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富含油脂的微芒藻及其培养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42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富含油脂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富含油脂的微芒藻及其培养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油脂的微芒藻的及其培养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能源安全问题是各国战略性的问题,寻找一种清洁、经济、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生物能源一直作为一个重要储备技术方向,各个国家都对此保持着兴趣。在诸多的生物质能源中,微藻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点,且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从微藻中得到的脂肪酸可转化成脂肪酸甲脂,即生物柴油,因此富含油脂的微藻常被认为是第三代生物燃料的理想原料。
[0003]微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积累油脂、淀粉、蛋白、色素等成分,某些藻类中淀粉和糖原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0%,也有一些藻类在特定培养条件下油脂含量可高达80%。微藻的太阳能转化效率可达到3.5%,是生产药品、精细化工品的潜在资源,如何有效的筛选获得具有高油脂含量、环境适应能力强、可规模化培养且成本较低的新藻种,便成了各国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0004]CN108660079A公开了一株微芒藻(Micractinium sp.)74C及其培养应用,该微芒藻可产生高量的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在培养时可吸收二氧化碳,可作为固碳之用,并具有高热值、低灰分与低硫分等特性,可做为生产生质柴油与食用油的料源。但该专利公开的微芒藻74C的培养温度为15

60℃,优选为20

>40℃,不具有耐低温性。
[0005]温度对微藻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比较大,通常微藻的最适宜生存温度是15

35℃,温度过低会导致微藻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而且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下,微藻生长需要耗能比较多。因此选育耐低温的微藻,或者选育具备多功能的微藻,以使其更适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富含油脂的微芒藻及其培养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芒藻能够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能快速生长,获得富含油脂的生物质,同时具备耐受SO2和耐低温的性能。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富含油脂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已于2020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983。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的18S rD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见序列表。根据序列比对,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与已公布的微芒藻的18S rDNA数据存在差异。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在显微镜下藻细胞为绿色,单
个细胞为球形,直径大约4

8μm,常由4个细胞聚集成四方形或者四面体,有时由8个细胞排列成球形。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能够耐受CO2的浓度可达40v%,能够耐受SO2的浓度可达0.04v%,耐受的低温可低至5℃。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的培养方法,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淡水培养基培养,通入CO2含量为1.0v%

40%,优选5v%

30v%的气体,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500

20000Lux,pH值为6

9,温度为5

35℃,优选10

30℃,光照周期为24h,光暗时间比为14:10。培养至稳定期结束,收获微藻细胞。经检测,藻细胞干重达到6g/L以上,细胞总脂含量占细胞干重的45%以上。
[0012]本专利技术培养方法中,所采用的淡水培养为BG11培养基、SE培养基或D1培养基等中的任意一种。
[0013]本专利技术培养方法中,通入含CO2气体中同时存在SO2,SO2浓度不高于0.04v%。
[0014]本专利技术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在固定CO2中的应用。该藻株能够利用CO2进行光照自养生长,具有较高的CO2固定效率,能耐受CO2浓度可达40v%,优选为5v%

30v%。
[0015]本专利技术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在生产微藻油脂中的应用。该藻株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光照自养生长获取富含油脂的藻细胞,藻细胞干重达6g/L以上,细胞总脂含量占细胞干重的45%以上,能够作为生物燃料及其他油脂产品的生产原料。
[0016]本专利技术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在净化含CO2和SO2的废气或烟气中的应用。废气或烟气中CO2浓度≤30v%,SO2的浓度≤0.04v%。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育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能够利用CO2在自养条件高效生长,固碳效率高,缓解目前工业社会所带来的CO2温室效应问题。
[0018](2)该藻株同时具备耐受SO2的功能。在废气中同时存在CO2和SO2时,能够避免微藻利用废气生长时SO2对微藻光合作用的抑制,维持微藻的正常生长。
[0019](3)该藻株同时具备耐受低温的功能。在5

15℃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速率,在冬季养殖可以显著降低培养成本。
[0020](4)该藻株经培养后,藻细胞干重可达6g/L以上,细胞总脂含量占细胞干重的45%以上,适于生产生物柴油。
[0021]生物材料保藏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 19983;保藏日期:2020年5月12日;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微藻及其培养应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3]以下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
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本专利技术中,v%为体积分数。
[0024]实施例1分离和驯化筛选获得微芒藻FSH

BY1(1)出发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富含油脂的微芒藻,其特征在于:该藻株为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已于2020年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9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芒藻,其特征在于: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的18S rDNA基因测序结果见序列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芒藻,其特征在于: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在显微镜下藻细胞为绿色,单个细胞为球形,直径大约4

8μm,常由4个细胞聚集成四方形或者四面体,有时由8个细胞排列成球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芒藻,其特征在于: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能够耐受CO2的浓度达40v%,能够耐受SO2的浓度达0.04v%,耐受的低温低至5℃。5.一种的微芒藻(Micractinium sp.)FSH

BY1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淡水培养基培养,通入CO2含量为1.0v%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文静樊亚超张霖秦丽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