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汽车打孔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693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汽车打孔工装,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形成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机构和钻孔机构位于箱体内部;钻孔机构形成有结构相同第一钻孔组件、第二钻孔组件和第三钻孔组件并分布于工件的外周;第一钻孔组件、第二钻孔组件和第三钻孔组件分别具有电机一部、气缸一部、钻头、卡套和辅助固定架;电机一部和气缸一部分别驱动连接钻头;气缸一部通过卡套与钻头相连接;钻头上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架;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工件;气缸一部驱动钻头移动至工件处、电机一部驱动钻头转动以实现工件表面打孔动作;该装置结构优化,多点限位、保证打孔过程中不脱落、不移位,打孔精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汽车打孔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汽车打孔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这些零件进行打孔,以便使多个零件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打孔过程中先将这些零件固定在打孔工作台上,之后使用打孔装置进行打孔,现有汽车零件多种多样,形态不一,在打孔过程中难以固定,可能会导致松动,从而在打孔时形成钻头偏移,影响孔位精度,进而造成零件报废,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0003]中国专利技术型专利(公告号CN110948010A)公开一种汽车零件打孔用工作台,包括底座、工作台、打孔台以及夹持机构,底座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放置汽车零件的打孔台,打孔台上方设置有打孔装置,打孔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汽车零件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有结构相同且垂直设置的左右夹持机构和前后夹持机构,并分别位于汽车零件的左右侧和前后侧;左右夹持机构包括夹紧杆、左套筒、右套筒、左滑动杆、右滑动杆、转动轮以及转动把手;转动把手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转动轮上;转动轮与工作台贴合的一侧固定有夹紧杆的一端,夹紧杆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汽车打孔工装,该打孔工装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气动控制单元(2)、配电柜(3)和落料口(4),所述箱体(1)底部四角处安装有移动滚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形成有第一夹持组件(61)和第二夹持组件(62);钻孔机构(7);所述夹持机构(6)和钻孔机构(7)位于箱体(1)内部;所述钻孔机构(7)形成有结构相同的第一钻孔组件(71)、第二钻孔组件(72)和第三钻孔组件(73);所述第一钻孔组件(71)、第二钻孔组件(72)和第三钻孔组件(73)分布于工件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钻孔组件(71)、第二钻孔组件(72)和第三钻孔组件(73)分别具有电机一部(74)、气缸一部(75)、钻头(76)、卡套(77)和辅助固定架(78);所述电机一部(74)和气缸一部(75)分别驱动连接钻头(76);所述气缸一部(75)通过卡套(77)与钻头(76)相连接;所述钻头(76)上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架(78);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61)和第二夹持组件(62)夹持固定工件;且所述气缸一部(75)驱动钻头(76)移动至工件处、所述电机一部(74)驱动钻头(76)转动以实现工件表面打孔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汽车打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组件(71)位于工件上方且向工件形成垂直打孔动作;所述第二钻孔组件(72)和第三钻孔组件(73)分别位于工件两侧且向工件形成打孔动作;所述第一夹持组件(61)和第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宏业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恒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