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微藻-内生细菌-真菌生物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16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微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闸蟹养殖水净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闸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模式的多样化,过度养殖,无序排放大闸蟹养殖废水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大闸蟹养殖水水质的下降。如作为螃蟹食物而投放的人工饲料和激素,螃蟹的残饵粪便或死蟹生成的氨氮、亚硝酸盐与有机废物,为防止螃蟹感染细菌与寄生虫病而投放的抗生素或高锰酸钾等药品,都会引起严重的水质污染,如果不对大闸蟹养殖水实施处理,容易造成大闸蟹成活率降低,发病率升高,产量下降等问题。常规的微藻培养处理技术虽然很有应用前景,但是微藻粒径小,表面负电荷少、细胞密度低,传统的回收方法,往往回收效率低、耗时长、成本高。
[0003]因此,基于微藻培养处理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大闸蟹养殖水环境友好净化的特殊性,需要一种绿色、处理周期短、污水净化效果好的生物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生物球,所述生物球为微藻

内生细菌
>‑
真菌生物球。
[0007]优选的是,所述微藻包括小球藻。
[0008]优选的是,所述内生细菌包括小球藻内生细菌S395

2。
[0009]优选的是,所述真菌包括灵芝菌。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生物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小球藻的扩培;
[0012](2)内生细菌S395

2培养:将小球藻培养液离心并弃去上清液,无菌水反复洗涤沉淀物得到海藻泥,研磨18

22min;将研磨液接种至LB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内生细菌S395

2;
[0013](3)灵芝菌的培养:将灵芝菌预培养,随后水洗涤培养得到的灵芝菌颗粒,再用水将洗涤后的灵芝菌颗粒进行匀化处理,得到灵芝菌菌株;
[0014](4)微藻

内生细菌的共培养:将小球藻与内生细菌S395

2混合培养;
[0015](5)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的制备:将灵芝菌加入上述微藻

内生细菌的培养箱中共培养,形成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
[0016]优选的是,在步骤(1)中,利用BG

11培养基对小球藻进行扩培,扩培光照由冷白色
LED灯提供,光照强度设置为200μmol m
‑2s
‑1,光暗比为12h(昼):12h(夜),扩培温度控制在23

27℃,扩培时间为7天。
[0017]优选的是,BG

11培养基的组成为:NaNO
3 1.5g L
‑1、K2HPO4·
3H2O 0.04g L
‑1、KH2PO4·
3H2O 0.2g L
‑1、乙二胺四乙酸0.5mg L
‑1、柠檬酸铁铵5mg L
‑1、柠檬酸5mg L
‑1、Na2CO
3 0.025mg L
‑1和微量金属溶液1mL L
‑1。
[0018]优选的是,在步骤(2)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8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为36

38℃,无光,当600nm的光学值为0.93

0.97时培养结束。
[0019]优选的是,所述LB固体培养基的组分为:色氨酸10g/L,酵母浸膏5g/L,氯化钠10g/L,琼脂粉15g/L,pH7.0

7.2。
[0020]小球藻内生菌S395

2与小球藻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在一定限度内,小球藻内生菌浓度越高,促生长效果越明显;浓度较低时,有个别出现生长速率降低,但都在误差范围内,无明显抑制作用。
[0021]优选的是,在步骤(3)中,将灵芝菌置于恒温摇床中(转速为160rpm、温度为24

26℃)预先培养7d;随后,先用无菌去离子水洗涤培养得到的灵芝菌颗粒,再用无菌去离子水将洗涤后的灵芝菌颗粒进行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灵芝菌菌株。
[0022]优选的是,所述匀化处理时灵芝菌颗粒与无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

15%。
[0023]优选的是,在步骤(4)中,小球藻与内生细菌S395

2按生物量比为1:10混合;培养条件为:温度24

26℃、光照强度180

220μmol m
‑2s
‑1、转速160rpm、光暗比12h光照/12h黑暗,培养时间为10天。
[0024]优选的是,在步骤(5)中,所述灵芝菌浓度为1.0
×
106spores mL
‑1,小球藻浓度为1.2
×
107cells mL
‑1,内生细菌S395

2的浓度为2.0
×
107CFU mL
‑1。
[0025]优选的是,微藻与真菌对数期的最佳成球配比为4:1
[0026]优选的是,在步骤(5)中,培养条件为:摇床培养,摇床频率为160rpm,温度为23

27℃,培养时间为2

3天。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闸蟹养殖水的净化方法,利用所述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对大闸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
[0028]优选的是,所述处理条件为: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μmol
·
m
‑2·
s
‑1、光暗时间比为12h光照/12h黑暗;处理时间为10天。
[0029]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0030]1.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中由于内生细菌的参与,加强了生物球整体的协同作用,使得生物球的氮磷去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0031]2.该生物球的获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获得的生物球具有较高的活性,成本低廉,可实现大规模扩培和生产。
[0032]3.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微藻

内生细菌

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大闸蟹养殖水的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球为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包括小球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细菌包括小球藻内生细菌S395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包括灵芝菌。5.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生物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小球藻的扩培;(2)内生细菌S395

2培养:将小球藻培养液离心并弃去上清液,无菌水反复洗涤沉淀物得到海藻泥,研磨18

22min;将研磨液接种至LB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内生细菌S395

2;(3)灵芝菌的培养:将灵芝菌预培养,随后水洗涤培养得到的灵芝菌颗粒,再用水将洗涤后的灵芝菌颗粒进行匀化处理,得到灵芝菌菌株;(4)微藻

内生细菌的共培养:将小球藻与内生细菌S395

2混合培养;(5)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的制备:将灵芝菌加入上述微藻

内生细菌的培养基中共培养,形成微藻

内生细菌

真菌生物球;其中,步骤(1)、步骤(2)、步骤(3)的顺序不分先后。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正束礼兴李亚光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