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煅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859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素煅烧炉,包括一组煅烧罐,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和加热区域,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和第二挥发份出口,第一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短边上,第二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长边上;挥发份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域周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和第二挥发份出口相通;进料斗安装在煅烧罐的进料口上,进料斗伸入煅烧罐的罐腔内部,进料斗的下部开口低于第二挥发份出口,进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它可以降低料面厚度,保证挥发份溢出畅通,从而有效防止可燃性气体下移和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提高炭粉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煅烧窑炉,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炭素的煅烧炉。
技术介绍
罐式炭素煅烧炉是炭素生产中煅烧石油焦的主要设备,它具有低能耗、煅 烧质量好,炉子寿命长、易于操作等特点。现有的罐式炭素煅烧炉,为了利用 煅烧罐内溢出的挥发份, 一般都是在每个煅烧罐的上部设有一个挥发份排出口 , 再通过设在炉顶上对应的独立通道,将挥发份引入各个火道内进行燃烧,这种 结构的炭素煅烧炉存在以下的缺点1、 原料(石油焦)进入煅烧罐内,距高温区深度较大,形成料面过厚, 接触高温区的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可燃性气体)溢出受阻,大大减少了火道 所需可燃性气体,使可燃性气体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2、 每个煅烧罐上部仅设有一个挥发份溢口,不能满足挥发份大量溢出时 的流量要求,而且截面小、阻力大,中间部分很容易形成死角而堵塞挥发份溢□。3、 原料(石油焦)所产生的挥发份溢出受阻,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部分 可燃性气体随原料下移,待排料过程接触空气,形成燃爆,对设备及人身安全 造成一定的威胁,降低了炉子的使用寿命。4、 由于各个煅烧罐的挥发份溢出时间不同,而且溢出挥发份的量也不同, 导致各个加热火道的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炭素煅烧炉,可以保证挥发份溢出 畅通,从而有效防止可燃性气体下移和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提高 炭粉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炭素煅烧炉,包括一组煅烧 罐,所述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预热区域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煅烧罐的罐体由耐火墙体构成;所述煅烧罐的罐腔的水平截面呈近似长方 形;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开设 在所述罐腔的短边上;挥发份通道,所述挥发份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域周围, 并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相通;所述煅烧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 域上的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长边上,所述 第二挥发份出口与所述挥发份通道相通;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进料 口上,所述进料斗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内部,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低于所 述第二挥发份出口 ,所述迸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倾斜设置。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一组煅烧罐包括四个煅烧罐,所述的四个煅烧 罐同向排列且分成两排、每排两个。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煅烧罐的罐腔 的长边上的预热区域设置第二挥发份出口,在进料口上安装进料斗,而且进料 斗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内部;且其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在进 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第二挥发份出口与所述挥发份通道 相通,通过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在使用时使料面厚度降低,使预热区域保持适 当的料面厚度,从而防止了接触加热区域的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溢出受阻状况, 尤其可以防止罐腔的长边部位的料面过厚而引起的死角,便于使挥发份通过挥 发空间进入第二挥发份出口 ,从而使挥发份通过挥发份通道进入加热火道参与 燃烧,大大增加了加热火道所需的可燃性气体,不仅发挥了可燃性气体的高能 量作用,而且防止了由于料面过厚堵塞而引起的挥发份溢出不通畅的问题,从 而消除了原料中可燃性气体下移、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保证了设 备的恒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挥发份出口、加设的 第二挥发份出口和挥发份通道可以使每组煅烧罐所产生的挥发份均能连通,各 个煅烧罐的挥发份溢出的量和时间通过挥发份通道达到互补效果,从而使各个 煅烧罐的加热火道内的热度均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2是图1的A-A剖视后的旋转示意图中l.预热区域;2.加热区域;3.进料口; 4.罐体;5.罐腔;6.第一挥 发份出口; 7.挥发份通道;8.第二挥发份出口; 9.进料斗;IO.挥发空间;11. 加热火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炭素煅烧炉,包括一组煅烧罐,所述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1和加热区域2,图1中的双点画线处为分界线,所述预热区域1的顶部设有进 料口3(显示在图2中)。其中,所述煅烧罐的罐体4由耐火墙体构成;所述煅 烧罐的罐腔5的水平截面呈近似长方形。在使用时通过预热区域1先对炭素煅 烧炉进行预热,然后再通过加热区域2进入正常生产。如图2所示,在煅烧罐的预热区域1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 6和第二挥发 份出口8,在所述预热区域1周围设置有挥发份通道7。其中,第一挥发份出口 6开设在所述罐腔5的短边上,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 8开设在所述罐腔5的长 边上,挥发份通道7分别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 6和第二挥发份出口 8相通。 通过第一挥发份出U 6、加设的第二挥发份出口 8和挥发份通道7可以使每个 煅烧罐所产生的挥发份均能连通,各个煅烧罐的挥发份溢出的量和时间通过挥 发份通道达到互补效果,从而使各个煅烧罐的加热火道11内的热度均衡,提高 了产品的质量。在所述的进料口 3上安装有进料斗9,进料斗9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5 内部,而且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 8,在进料斗9与第 二挥发份出口 8之间具有挥发空间IO,使第二挥发份出口 8始终与挥发空间10 相对应。由于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向下延伸,这样可以减小原料面的厚度,使 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及时溢出,进入加热火道ll发挥效能;另外,在进料斗9 的下料管口与罐体4结合的长面上留有一定的挥发空间10,使各罐之间与单罐 间均能连通,从而达到互补效果。在使用时,原料进入罐体内,距加热区域2的深度较大,通过加设进料斗9可以降低料面的厚度,从而防止了接触加热区域2的原料所产生的挥发份溢 出受阻状况,尤其可以防止罐腔5的长边部位的料面过厚,从而便于使挥发份 通过挥发空间10进入第二挥发份出口 5,再通过挥发份通道7进入加热火道11 参与燃烧,大大增加了加热火道ll所需的可燃性气体,不仅发挥了可燃性气体 的高能量作用,而且也防止了因堵塞而引起的挥发份溢出不通畅的问题,从而 消除了原料中可燃性气体下移、排料过程的燃爆现象和安全隐患,保证了设备 的恒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但是,作为预热区域l内的料面厚度来说,并不是越薄越好。如果料面厚 度过薄,原料就会因为来不及预热而直接进入加热区域2,此时原料中的水份 因高温加热会快速地迸入挥发份通道,从而降低了煅烧温度,影响炭素的煅烧 品质,因此预热区域l要保持适当的料面厚度。为了保证适当的料面厚度,又能保持挥发份溢出通畅,所述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倾斜设置,其作用是1)可 以使原料向罐体的长边方向流动,从而使原料在不堵塞第二挥发份出口 5的同 时,保持适当的料面厚度。2)使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形成高端和低端。低端靠 近加热区域2,温度高;高端远离加热区域2,温度低。由于在进料斗9的下部 开口处原料温度的不一致性,所以可以防止原料酥结成块而堵塞下料口,保持 下料的畅通性。如果将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设置成平口结构,虽然,可以通过调整进料斗 9伸入罐腔5内的深度来调整料面厚度,但由于进料斗9的下部开口处原料温 度一致,容易使原料酥结成块而堵塞下料口,而且,在保持挥发份溢出通畅的 前提下,采用平口结构的进料斗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炭素煅烧炉,包括 一组煅烧罐,所述煅烧罐包括预热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预热区域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煅烧罐的罐体由耐火墙体构成;所述煅烧罐的罐腔的水平截面呈近似长方形;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设有第一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 述罐腔的短边上; 挥发份通道,所述挥发份通道设置在所述预热区域周围,并与所述第一挥发份出口相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炉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煅烧罐的预热区域上的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开设在所述罐腔的长边上,所述第 二挥发份出口与所述挥发份通道相通; 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安装在所述进料口上,所述进料斗伸入所述煅烧罐的罐腔内部,所述进料斗的下部开口低于所述第二挥发份出口,所述进料斗与第二挥发份出口之间具有挥发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佐任卞玉峰段圣增翟所云王佐峰蔡向云刘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