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67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舵面、起落架匾簧和进气道,所述机身与所述机翼能够快速对接,所述尾翼和所述机翼能够快速对接;所述舵面与所述机翼能够快速拆装;所述起落架匾簧固定位于所述机身的腹部,其根据受力情况,优化自身结构;所述进气道与所述机身连接,且一体成型。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无人机,能够提高飞行效率。能够提高飞行效率。能够提高飞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首先,目前绝大多数固定翼无人机均采用装入专门的集装箱来进行储存及运输的,一般均采取将机身、机翼和尾翼分离的措施来控制装机集装箱的体积,如无人机需执行任务时,就需重新将机身机翼以及机翼尾翼进行组装。在外场进行装配时,如机身机翼对接接头存在多个对接点,如机身上至少四个对接孔,机翼上至少四个对接孔,在机身机翼对接时,至少有四个自由度。由于现场无专门的工装型架进行辅助,重新装配机身机翼往往需要多人配合,通过人工对准机身和机翼将对接孔对对齐后再固定,完成整个装配过程,整个过程工作量巨大,大大降低了无人机的使用效率,甚至直接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
[0003]其次,传统飞机活动舵面一般采用梁式结构,舵面内布置梁和支撑肋,且支撑肋的数量众多,相邻两个支撑肋都需要连接零件将其固定连接,再通过上下蒙皮包裹以维持舵面翼型。在与机体结构连接时,常需借助支臂和支座,并在舵面端部布置滑轨等复杂连接及转动结构,这种结构形式零件数量众多,装配周期长,安装拆卸形式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飞机的结构重量。
[0004]然后,现有无人机起落扁簧大多采用一体式单一结构,即对载荷要求不高的主起,采用单向带碳纤维包裹泡沫夹芯件的设计形式,对承载能力要求高的主起,采用实心碳纤维结构,但其造价高。无论哪种情况,都未充分考虑受力特点,未根据受力特点优化扁簧结构。
[0005]最后,进气道在飞机领域中应用广泛,对于保护飞机的气动性能、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冷却能力,有着决定性意义。考虑到隐身要求,飞机上常采用S形、蛇形等进气道结构,通常采用螺栓将进气道与机身连接,所以需要在进气道上开孔,或采用焊接的方式将进气道与技术连接,无论那种情况,对于进气道本身的结构和密封性会造成一定影响,且装配精度无法精准把控。
[0006]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8382564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无人机机翼与尾翼的快拆快装结构装置及方法,包括设置于机身上的机身机翼铝件、设置机翼上并与所述机身机翼铝件装配在一起的机翼铝件、机翼前碳管及机翼后碳管,所述机身机翼铝件及机翼铝件装配在一起形成机翼铝件结构,所述机翼铝件结构上部中间设置有两个用于拆解机翼铝件结构的前按钮与后按钮,所述机翼铝件结构前部设置有用于插机翼前碳管的前碳管孔,所述前碳管孔贯穿所述机身机翼铝件及机翼铝件,所述机翼铝件结构后部设置有用于插机翼后碳管的后碳管孔,该无人机机翼与尾翼的快拆快装结构装置拆解方便,无需拆解与安装线头,无需拧螺丝,拆解只需按动按钮即可完成,安装时能准确快速定位安装,节省人工。现有技术,只能进行机翼与尾翼快速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在外场装配无人机的机身和机翼,以及机翼与尾翼时,因对接点众多,且现场无专门的型架进行辅助,人工对准机身机翼的对接孔,工作量巨大,降低无人机的使用效率、现有的舵面连接零件多,舵面安装时,辅助安装的零件数量众多,安装拆卸形式复杂,在增加装配周期时长、一体式单一结构的无人机起落架扁簧,没有从受力特点的方面优化无人机起落架扁簧和在不影响进气道自身结构的情况下,提高装配精度,降低操作难度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目的额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无人机,包括:包括机身(100)、机翼(200)、尾翼(300)、舵面(400)、起落架匾簧(500)和进气道(600),所述机身(100)与所述机翼(200)能够快速对接,所述尾翼(300)和所述机翼(200)能够快速对接;所述舵面(400)与所述机翼(200)能够快速拆装;所述起落架匾簧(500)固定位于所述机身(100)的腹部,其根据受力情况,优化自身结构;所述进气道(600)与所述机身(100)连接,且一体成型。
[0010]优点:通过机身和机翼、尾翼和机翼的快速对接,能够减少对接时的自由度,降低外场对接难度,使其能够快速对接,提高了使用效率。通过舵面和机翼能够快速拆装,减少了装配周期和降低了安装拆卸复杂性。起落架匾簧根据受力情况,优化自身结构,满足起落架匾簧不同部位的不同承载需求,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同时达到结构重量、成本低和高强度低变形的目的。通过进气道一体成型,降低了装配精度的难度,保证了进气道的稳固性,在后期连接件损坏时,只需再更换一个进气道,降低了维护难度,并降低了成本。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无人机还包括第一辅助装置,能够将所述机身(100)和所述机翼(200)快速对接,包括第一定位肋(110)和第二定位肋(120);所述第一定位肋(110)两端分别设置机身前定位槽(111)和机身后定位槽(112),其上设置有盲孔(113);所述机身(100)包括机身连接架(150),所述机身连接架(150)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前定位槽(111)和所述机身后定位槽(112)卡合;所述第二定位肋(120)两端分别设置有机翼前定位槽(121)和机翼后定位槽(122),其上设置有通孔(123);所述机翼(200)包括机翼连接件(210),所述机翼连接件(210)的一端与所述机翼前定位槽(121)和所述机翼后定位槽(122)卡合。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30)和对接件(140);所述第一定位件(130)一端通过所述盲孔(113)与所述第一定位肋(110)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123)与所述第二定位肋(120)活动连接;所述对接件(140)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肋(110)和所述第二定位肋(120)之间,并将所述机身连接架(150)和所述机翼连接件(210)活动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个所述机身连接架(150)都包括:
[0014]机身连接件(1511),一端与所述机身(100)固定连接;
[0015]第一卡合板(1512),与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三侧边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三侧边凸出;所述第一卡合板(1512)的横截面呈“凵”字,所述“凵”字的底部与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凵”字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机身(100);
[0016]第一接头衬套(1513),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衬套(1513)位于与所述机身连接件
(1511)的另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板(1512)的两侧固定连接;
[0017]稳固件(1514),至少两个所述稳固件(151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衬套(1513)之间;所述稳固件(1514)一侧与所述第一接头衬套(1513)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卡合板固定连接。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机身连接架(150)包括第一机身连接架(151)和第二机身连接架(152),所述第一机身连接架(151)和所述第二机身连接架(152)与所述机身(100)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肋(11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机身连接架(151)内,上机身前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0)、机翼(200)、尾翼(300)、舵面(400)、起落架匾簧(500)和进气道(600),所述机身(100)与所述机翼(200)能够快速对接,所述尾翼(300)和所述机翼(200)能够快速对接;所述舵面(400)与所述机翼(200)能够快速拆装;所述起落架匾簧(500)固定位于所述机身(100)的腹部,其根据受力情况,优化自身结构;所述进气道(600)与所述机身(100)连接,且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第一辅助装置,能够将所述机身(100)和所述机翼(200)快速对接,包括第一定位肋(110)和第二定位肋(120);所述第一定位肋(110)两端分别设置机身前定位槽(111)和机身后定位槽(112),其上设置有盲孔(113);所述机身(100)包括机身连接架(150),所述机身连接架(150)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前定位槽(111)和所述机身后定位槽(112)卡合;所述第二定位肋(120)两端分别设置有机翼前定位槽(121)和机翼后定位槽(122),其上设置有通孔(123);所述机翼(200)包括机翼连接件(210),所述机翼连接件(210)的一端与所述机翼前定位槽(121)和所述机翼后定位槽(122)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30)和对接件(140);所述第一定位件(130)一端通过所述盲孔(113)与所述第一定位肋(110)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孔(123)与所述第二定位肋(120)活动连接;所述对接件(140)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肋(110)和所述第二定位肋(120)之间,并将所述机身连接架(150)和所述机翼连接件(210)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机身连接架(150)都包括:机身连接件(1511),一端与所述机身(100)固定连接;第一卡合板(1512),与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三侧边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三侧边凸出;所述第一卡合板(1512)的横截面呈“凵”字,所述“凵”字的底部与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凵”字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机身(100);第一接头衬套(1513),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衬套(1513)位于与所述机身连接件(1511)的另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板(1512)的两侧固定连接;稳固件(1514),至少两个所述稳固件(151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头衬套(1513)之间;所述稳固件(1514)一侧与所述第一接头衬套(1513)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卡合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连接架(150)包括第一机身连接架(151)和第二机身连接架(152),所述第一机身连接架(151)和所述第二机身连接架(152)与所述机身(100)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肋(11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机身连接架(151)内,上机身前定位槽(1111)和下机身前定位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机身连接架(151)的第一卡合板(1512)卡合;所述第一定位肋(11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机身连接架(152)内,上机身后定位槽(1121)和下机身后定位槽(1122)分别与所述第二机身连接架(152)的第一卡合板(1512)卡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机翼连接件(210)都包括:机翼本体(2111),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肋(120)固定连接;第二卡合板(2112),与所述机翼本体(2111)的三侧边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机翼本体(2111)的三侧边凸出,所述第二卡合板(2112)的横截面呈“凵”字,且开口方向背向所述机
身连接架(150);第二接头衬套(2113),两个所述第二接头衬套(2113)位于所述机翼本体(2111)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合板(2112)的两侧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连接件(210)包括第一机翼连接件(211)和第二机翼连接件(212),所述第一机翼连接件(211)和所述第二机翼连接件(212)依次与所述第二定位肋(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肋(12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机翼连接件(211)内,上机翼前定位槽(1211)和下机翼前定位槽(1212)分别与所述第一机翼连接件(211)的第二卡合板(2112)卡合;所述第二定位肋(12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机翼连接件(212)内,上机翼后定位槽(1221)和下机翼后定位槽(1222)与所述第二机翼连接件(212)的第二卡合板(2112)卡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11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肋(110)的中部,所述通孔(12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肋的中部,且所述盲孔(113)和所述通孔(1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肋(110)和所述第二定位肋(120)的对立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30)包括:定位销(131),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孔(123)和所述盲孔(113);开口销(132),位于所述第二定位肋(120)背离所述第一定位肋(110)的一侧面,与所述定位销(13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第二辅助装置,能够将所述机翼(200)和所述尾翼(300)快速对接,包括连套筒(220)、尾撑杆(230)和尾翼接头(240);所述连套筒(220)的一端与所述机翼(200)固定连接,所述尾撑杆(230)的一端与所述连套筒(220)的另一端插销连接;所述尾翼接头(240)的一端与所述尾翼(300)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启杨广刘卓余斌王强付杰斌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航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