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中颗粒物的聚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224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油品中微小颗粒物进行的聚结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将油品导入进油管,通过分支路器分为两条支路,各支路油品分别流入两绝缘管腔;在外界强电压的作用下使得两支路油品中的颗粒物被分别带上异性电荷;油品中的带点颗粒物进入混合器进行充分混合,流体中颗粒物不断相互“聚结长大”,被过滤设备收集;尚未被中和的超细小颗粒物会高度带电进入油路系统,与沉积在整个油路系统中带原始电荷的颗粒物中和聚结,并使油路系统中颗粒物逐步被中和脱落。采用这种方法,对油品颗粒物净化可达到亚微米深度,从而恢复油品的表面张力,提高油的品质,真正意义上达到净化的目的,对油品要求较高的精密设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一种可广泛适用 于机油、柴油、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等各种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油品中颗粒物杂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式过滤 方法和离心式过滤方法来实现。普通机械式滤油方法过滤机械杂质主要是通过初滤器和精滤器两部 分。初滤器为一筒状金属网,阻止不纯净油中较大的固体颗粒。精滤装 置为一小型手工压紧的板框式滤芯,用专用滤纸来过滤微小颗粒物。不 纯净油进入精滤装置,透过滤纸成为滤清油。油中的固体杂质被截留在 滤纸表面,少量的水分被滤纸的毛细孔吸收。当滤纸表面沉积杂质太多, 或当滤纸吸收水分接近饱和或滤清油中残留的水分不再降低时,应停机 更换滤纸。离心式过滤通过高速旋转使颗粒物带上离心力,由于颗粒物与油的 比重不同,故与油分离。机械式过滤方法和离心式过滤方法虽然能有效净化中型和大型颗粒 物杂质,但也存在一下弊端(1) 机械式过滤无法捕捉到小于滤网的颗粒物,很显然一个滤网为 3微米的过滤器根本无法过滤掉大多数直径小于3微米的颗粒物。但小于3微米的颗粒物又大量存在,并且是油泥、漆皮等弹性氧化物的主要形成物。如果增加滤网的精度,将导致滤网很容易被堵塞。此外,当精 密过滤器满载,将产生背压,导致过滤器穿孔,此时的过滤器就不起作用;(2) 离心式过滤方法滤掉10-30微米的颗粒物非常困难,无法过滤 掉小于IO微米的小颗粒物和小于3微米的超细小颗粒物。综上所述,传统油品中颗粒物的处理方法只能有效去除油品中的大、 中型颗粒物,无法起到彻底净化油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聚结油品中微小颗粒物,使微小颗粒物带电后聚结成大颗粒,被滤网更容易捕捉,从而对各种油品中 的颗粒物净化达到亚微米深度净化,提高油品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狗有效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a、 将油品导入进油管;b、 油品通过分支路器被分为两条支路;C、两支路油品分别流入两绝缘管腔,两绝缘管腔中分别固定着负极 板和正极板;d、 外界强电压作用在负极板和正极板上,通过负极板和正极板使得 两支路油品中的颗粒物被分别带上异性电荷;e、 在流体的动力作用下,油品中的带电颗粒物进入混合器进行充分 混合; f、 流体中颗粒物不断相互"聚结长大",被过滤设备收集;g、 尚未被中和的超细小颗粒物会高度带电进入油路系统,与沉积在 整个油路系统中带原始电荷的颗粒物中和聚结,并使油路系统中颗粒物 逐步被中和脱落。 '本专利技术油品中颗粒物的聚结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进油管、分支路器、 两绝缘管腔、混合器和过滤设备;其中在所述的两绝缘管腔中分别安装 有正负极板,在两极板之间加有的外界强电压。所述的进油管、分支路器、混合器以及过滤器均由标准碳钢或不锈 钢材料构成。所述的绝缘管腔采用高绝缘材料环氧树脂制成,其耐压范围达到 15KV、介电常数为45。所述外界强电压的电压范围为1200-4000V。所述油品流量范围的优选值为2000~5000L/h。所述油品粘度的优选值为40摄氏度4 300cst。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在进油管上设置两条支路,并将外界强 电压作用在负极板和正极板上,通过负极板和正极板使得两支路油品中 的颗粒物被分别带上异性电荷;并且带电颗粒物进入混合器进行充分混 合,流体中颗粒物不断相互"聚结长大",被过滤设备收集。1. 采用高电压正负极板使得微小颗粒物完全带电,甚至是0.1微米一 下的颗粒物。2. 采用高绝缘管腔使得带电颗粒物,不会吸附在管腔内壁。3.通过控制油品流量和油品粘度.,使得此条件下的油品在混合器中 将带电颗粒物充分混合,"聚结长大"。本专利技术中对油品颗粒物净化可达到亚微米 深度,从而恢复油品的表面张力,提高油的品质,对油品要求较高的精 密设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领域油品如机 油、柴油、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等等。尤其对油品要求较高的精密设备 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和具体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原理示意图。图中.* 1、进油管;2、分支路器;3、负极板;4、正极板;5、混合器;6、外界强电压;7、过滤设备;8、绝缘管腔。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工作示意图和图2所 示的本专利技术原理示意图可知,本专利技术油品中颗 粒物的聚结方法包括a、 将油品导入进油管l;b、 油品通过分支路器2被分为两条支路;c、 两支路油品分别流入两绝缘管腔8,两绝缘管腔8中分别固定着负极板3和正极板4;d、 外界强电压6作用在负极板3'和正极板4上,通过负极板3和正 极板4使得两支路油品中的颗粒物被分别带上异性电荷;e、 在流体的动力作用下,油品中的带电颗粒物进入混合器5进行充 分混合;f、 流体中颗粒物不断相互"聚结长大",被过滤设备7收集;g、 还有极少一部分在0.1微米以下的超细小颗粒物未被聚合,在外 界高电压下虽然已经带有一定的电量,但由于带电量较小加上油的动力 作用未被聚合。其进入油路系统后,与沉积在整个油路系统中带原始电 荷的颗粒物中和聚结,并使油路系统中颗粒物逐步被中和脱落。本专利技术通过油品中颗粒物的聚结装置实现,该装置包括由进油管1、 分支路器2、两绝缘管腔8、混合器5.和过滤设备7依次串联构成。其中 所述的进油管1、分支路器2、混合器5以及过滤器7都是用标准的碳钢或不锈钢材料构成。两绝缘管腔8可以采用高绝缘材料环氧树脂制成,其耐压范围可达到15KV、介电常数为45。在所述的两绝缘管腔8中分 别安装有负极板3和正极板4,在两极板之间加有的外界强电压6。根据 不同油品中颗粒物密度的大小,调节正负极板间的电压范围从 1200-4000V,可以达到不同颗粒物密度净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油品流量 的大小直接影响颗粒物聚结的效果,流量越小颗粒物聚结的效果越好, 反之流量越大效果越差,油品流量范围的优选值在2000 5000L/h。油的 粘度的优选值在40摄氏度时为4 300cst。以下通过试验数据可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验l<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实验1环境油温度在40摄氏度,.流量为200CST、电压2000V时本 装置的颗粒物聚结净化可达到99.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油品颗粒物净化可达到O.lum微米以下,而相 对的传统过滤方式就很难实现的,从而恢复油品的表面张力,提高油的 品质。权利要求1、,包括a、将油品导入进油管(1);b、油品通过分支路器(2)被分为两条支路;c、两支路油品分别流入两绝缘管腔(8),两绝缘管腔(8)中分别固定着负极板(3)和正极板(4);d、外界强电压(6)作用在负极板(3)和正极板(4)上,通过负极板(3)和正极板(4)使得两支路油品中的颗粒物被分别带上异性电荷;e、在流体的动力作用下,油品中的带电颗粒物进入混合器(5)进行充分混合;f、流体中颗粒物不断相互“聚结长大”,被过滤设备(7)收集;g、尚未被中和的超细小颗粒物会高度带电进入油路系统,与沉积在整个油路系统中带原始电荷的颗粒物中和聚结,并使油路系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品中颗粒物的聚结方法,包括: a、将油品导入进油管(1); b、油品通过分支路器(2)被分为两条支路; c、两支路油品分别流入两绝缘管腔(8),两绝缘管腔(8)中分别固定着负极板(3)和正极板(4); d、外界强电 压(6)作用在负极板(3)和正极板(4)上,通过负极板(3)和正极板(4)使得两支路油品中的颗粒物被分别带上异性电荷; e、在流体的动力作用下,油品中的带电颗粒物进入混合器(5)进行充分混合; f、流体中颗粒物不断相互“聚结长大 ”,被过滤设备(7)收集; g、尚未被中和的超细小颗粒物会高度带电进入油路系统,与沉积在整个油路系统中带原始电荷的颗粒物中和聚结,并使油路系统中颗粒物逐步被中和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李瑞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凯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