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结构及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7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绕线结构及线圈,绕线结构包括:连接主体,用于套设绕组;第一限位件,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一限位件至少设有两个,各第一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与连接主体连接;第一限位件用于与绕组的一端抵接;第二限位件,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二限位件与连接主体连接,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限位件用于与绕组的另一端抵接。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绕组的两端抵接,可防止绕组从连接主体上滑落。位于连接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限位件间隔设置,可降低第一限位件对绕组外缘空间的占用,从而可增大绕线空间,提高绕线结构的绕线空间利用率。提高绕线结构的绕线空间利用率。提高绕线结构的绕线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结构及线圈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绕线结构及线圈。

技术介绍

[0002]线圈可用于制作无线充电模块的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线圈通常包括绕线结构和绕组。
[0003]现有技术中,绕线结构通常包括筒体、左挡壁和右挡壁,左挡壁和右挡壁分别设置于筒体轴向的两端。左挡壁和右挡壁之间的空间用于收容绕组,由于左挡壁和右挡壁具有较大的体积,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导致绕线结构的绕线空间相对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绕线结构及线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绕线结构的绕线空间较小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绕线结构,用于安装绕组,绕线结构包括:
[0006]连接主体,用于套设绕组;
[0007]第一限位件,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一限位件至少设有两个,各第一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与连接主体连接;第一限位件用于与绕组的一端抵接;
[0008]第二限位件,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二限位件与连接主体连接,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限位件用于与绕组的另一端抵接。
[0009]可选的,第一限位件凸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绕线空间。
[0010]可选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轴向错位设置。
[0011]可选的,第一限位件设有多个,各第一限位件与连接主体轴向一端的距离不完全相等。
[0012]可选的,第一限位件呈块状或椭圆形或圆形。
[0013]可选的,第二限位件为挡壁,第二限位件包括多个第一壁体,各第一壁体沿连接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壁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件正对设置。
[0014]可选的,第二限位件为挡壁,第二限位件包括多个第二壁体,各第二壁体沿连接主体的周向依次连接;第二壁体设有第二限位槽。
[0015]可选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槽正对设置。
[0016]可选的,第一限位件包括基体和折弯部,基体与连接主体连接;折弯部与基体背离连接主体的一端连接且朝第二限位件一侧弯折。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线圈,包括:
[0018]绕组;
[0019]如上述任一项的绕线结构,绕组收容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结构和线圈,绕线结构包括连接主体、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连接主体用于套设绕组。使用时,绕组套设于连接主体的外缘。第一限位件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一限位件至少设有两个,各第一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与连接主体连接。当绕组套设于连接主体上时,各第一限位件均与绕组的一端抵接,以固定绕组的一端。第二限位件设于连接主体的外轮廓,第二限位件与连接主体连接。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沿连接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当绕组套设于连接主体上时,第二限位件与绕组的另一端抵接。由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绕组的两端抵接,可将套设于连接主体的绕组固定,防止绕组从连接主体上滑落。由于位于连接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限位件间隔设置,可降低第一限位件对绕组外缘空间的占用,从而可增大绕线空间,提高绕线结构的绕线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绕线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绕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绕线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绕线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7是图6的爆炸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绕线结构;1、连接主体;2、第一限位件;21、基体;22、折弯部;3、第二限位件;31、第一壁体;32、第一限位槽;33、第二壁体;34、第二限位槽;200、绕组;2001、固定槽;300、光电码盘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请参阅图1、图4和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结构100,绕线结构100用于安装绕组200,绕组200为一组线匝,绕组200的结构可参照相关技术。
[0035]请参阅图2和图5,绕线结构100包括连接主体1、第一限位件2和第二限位件3。连接主体1大致呈筒状,连接主体1用于套设绕组200。使用时,绕组200套设于连接主体1的外缘。
[0036]第一限位件2设于连接主体1的外轮廓。第一限位件2至少设有两个,各第一限位件2沿连接主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与连接主体1连接。当绕组200套设于连接主体1上时,各第一限位件2均与绕组200的一端抵接,以固定绕组200的一端。
[0037]第二限位件3设于连接主体1的外轮廓,第二限位件3与连接主体1连接。第二限位件3与第一限位件2沿连接主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主体1呈圆柱状,连接主体1的高度方向与轴向一致,第二限位件3位于连接主体1轴向的一端,第一限位件2位于连接主体1轴向的另一端。当绕组200套设于连接主体1上时,第二限位件3与绕组200的另一端抵接。由于第一限位件2和第二限位件3分别与绕组200的两端抵接,可将套设于连接主体1的绕组200固定,防止绕组200从连接主体1上滑落。由于位于连接主体1的一端的第一限位件2间隔设置,可降低第一限位件2对绕组200外缘空间的占用,从而可增大绕线空间,提高绕线结构100的绕线空间利用率。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结构,用于安装绕组,其特征在于,绕线结构包括:连接主体,用于套设所述绕组;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轮廓,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设有两个,各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连接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与所述绕组的一端抵接;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轮廓,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连接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与所述绕组的另一端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凸设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轮廓,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绕线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连接主体的轴向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连接主体轴向一端的距离不完全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时曾艳山邓高文张元志段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欢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