于贯穿口内设置有轴套,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轴套并延伸至外侧,双头螺柱与轴套间隙配合,两侧的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均能在过载时压缩碟簧组、两环向法兰间间距减少时沿轴向滑移;调整接近开关,使之在中央扣过载,上连接杆、下连接杆之间轴向间距发生变化时,接近开关能发出报警信号;碟簧组组合选型时强度需满足强震强外力下的极限载荷要求,在极限载荷时压缩产生的轴向位移不应损坏接近开关。因此,本设计可以智能报警,抗压能力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包括两个中央扣组件(A)、索夹(B)与主桁架(C);所述索夹(B)的底部分别与两个中央扣组件(A)的一端连接,两个中央扣组件(A)的另一端与主桁架(C)连接,两个中央扣组件(A)以索夹(B)为中心对称倾斜设置;所述中央扣组件(A)包括上吊耳板(1)、上连接杆(2)、缓冲组件(3)、螺杆组件(4)、下连接杆(5)与下吊耳板(6),所述上连接杆(2)的一端插接有上吊耳板(1),下连接杆(5)的一端插接有下吊耳板(6),上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下连接杆(5)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间隙区(52);所述上连接杆(2)与下连接杆(5)之间位于间隙区(52)内设置有多组螺杆组件(4),间隙区(52)内位于多组螺杆组件(4)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杆(2)、下连接杆(5)连接;所述间隙区(52)内设置有接近开关(7),接近开关(7)位于螺杆组件(4)的外侧;所述上吊耳板(1)与下吊耳板(6)的结构相同,上吊耳板(1)与下吊耳板(6)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杆(5)的侧面开设有卡槽(51),缓冲组件(3)安装在卡槽(51)内,下吊耳板(6)的一端插接在卡槽(5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吊耳板(6)包括工作端(61)、连接端(62)与插入端(63),插入端(63)的一端安装于卡槽(51)内,插入端(63)的另一端延伸至卡槽(51)的外侧与连接端(62)的一端连接,连接端(62)的另一端与工作端(61)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缓冲复位功能的悬索桥中央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碟簧组(31)、碟簧轴(32)、垫片(33)与挡圈(34),所述碟簧轴(32)的侧围上设置有碟簧组(31),碟簧轴(32)侧围的一端与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厚玲周玉哲刘发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